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之道:身体维护手册
11151100000041

第41章 按摩

按摩疗法属于中医学的范畴,属于物理疗法,它由按摩手法,经络学的穴位所组成,是人类最早用来解除病痛和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按摩也叫推拿,它是在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使用一定的力量,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活动的操作总称,由于简单易行,无须任何条件,又可自我按摩,因此受到中国历代养生家的重视。

远在两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如当时的民间医生扁鹊,就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了昏迷患者。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风湿症、痿症、半身不遂、胃肠道等疾病,并描述了有关的按摩工具,如九针中的圆针。可见那时按摩和针灸的关系较为密切,常常结合使用。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也是秦汉时期成书的,由此可见,在秦汉以前,推拿疗法已被普遍应用。魏晋、隋唐时期还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如隋代设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到唐代又设立了按摩科,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的等级。这个时期,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不断整理、充实和完善,如今按摩已发展成为一门既古老又新生的中医学科。

中医学认为,按摩的作用主要是一个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和气血,然后达到强化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前面提到,经络是内通脏腑,外连皮肤,运送气血的一个通路,因此说经络通畅,五脏六腑就会得到营养,它的生理功能才会正常。如果经络阻塞不通,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变,也就是中医学上说的经络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经过推拿之后可以行气活血,最后达到疏通经络这样一个目的。

现代医学即西医学认为,按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的回流,从而使脏器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脏器的生理功能活跃,功能强盛健康了,也就起到抗病的作用,血液循环增快后,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第一个作用就是把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养料带到各个组织器官——脏器里面。第二就是把人体所代谢出来的一些废物,通过排泄器官,通过尿、粪便、汗液排泄出来。推拿还可以增强免疫力,达到一个防病的目的。推拿按摩经济简便,由于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所以按摩逐渐成为一项深受注重养生的中国百姓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按摩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它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不论是自我按摩,还是请他人进行按摩,都应当按照手法要求认真操作。

按摩时要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细心体会操作时的感觉,要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按摩的操作次数和频率,应根据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身体较弱的人穴位应激反应差,可以适当延长操作时间。对同一部位按摩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皮肤磨损。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用力可由轻逐渐加重。

按摩的时问最好安排在晨醒后和晚睡前进行。早晨是精气发生之时,用按摩来导引阳气,有利于精神焕发地投入一天的活动。睡前按摩可全身放松,有利于迅速消除一天的疲劳。推拿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另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不要做按摩。而一些有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孕妇,年老体弱、血压过高、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害者,都应慎用或禁用按摩治疗。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进行按摩需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常习之,才逐渐显出效果来。自助按摩十二大法:十指梳搔头皮法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会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搓掌揉脸法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叩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叩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叩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一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