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11154600000047

第47章 历史的正反面:千古骂名背后的几分英雄气

历史有两面,后人从正面看,看到的便是功绩,从反面看,看到的便是罪责。一提到宦官,人们想到的多半就是娘娘腔,其实也有一些宦官虽被剥夺了做男人的权利,但也不乏几分英雄气概。如果抛开世俗偏见,历史上一些背负着骂名的宦官也有着许多不为后人所知的建树,在这里我们要说的便是北宋的童贯。

宦官、奸臣在戏台上与屏幕上的形象总是猥琐的丑角,但其实北宋时的反派们并非如此。擅长书法、绘画的宋徽宗对臣子的姿仪十分看重,从他传世不朽的人物画《听琴图》和部分时人记载上看,权臣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风度儒雅从容;奸臣王黼身材挺拔,金发金眼,与众不同。童贯呢?《宋史》中描述:他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几根胡须,阳刚之气十足,望之不似阉宦,这可能也和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童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公元1127年的悲剧发生之前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童贯是北宋王朝的骄傲与荣耀,代表了那个时代相当一部分人的光荣与梦想。他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童贯净身入宫时,拜在同乡的前辈宦官李宪门下,李宪是神宗时的著名宦官,担任西北边境监军多年,颇有战功。童贯入宫前曾读过几年私塾,有些文字根底;追随李宪出入前线,也颇有些军事积累;十多次出入西北,使得童贯对当地的地势走向了然于心。不过童贯并没有成为李宪的心腹助手,童贯入宫最初的二十余年间始终默默无闻。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徽宗赵佶登位后,那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二十多年的历练使得他阅历丰富、心智成熟、性情沉稳、颇有城府。扭转命运、青云直上的最初契机是,他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被派往杭州设明金局为徽宗收罗古玩字画。采购供应对于宦官来说是个油水颇多的肥差,不过童贯却把眼光放得极为长远,他没有把心思放在“捞取”上,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投资”上。

此时,蔡京作为投资对象和得力助手出现在童贯的晋升旅途上。当时蔡京被贬居杭州,他将自己珍藏的王羲之的墨宝献上,又帮童贯收罗了不少民间珍品、字画古玩,其中就包括了徽宗梦寐以求的周文矩真迹——《重屏会棋图》等珍品。对于这位书画皇帝来说,童贯可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虽然地方官僚对童贯的强取豪夺颇有怨言,但龙颜大悦使其他人也无计可施。

此次杭州之行,童贯还特别指点蔡京创作了一批深受皇帝喜爱的书画作品,经过童贯源源不断地送到皇帝手中。回京后,他又向宫中妃嫔、曾经预言赵佶能够当皇帝的道士、皇帝身边的近臣和另外深得皇帝信任的宦官梁师成之属馈赠厚礼,为蔡京回京打通了关节。童贯对于自己在蔡京身上的投资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曾对身边的爪牙说:“现任宰相有几个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与其吃力不讨好地去巴结他们,不如看准了,凭借我们的力量扶起来一个宰相,那光景可就大不相同了。”

事实证明,童贯的确做了一笔一本万利的仕途生意。不到一年,蔡京便三级跳似的当了宰相。据说,童贯为人有度量,能疏财,而仗义疏财的对象又选得极为精准,从后宫妃嫔、宦官、宫女,到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近臣,广撒网的效果十分显著。皇帝耳畔时常围绕的好话加之宰相的大力推荐,童贯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因此他得以监军西北,扮演了当年前辈李宪的角色。

童贯是颇有几分英雄气概的,他担任监军后,随大军进发到湟川,杀牲祭旗誓师,然而,行将开战之际,突然接到皇帝手诏。原来皇宫失火,皇帝认为是不宜征战之兆,急令止兵。童贯看过手诏后,若无其事地折起来塞进靴筒。军中主将问他:“皇帝写了些什么?”童贯回答说:“皇帝希望我们早日成功。”在这次战争中,童贯表现低调,他支持、配合领军将领,打了一连串漂亮仗,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乱。在收复四个州的庆功大会上,将领们兴高采烈地领功受赏,童贯则做了两件极为露脸的事儿。

庆功宴会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们观看。大家一看之下,无不大吃一惊。领军主将相当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那时士气正盛,这样子止了兵,今后还怎么打?”主将问:“那要是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据说,当时众将领“呼啦”一下子跪了一地,大家无不感激佩服。谁都知道,军令如山,何况是违旨,这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事儿。若是打败了,童贯的确可能人头落地。

与此同时,童贯还做了另外一件相当打动人心的事情。开战后,阵亡了一位奋不顾身的将领。当时,这位将领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战死后,他的独生子流落街头,成了乞讨儿。童贯下令将这孩子找回来,当众认这孩子为义子,声明一定如对己出般善待遗孤,将其抚养成人。这一手很厉害。那些整日里在生死场上搏杀的将领们十分感动,认定童贯是一位值得自己卖命的上司。从此,童贯在西北军队中树立起了威望。可惜,这个改名童师闵的孩子,长大后帮着童贯干了不少坏事。公元1126年,诛除“六贼”时,他与童贯同时被新皇帝下令斩首。此是后话。

西北战事的胜利使得童贯声名远扬,一代名臣范仲淹都曾经在这里折戟沉沙,而一个宦官却为羸弱的大宋帝国赢来了些难得的体面。从此,在皇帝和臣民心中,童贯似乎成了帝国的中流砥柱,撑住了西北方曾经多次险些垮下来的天空。功高震主,不过主还没有不舒服,便已有人内心不爽了,即当初的同盟蔡京。当权力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再稳固的关系也会不堪一击,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随着童贯势力的膨胀,蔡京宰相的尊严与权力逐步受到了挑战。相当长时间里,童贯在选拔西北地区将校官吏时,已经不再通过政府程序,而是直接从皇帝那里取旨任命,或者自行任命,这让宰相蔡京十分恼火。

大观二年即公元1108年,童贯与蔡京之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龃龉,起因是皇帝下令授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时人称这一官职为“使相”,一般是在宰相外放为节度使时加官所用,极为尊贵,其待遇、地位、荣耀相当于宰相。过去,这一官职从来没有授给过宦官。蔡京说:“童贯以一个宦官之身受封节度使已然过分,使相尊位哪里是他所应该得到的?”蔡京作为宰相拒绝奉诏委任,皇帝也就不了了之了。

蔡京的举动同样惹怒了童贯。不过,他没有急于动手,而是静观其变。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童贯三管齐下,宫中借助自己的心腹宦官,朝中寻找与蔡京素有怨隙的官员,最后倚重皇帝最为宠信的道士,一举将蔡京拉下了相位,蔡京再次贬居杭州。

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童贯晋升为检校太尉,获得武官最高职位。同年,童贯在皇帝的支持下做了一件大事,让宦官们再次扬眉吐气:他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辽国。此时童贯的声望如日中天,虽然有大臣疑义,认为让一个生理不健全的人代表皇帝出使,实在有碍观瞻,但徽宗皇帝以童贯为傲,说:“契丹人听说我国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辽国的情形。”于是,徽宗把童贯的官职升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以太尉童贯为副使,前往辽国进行国事访问。

不久,童贯又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崇高的官衔,这也是一项打破历史传统的安排,后来,童贯受命领枢密院事,成为全国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军事首长,开了宦官主持枢密院之先河。接着,拜太傅,封泾国公爵,时人称童贯为“媪相”。

不过无论曾经如何辉煌,权阉的下场总是悲惨的,因为权力不管有多大,总是封建皇权的附属。虽然,后来童贯先后剿灭方腊,收复全燕,但当灭辽后的金兵大举南侵时,行将崩溃的大宋才发现无人能够支撑这片天空。面对强敌入侵,童贯的决定也怯懦了起来,他违抗新皇钦宗让其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

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则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亦非童贯所创。童贯握兵二十年,在与夏、辽、金的战斗中,有胜有负,但还算尽力,并无投敌误国。北宋之亡,根本在于朝廷腐败,经济崩毁。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宦官出身,朝廷官员大多不齿,加之童贯骄恣,上下结怨。靖康元年,童贯被贬。

然而,被贬谪后的童贯余威仍在,直到后来监察御史张澂奉诏追斩童贯时也不敢轻易动手。张澂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人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他留下张澂派来的人。第二天上午,张澂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澂当即宣诏,申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澂派来的人一刀砍下头颅。

至此,这位历代宦官中多项纪录的开创者也追随了先人的脚步。不过,纵观童贯的一生,坏事做过很多,军功也立下不少,其人其事与后来的魏忠贤等人相比,高下立见。后人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总是依据自己的好恶,读出自己想要的内容,究竟当时的情形是怎样,恐怕只有时光才能心知肚明了,不过,历史中的只言片语却也透露出不少信息,童贯绝非只是一个大奸大恶的宦官,他的一生也算是历史大剧中一个极为精彩的桥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