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78

第78章 ·柳宗元与柳侯祠望断天涯路

33岁前的柳宗元一直是很顺利的,身为关中著名士族——河东柳氏家族之后的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整的家学教育,“少精敏,无不通达”(韩愈《柳子厚墓志铭》),2l岁中进士,33岁就做到了礼部员外郎,身居高位。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柳宗元那忧国忧民、正直为公的性格本色不允许他再这么安稳地过下去了。

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那个曾经“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世大唐变成了甜蜜的历史回忆,而生活在中唐的人们则苦涩的品味着萧条的现实。唐帝国毕竟有过强盛昌明的过去,虽然“安史之乱”把国家推进了苦难的深渊,但人们痛定思痛,不甘心国家沉沦下去的社会心理非常强烈;奔走于野,呼喊于朝,要求中兴的人很多。雄心未失,宏图犹存,这就是中唐的社会意识。柳宗元就生活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为了实现国家的中兴,解救百姓的苦难,时为朝廷要员的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希望通过改革弊政来让国家重新走向富强之路。但是腐朽的反对势力过于强大,新政只进行了五六个月就失败了。在反攻倒算的狂潮中,作为推行新政的中坚骨干,柳宗元被贬到荒远的永州(今湖南永州)做司马——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一般而言,封建王朝的政治贬谪的时间不是很长,往往是过一二年或三四年又会重新起用。但是柳宗元这一贬就是十年之久,因此当他接到诏回京城的圣令后,心情是十分兴奋的,正像他自己在诗中写道的,“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但是,北归京城后不到一个月,柳宗元就迎来了新的打击。一直在找机会的政坛宿敌们在柳宗元的同道好友刘禹锡的一首诗上大做文章,告御状。结果,柳宗元被贬到比永州更荒僻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就这样,在一个月内,柳宗元从悲转喜,又由喜落悲,没想到经过十年艰难困顿的贬谪生涯,终于盼到回京的一天,得到的却是投身岭外的处置。尽管如此,柳宗元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在四年的柳州刺史任上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才华,造福了一方百姓。

唐代的柳州属于边远地区,土地未经开发,荒凉艰苦,人口稀少;这里环境恶劣,初到柳州的柳宗元就得了两场大病,结果年龄不算大(柳宗元初到柳州时43岁),却已是风烛残年。但他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他废除奴俗,解放奴婢;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关心民生疾苦;兴办学校,提倡文化教育;公正对待当地少数民族。几年下来,竟使荒僻的柳州变得气象一新,他本人也得到了柳州民众的真心拥戴。柳宗元的逝世,使柳州各族人民深感悲痛。为了纪念他,在柳宗元逝世三年后,即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柳州民众在柳州的罗池畔建庙,是为罗池庙,把柳宗元供奉为罗池之神;又特地派人去长安找到韩愈,请韩愈写《柳州罗池庙碑记》,这碑文全面记录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柳宗元的灵柩运回北方去了,柳州人就在罗池庙旁,修建了柳宗元的衣冠墓。

世世代代的柳州人,都到罗池去瞻仰和纪念柳宗元。柳州人因有柳宗元做刺史而感到荣幸,柳宗元也因此得名柳柳州。宋代的徽宗皇帝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因而罗池庙改称柳侯祠。柳侯祠历代多有修建,清代还以柳侯祠作为柳江书院,成为柳州地方的最高学府。现在的柳侯祠,坐落在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西南一侧,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清代柳侯祠的建筑形式重建的。门额上的“柳侯祠,”三个字,是文豪郭沫若的题字。门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是集韩愈《享神诗》词语而成。祠堂内有柳宗元塑像,并陈列有荔子碑等名贵石刻。荔子碑是宋代文豪苏轼的书法,写的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记》中的“迎享送神诗”那部分。因碑中首句是“荔子丹兮蕉黄”,故取“荔子”二字命名。由于荔子碑反映的是柳宗元的事迹,因此荔子碑有“韩诗苏字柳事碑”之称,号称三绝碑。

柳侯祠附近,还有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思柳轩等,这些附属建筑和柳侯祠一起表达出柳州民众对柳宗元的一片爱戴之情。柳宗元个人的从政低潮却是他造福一方水土、恩惠一方百姓的前因,是他施展个人抱负的一块自由天地,从这些意义上看,柳宗元贬谪于此,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柳侯衣冠墓、柑香亭、贤良祠、开元寺、山长住房等。

地址:广西省柳州市中心公园路柳侯公园内。

设施:大龙潭公园建有少数民族村寨。可使游客领略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名人足迹 汨罗江: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在赴永州贬所途中,经过汨罗江边,触目伤怀,感慨良多,写了《吊屈原文》,以倾诉自己的衷肠。

永州: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在这里的十年间。他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开创了游记散文写作之先河,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大家的地位。

衡阳: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在前往柳州贬所途中,在衡阳和好友刘禹锡分别时,写下了“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的著名诗句,表现出无限感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