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55

第55章 方法凝神训练法

所谓的凝神,是指精神高度集中,凝神沉思,专心做一件事情。换句话说,这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状态。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先生,每天起床后都有一个例行习惯:凝神注视窗外花草树木30分钟。这样可以让涣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思考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所以,有时候人们会说康德在发呆,但朋友们就会知道,那不是发呆,而是最投入的思考。

需要心智高度集中的哲学家,对凝神似乎拥有一种天生的青睐。在我国明朝,有一位心学巨匠王阳明,他为了搞清楚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思想,就对着自家后院的竹子聚精会神看了三天三夜,希望从中参悟出真理。可惜最后真理没悟出来,人却病倒了。

然而正因为如此,旧世界崩塌,新理论在王阳明心中埋下第一粒种子。

很多人都会用凝神的方法来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印度瑜伽理论当中,也将凝神(或凝念)定义为一种令意识趋向某一对象的过程。做法就是将意识集中在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特定境象上面,如肚脐、鼻尖或窗外的树梢等,让散乱的心收摄,并逐渐趋于集中。这时,心神高度统一,处于一种一心一意的“不费力注意”状态。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瑜伽的冥想,或者佛家的人定,听起来貌似非常高深,但最高深的哲学不就是最简单的道理?所以不要被故弄玄虚的东西吓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拨开云雾,找到以凝神驾驭注意力的方式。

方式一:不能动的游戏。家长和孩子挺胸抬头站在镜子面前(没有镜子看玻璃,没有玻璃看墙上一个红点也可),将呼吸调节至深而缓稳,双手自然下垂,脚平摆,凝神和镜子中的自己对视,并保持身体各部位不动,谁能坚持得久,谁就赢得这个游戏。这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方式二:想象凝神训练。在视野内寻找一个对象,例如盯住前方的墙壁或者书桌,在大脑中想象有一个黄色的三角形,盯住;过一会儿,三角形变换成一个红色的圆形,继续盯住;再过一会儿,圆形又变成绿色的正方形。如此反复,心:冲自然凝聚,这时进行学习,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所以,这个训练方式适合孩子在学习前进行。

方式三:三分钟气功人静。这是由日本脑科学专家家川灿爱义提出来的,具体做法就是让孩子端坐在凳子上,身体挺直,双目平视,双腿自然垂直于地面,双脚平放。然后眼睛微微闭起,凝神静息,摒除杂念。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作用是调节大脑功能,帮助孩子们驾驭和集中注意力。

方式四:亲子瑜伽。如果有的家长对瑜伽情有独钟,完全可以同孩子一起练习“亲子瑜伽”(具体方法可参阅相关专业书籍和音像资料)。瑜伽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可以让母子享受天伦之乐,挖掘孩子的潜力并使其拥有一个健康身心,而且瑜伽本身是一种要求凝神静思的修行行为,通过身体的某种姿势来达到心神上的统一和专注,故此对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具有直接帮助。

除了瑜伽,参禅也是一种凝神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但禅学更依赖于理论(或者说精神更为合适)而不注重动作,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境界,所以老和尚教给小和尚的就是“只是坐着,不做任何事”之类的秘诀,故此不适合孩子们学习。当然,真正拥有宗教上的信仰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