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之道:身体维护手册
11151100000050

第50章 老年人的精神养生

在中国,人们传统上普遍看重物质养生,而事实上,对老年人而言,精神养生比物质养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今大多数老年人的营养均能基本得到保证,而真正要让老人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晚年生活并不容易:

一方面,人到老年其名誉地位、经济状况、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会使他们感到不习惯;

另一方面,人老了,往往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这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

由于这些因素,老人们的心理就会比较复杂,像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也多有发生。

老人从露出精神异常的蛛丝马迹到病情严重,会有一段过渡时间,但往往由于周围的人没有能及时发现症状信号,而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有以下几种:

一是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有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因素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

二是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周围的人对其进行迫害,从而与他人结怨为仇;

三是懒:这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懒,表现为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四是呆:表现为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言语吞吐,有的病人生活起居被动,会较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卧,也常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

上述种种信号,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由于这些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不愿直接找精神专科医生,而是首先就诊于普通综合医院,以致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据调查内地1/3的抑郁症病人未能被识别,有l/3的老年人还因此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老年病。可见一旦有了心理或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要做好老年人的精神养生保健,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少私寡欲,静养心神。少私就是减少私心杂念,寡欲就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过高欲望。老人退休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却又达不到目的,就容易产生忧郁、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隋绪,从而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以至发病。

老年人应在心理上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力争做到遇喜不狂,遇悲节哀,坦然地应对各种意外事件。

其次,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被称为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在老人的一生中经历了生活的操劳,而且面临着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和地位的变化,以及死亡的威胁越来越提到日程上来的现实,所以他们常常会沉溺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即便是处境好者,也难免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若是境遇不好的,势必心灰意冷,郁郁寡欢。要克服这种抑郁情绪的产生,就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追求和正确的自我评价。

有精力和能力的老人,可以为社会和家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事实也证明,老年人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各个岗位上都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是需要他们的。

其三,正确面对衰老和疾病。衰老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规律,人体进入老年期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多数老年人会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面对这些情况,老人们首先要从心理上克服未老先衰的思想,如果害怕衰老,畏惧疾病,整日忧心忡忡,势必加速衰老的进展,促使疾病的恶化。

其四要学会调节情绪。老年人在遇到不幸之事,而心中郁闷、情绪受挫时,应及时把心中的烦恼和不快宣泄出来,如向亲人朋友倾诉,或是大哭一场,尽快使精神和心理恢复到平衡的状态。对老人而言,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戒怒是调节情绪中重要的一项,也是养生的一大课题。制怒之法,首先要以理制怒,就是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过激情绪。其次是提醒制怒,即随时以息怒、遇事冷静一类的话提醒自己,使自己逐渐克服或减弱易怒的不良习性。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拳剑功操、读书看报等,都是使生活丰富多彩、保持良好心态的好方法,若能合理运用这种养生之法,势必收到调养身心、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