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11154000000003

第3章 方法注意力培养中拒绝惩罚与暴力

有很多父母喜欢惩罚孩子或者用暴力教育孩子,他们至今仍然延续着父辈教育自己的方式,坚守着“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的教条。“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还没记住?上课怎么听讲的?”“作业写不完不准出去!”“你怎么笨成这样啊?”……这些父母都相信孩子必须是要受点皮肉之苦才能长点记性,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把心用在该用的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但是事实往往是相反的,听到这话的孩子往往延续着自己的“笨拙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孩子正在写作业,但是写着写着心思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呆呆地盯着窗外,手里握着的笔也停止了运动。妈妈走进来,看到儿子这个样子,雷霆大怒,大吼一声:“看什么呢?”儿子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看到妈妈进来,赶快回神看作业,妈妈走过来一把夺过作业本,更加愤怒:“这么久就写了这么一点,还错了好几个,你的心思整天都用到哪里去了?”说完把窗户一关,“我就站在这儿看着你,把心收回来,今天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孩子看了妈妈一眼,然后准备写作业,但是过了很久都没有动一下笔,怎么还不写?”“我不会……”孩子抬起头望着妈妈,呆滞的目光中带着恐惧。

妈妈这样说无非是想要让孩子收心并且集中注意力在作业上,但是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并没有什么改善。这是因为比较激烈的话让孩子产生了恐惧,这种恐惧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他已经没有任何空间再去容纳别的事物了,此时孩子的大脑一定是一片空白,处于茫然不知的状态,试问,他又怎么可能解答出自己的作业题呢?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妈妈的做法:

同样年龄的一个孩子,一样的心不在焉,眼睛被窗外迷人的景色给吸引了,无心自己的作业。妈妈走进来,看到了这一切,静静地走到窗前,“外面的景色的确是很漂亮啊!以前我还真没发现,孩子,你在看什么呢?”“我在想,为什么鸟可以在天空飞,而人就不能呢?”“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这是因为鸟扇动翅膀时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不同导致的,也和鸟的身体构造有关系,如果你想了解得更清楚呢,就得去买一些专业的书籍来仔细研究,但是里面有很多知识你可能会看不懂,因为你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所以你必须先把基础知识学好了,才能去理解和解释那些你很好奇的现象啊!”说完,妈妈指了指孩子的作业。孩子心领神会,说:“妈妈,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学好基础知识,把这些奥秘揭开。”听了孩子的话,看到孩子开始专心地写作业,妈妈开心地笑了。

同样的情况,因为妈妈的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其实,心不在焉、走神、漫不经心是孩子的自然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孩子的无意表现。但是作为父母,往往认为孩子不专心,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就尝试着用各种方式来改变孩子的行为,包括暴力手段。但是惩罚和暴力的方式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是孩子的天性所在,逆着孩子天性的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和抵抗。而且,据研究,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注意力和潜能会大大降低,惩罚和暴力不能带来很好地结果,就像你不能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很好的休息一样。对于孩子的天性,父母要学会引导,让孩子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父母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学会耐心地对待孩子,不能凶为一时不满意就大发雷霆,对孩子训斥、指责,这就违背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做父母的应该有比孩子更敏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孩子,因此家长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有句话说:“教育应该在厌倦之前结束。”因此,父母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反应和学习状态,一旦孩子出现了厌倦情绪,不要再去逼他学习知识或者接受什么,因为在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处于低谷,进行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除此之外,父母还必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低落而责备孩子,让孩子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而导致注意力下降。要时刻保持敏感,为孩子,也为自己。

很多父母在管孩子时听到了别人的反对意见,会抛出一句“我的孩子,我爱怎样就怎样”的话。正是因为这个“我的”,让很多父母对孩子失去了耐心,对孩子惩罚时从不心慈手软,使得孩子的注意力都被恐惧赶走。想象一下,倘若你的同事做错了事情,你是否会深明大义地去安慰他说:“谁还不犯点错啊!下次争取做好就行了。”但是如果是你的孩子犯了错,你是否会大声训斥:“说了几遍还记不住,整天没一点记性!”这对你的孩子是否公平呢?凶此,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把孩子看成一个朋友,然后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在享受到父母春风拂面般的爱时,心中充满了快乐,注意力也会达到最佳状态,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