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 “指山海关以东的一带地方,泛指东北各省。也叫关外。”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
明朝主修的山海关,第一次把华北与东北截然分开,自此便成为两大区域的天然分界线。于是,自明代以后,东北地区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即 “关东”。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都泛称关东。又以山海关为限隔,则有关里(内)、关外之别称。
清朝认为东北是它的故乡,被清朝统治者尊为“龙兴之地”,因而受到格外重视,很快设官建制,逐渐完善起来。先后设立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三将军”虽不是行省名,但实际上是三个行省,所辖行政区域大体同今东北三省吻合,从而奠定了当代三省的版图。一个统一的区域概念就正式形成。此时,无论在清朝官方文件还是在民间口语中,已习惯直呼今东北为“关东”。 “关东”成为官方认可的通用之称,用以作东北三省的代名词。新中国建立后, “关东”一称仍在民间流行。
一、 “关东文化”的命名
关东来源于东北地区漫长的历史演变,以“关东文化”来概括本地区的文化,是符合它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因而是一个科学的名称。关东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并列,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以关东文化命名东北区域文化恰如其分。首先,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经年历久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一个特定的区域文化必然具有与其他区域文化相区别的文化特质。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东西南北,差异巨大,于是,在不同地区便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即区域文化,如山东的齐鲁文化,山西、陕西的晋文化,江浙一带的吴越文化等。其次,界定区域文化,必须追踪其文化源头,分清文化的源流,其文化源头往往应是本地区文化的代表。第三,同处一个地域,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经济生活方式,形成同一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的“共同体”不是靠行政区划来维系,而是以文化的同一性自成体系的。当代东北三省,显然不能各自成为一个文化单元,这一地区自古至今,从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舞台。因此,也不能以某个民族的文化来作为区域文化的名称。关东之名,已承传了数百年,含有深刻而广泛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已为人们所共识。因此,以 “关东文化”作为辽、吉、黑共有的区域文化的名称,是恰如其分的。
既然关东即东北,那么,用“东北文化”代替“关东文化”如何?多数学者认为不妥。首先,东北是一个方向的定位,相对应还有东南、西南、西北等方位。如以方位给各地区文化命名,就不会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名称,也失去了划分文化区域的重大科学意义;其次, “东北文化”难以涵盖关东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涵,也缺乏关东文化这种豁亮、警醒、独特的文化气质。
二、关东文化特征
关东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基本特征是:
(一)关东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合聚。如果说中原文化主流是汉文化,而其他民族文化为支流,并皆汇入主流;那么,关东文化则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共同融会而成。 “高句丽文化”是高句丽人创造的, “扶余文化”是扶余人创造的, “渤海文化”则是以靺鞨人为主体而创造的,其后辽文化乃契丹人所创造,金文化乃女真人所创造。清代满族,从其崛起,到 1644年进关前,逐步创立并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而进关后更把本民族文化推向高度发展的顶峰。总览关东文化,民族的特色是十分鲜明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关东文化是各民族荟萃的文化。
(二)关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很强的吸纳兼容能力。它不排斥其他地区或民族文化,尽可能兼收并蓄,为己所用,所以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补充新营养,增强了同外部的抗衡和竞争能力。这是因为: 1.关东土地辽阔、交通发达,东西南北贯通,无门庭之限,向四外开放,与外界联系密切; 2.各少数民族游牧渔猎,或逐水草而居,或逐利而行,流动性大,较少安土重迁的观念,却能勇于进取,故能兼容广收; 3.自古以来,始终不断有内地人向关东迁徙,他们带来的文化,无疑丰富了关东文化的内容。
吸收其他地区或本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表明关东人民善于学习,并且已形成对外开放的传统,这是使它在千百年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生机、充满活力,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发挥重大作用的源泉。
(三)关东文化具有质实而雄健的特殊品格。存在决定意识。自然环境、生活空间、生产方式是铸造人文品格与气质的大熔炉。关东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与南方迥然不同的民族独特的品格和人文精神。关东的自然条件远比江南严酷,关东社会的苦难更多于南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铸就了关东人民的坚强意志,勇于战斗、敢于进取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关东诸民族的这一气质和品格,折射成文化表态,也形成一种雄健磊落、慷慨激昂的格调,洋溢着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乐观精神。与关东文化的雄健豪迈、清新自然、质实贞刚的格调相比,南方文化的格调则显得悠缓、平和、妩媚秀丽而质弱。两种格调的文化,并峙南北,形成了 “北雄南秀”的文化格局。
(四)关东文化富含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关东地区自古就是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征战之地,文人墨客流放迁徙之地。北方及关东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充满了活力,生机勃勃,他们能屡次南下建立一代代王朝,并非全凭武力,主要的还是其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内在精神驾驭着军事力量,才变得更加强大,坚不可摧。进入 20世纪,关东地区又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地, 14年日伪统治的殖民地,解放战争辽沈战役的发生地,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新中国重工业、石油工业和农牧业基地。随时代不断衍生发扬的“东北抗日文化”、 “东北解放战争文化”、 “抗美援朝文化”、 “建设新中国文化 ”、 “北大荒文化 ”、 “创业文化 ”直至“大庆精神 ”、 “铁人精神 ”、 “雷锋精神 ”,都蕴涵着关东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它们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也镶嵌着关东地区特有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的深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