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79

第79章 ·海瑞与海瑞墓天涯海角有青天

中国历史上的官员中,能与包拯齐名、共享“青天”美誉的,明代的海瑞是不二人选,甚至在很多方面,海瑞比包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为官的生涯中,把直言敢谏和清正廉洁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海瑞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官居六品,地道的小官,但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朝廷(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的嘉靖皇帝为追求长生不老,沉迷于神仙方术,已经20多年不问朝政了,结果造成奸佞当道,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岌岌可危的局面。海瑞面对这种情况,准备冒死进谏,以图改变现状。他明知这是一次必死的行为,在上殿前,海瑞遣散了京城家中的仆人,准备好了棺材,把自己的后事委托给同乡后,毅然踏上金殿,递送了著名的《治安疏》。在文中,海瑞直言时弊,尖锐地指出,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君道不正”,批评嘉靖的表现是“薄于君臣”,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并引用民谚:“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这样对皇帝说话,其内容,其语气,令人胆战心惊。

果然,嘉靖皇帝大怒,将海瑞问成死罪。后来幸而内阁首辅徐阶等人保奏,海瑞才死里逃生。海瑞的胆识和勇气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赏,人称“海青天”。

海瑞素来痛恨贪污腐败,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是毫不留情的。因此在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出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时,应天十府的许多官员惶惶不可终日,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纷纷自动解职,横行乡里的豪绅巨富能搬迂到远乡的都尽量搬迁了。一时间,骄奢淫逸之风大为收敛。海瑞能毫无愧色地打击腐败,是因为他自己能以清贫、廉洁的生活自律。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一向把钱财视为身外物。在他曾任职的淳安县,人们以“爱民如子,视钱如仇”的歌谣称颂他、怀念他。虽然为官28年,但海瑞死后,经清点,他的财物仅有俸银一百余两,旧袍数件,清贫得无法支付敛葬的费用,他的丧事是靠同僚的帮助才解决的。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卒于任上,享年74岁。万历皇帝念其生前政绩,追封海瑞“太子少保”,谥忠介,并派许子伟等人专程护送灵柩归葬海南故里。史书记载海瑞死时以及从南京出殡时,“农辍耕,商罢市,白衣冠送者夹岸,哭奠者百里不绝,家家绘像祭之”。当海瑞的棺木千里迢迢运抵海南后,由八人抬的灵柩打算送到他的故里朱吉里,走到滨涯村时,棺木上的绳子突然崩断,人们都说这是海瑞自己选的风水宝地,遂将灵柩葬在滨涯村外的一片椰林中了。

海瑞墓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建筑庄重古朴,墓区四周绿荫环绕,椰香阵阵扑鼻,肃穆幽静中,平添了几许南国风韵。正门有一座石碑坊,横书“粤东正气”阴刻丹红大字,观之令人肃然。过了牌坊,就是由花岗石铺成的一百多米长的神道,两旁坚立着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等石雕。神道中间置石龟,驮有神道碑。神道碑后就是海瑞墓。海瑞墓高3米,墓基是八角形,每一面都有不同的花纹和图案,上部为圆顶。整个墓茔系用花岗石砌就,有白石栏杆围护。墓前有两米高的石碑,上刻“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省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

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其亭柱上挂有海瑞写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轩后有“清风阁”,展示海瑞的生平事迹和陈列有关文物。整个墓园内,绿草如茵,葱郁苍翠的椰树、松柏、绿竹四季常青。

海瑞墓原有祠堂、功臣坊、华表等物,建制颇巨,可惜今俱不存。只有陵门前的“海瑞井”依然如初。相传这口井是海瑞在少年时代读书时发现的,经过四百多年未曾干涸,井里的甘泉为滨涯村的村民历代享用。当年许子伟办完海瑞丧事后,在井旁搭了个草棚,一边为海瑞守灵(因为未能将灵柩送到朱吉里,他内心不安),一边整理研读海瑞生前的著作,达两年之久。其实,不光是许子伟,每一个拜读过海瑞著作的人,无:不被文章中体现出的那份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染。

中华民族是一个正气凛然的民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必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明嘉靖年间的海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是忠君爱民的一生。海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不怕死、不爱钱的清官形象,这一形象世世代代深入人心。即便是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那椰香陪伴的海青天依然散发着让人敬佩的魅力!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海瑞墓、海瑞井、扬廉轩、清风阁。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

设施:与秀英古炮台相邻。

名人足迹 淳安:嘉靖三十六年(1558年)。海瑞在浙江省淳安县任知县时,大胆改革弊政。替百姓说话;

他不惧权贵,惩办了浙江总督仗势欺人的儿子,深得百姓称颂。

兴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调到兴国(今江西省兴国县)任知县,兴修水利,建筑“万松坝”。以御水患。

应天: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今南京),以工代赈,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数年重灾之区一变而为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