书城文化地域文化常识
11159800000033

第33章 湘楚文化解读

湖南是一处美丽的地方,说起湖南,很多人往往会心动不已。这一方面是因了三湘大地的钟灵毓秀,另一方面则是因了湖南在华夏历史长河中一直才俊辈出 ,刘少奇、胡耀邦、谭嗣同、黄兴、蔡锷……一位位响当当的人物,生于斯、长于斯。登上岳麓山,远眺碧波淼淼的湘江流水,你会想起一代伟人“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潇洒身影。当你驻足名闻天下的岳阳楼,远眺浑无际涯之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雄伟气势,又会禁不住生出“身居天下楼、俯瞰天下水”的好感觉。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古称“潇湘”、 “湖湘”、 “三湘”,与湖北、贵州、四川、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毗邻。总面积 2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 6300多万,有苗、瑶、土家等 50个少数民族居住,省会是具有 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长沙。

湖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温多变、夏热长久,秋升朗气,冬寒短促。年平均气温在 16℃—18℃之间。潇湘大地交通较为发达,铁路、公路、航运、航空均较便利,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 6万多千米、铁路有京广线、湘桂线、湘黔线等,航道里程长达 l万余千米,省会长沙及张家界、常德等地建有航空机场。

湖南物华天宝,物产丰厚、多样,是有色金属和非有色金属之乡,其中有色金属矿产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非金属矿产中莹石、重晶石、长石的产量亦排在全国首位。

湖南历史悠久,湘楚文化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约在 9千年前,围绕洞庭湖之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型。及至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归入楚国,中原文化融结当地文化,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广泛交流,一步步得到发展。谈及湘楚文化,不能不提及南末的周敦颐,他以孔、孟儒学思想为核心,广纳佛、老思想精华,从而形成理学的体系,开湖湘学派先河,极大地促进了湘楚文化。当然,辉煌灿烂的湘楚文化亦少不了历代杰出人物的奉献,炎、黄二帝和尧、舜帝来过这里,禹帝治水来过这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亦被放逐于此,并在这里写下不朽的诗篇《离骚》、《九歌》。湖南又是一块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热土,毛泽东、刘少奇等众多伟人,就是从这里站起来、走出去,为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写下最为光辉的一页。

湖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每一次游览湖南都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每一次沐浴潇湘楚风,胸中的血液都会情不自禁地澎湃、沸腾。就是这块古老、广袤的土地,把巍巍南岳托在胸前,把浩浩洞庭捧在手心。就是这块古老、广袤的土地,不断涌现出新的世外桃源,不断诞生出新的潇湘八景。不游洞庭,怎知水秀连天、烟波浩淼,不登衡山,怎知峦岳拔天、峰奇山险。览不尽的山水,饮不完的民风,悠悠潇湘,是游人敞开灵魂迎风洗水浴的圣地。

湘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宣传不够,渠道不畅,经费不足,这些灿烂的文化仍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人们对她的认识还极为有限。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探索传播湘楚文化的便利渠道,加快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宣传湖南,展示湖南,这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让湘楚文化真正走向世界,一展她迷人的丰采,我们的路仍很长……湘楚文化三大特点:

一、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孕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自古湖南属楚,湘楚文化实为一体。从现存的《楚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湘楚文化先人的激越、浪漫和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我认为这种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同江南水乡的文秀和蒙古高原的雄浑一样。湖南的地形东西南三面环山,对北敞开,冬季: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达南岭的脚下郴州永州一线,被阻于南岭;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积而不得散发,致使盛夏酷暑可达 41摄氏度,夜晚的气温仍可高达 33摄氏度。而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因此,尽管湖南号称为鱼米之乡,自古却属于居住条件恶劣的荒蛮之地,以至于贾谊分配到长沙作王太傅,自视为流放而痛苦早逝。

汉代以后,湖南逐步开发,虽然成了鱼米之乡和粮仓,三湘人民祖祖辈辈所感受到的气候的恶劣,冬寒夏暑,春秋两季变化无常,培养了湖南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如《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招魂》,湘楚巫文化中的祭祀,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漆画等,其不同于黄河流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对称和工稳,而是更跳跃、更激情、特别是表现出对天道无常变化的疑问、适应和反抗精神。两千多年过去了,湖南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依旧,则从屈原到欧阳询、怀素,到王船山、魏源、曾、左、彭、胡,到谭嗣同、王闿运、齐白石,到黄兴、蒋翊武、蔡锷,这种情怀和精神一以贯之。我们在面对湘楚文化的时候,决不能低估了这种环境对湘楚文化的影响。

二、古时移民对湘楚文化的影响。湖南自古为南北兵家首征之地,元代初年及明末清初,湘楚大地遭受战火多次蹂躏,土著族十室九空。元代和清代有两次在中央政府鼓励和安排下的大规模移民,移民主要来自江浙、江西和四川等地,湖南省境内有四十多种方言,如湘乡新化、常德湘西、衡阳、平浏、澧陵等方言,可以说没有一个湖南人能听懂省内的所有方言。移民的进入给湘楚文化提供了厚实多元的基础。近代有人论说,湖南之所以名人辈出,盖因湖南是移民省的缘故。而不管移民来自哪里,其最根本的特点是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拼搏的精神,这种气质上接先人楚文化的跳越浪漫,就形成了近代湘楚文化的激越而又有序、笃实而又灵动、浪漫而又实际的鲜明地域特征。

三、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近四百年湘楚文化的道统脉络非常清楚,前后大家相望,从王船山的旁征博引、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笃实学风,其 “唯实”的思想路线是前后相继的。

身为万世师表的伦理思想家孔子,生前并不得意。他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晚期提出了新的、有浓厚唯物辩证特征的伦理和道德体系,借复古的口号行革新变法和挽救人心之实。孔子生前实是改革家。

汉代董仲舒尊孔,抽掉孔子的革新和辩证精神,留下了伦理道德。宋代的朱程理学则对孔子学说精华破坏最大,理学家用佛学和道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玄说来注解和重构孔子的学说,结果儒学理论体系越来越大,离孔子的真理,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

朱程理学以心学为号召,知行两端,基本上把孔子的革新和辩证精神阉割掉了。南宋的灭亡和元明两代儒学日益走向唯心的“心学”,使有远见的文人不能不从实际出发来思考当时的社会诸多问题,其代表就是近代湘楚文化的开山祖王船山。

船山先生以激越的文人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实际斗争生活体验,上续诸子,提出了“格物致知”、 “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唯物的基础上复古了孔子的革新辩证精神。可以说船山学说相当的部分是独立于朱程理学之外的。船山学说强调经世致用,经清中叶魏源、曾国藩等人的大力推崇,遂成当世显学,它对发奋图强的清末洋务运动,对立志救国的“五四”前后大批文化青年都有深广的影响。

要而言之,今天谈到近代湘楚文化的传承,无论思想哲学还是文学艺术,其思想路线就是 “格物致知 ”、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