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66

第66章 ·曹操与赤壁 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继而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在这乱世之中,一代枭雄曹操横空出世,他是最善于在这历史的大风大浪中搏击遨游的健将。曹操有效地利用历史提供的机遇,从相对微弱的力量基点起步,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了自己。曹操先是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拉起一支队伍,随后他破陶谦、败吕布,占据兖州,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获得了政治先机;兴办屯田,恢复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奇兵打败了大军阀袁绍,统一了北方;平定三郡乌桓,解除了后顾之忧。不过在接下来的南征中,有一个地方给他的军事生涯留下了深深的耻辱和长久的遗恨,这就是赤壁。

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场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距武汉市164千米,距湖南岳阳90千米。乘船顺长江而下,闯三峡,过宜昌,便见南岸一山飞峙江心,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江北乌林。将近山崖,褐色的石壁上,一米见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这里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厮杀的疆场。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20多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5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曹操的军队士兵由于多是北方人,不习惯水上作战和生活,很多人这时都得了流行性疾疫,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命令工匠把舰船分排用铁环锁在一起,上面铺了木板,这样就减少了风浪的颠簸,不但人在上面走如履平地,甚至可以在船上骑马。不过“连环船”的最大优点也是它的致命之处,船船相连,失去了机动。孙刘联军就抓住了这一弱点,巧用诈降计以火为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皆尽着火,岸上营落也被波及,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这个格局一直得以保持,赤壁之战实在是影响深远。

今天,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灭,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壁,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陈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奋然北驰。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因是巨手神笔,力盖千钧,字迹竟透过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体的“赤壁”二字,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惊涛骇浪的拍击,字迹至今清晰完整。石壁上还有石刻诗词,为历代文人雅士凭吊古人所题诗赋。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赤壁时写出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著名诗句。赤壁山崖头建有“翼江亭”。相传赤壁之战时,这里是周瑜破曹观战之哨所。

与赤壁山紧紧相连的南屏山,山下有双狮滚球和层层石阶直登“拜风台”。这里是当年诸葛亮火烧战船而拜祭东风的地方。拜风台上有设计精巧、光彩夺目的“拜风阁”,有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武侯宫”。武侯宫大殿上,供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全身塑像,袍带飘逸,栩栩如生。当年赤壁鏖战的大批出土文物就陈列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