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的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腾王李元婴创建的。李元婴是个花花公子,爱好声色犬马之娱,声名狼藉。他建阁的初衷也只是为“极亭榭歌舞之盛”,供自己看歌舞图享受的。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诗杰王勃在此作一序后,滕王阁会声名远播,成为不朽之阁。
王勃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祖父为隋末大儒王通,他的两个哥哥也都有神童之誉,而王勃本人更是天才出少年。他6岁能文,10岁便博综经史,14岁就因文才飞扬而知名于世,不满20岁便入朝做官,真是春风得意。不过好景不长,20岁时为文不慎,触怒皇帝,遭贬谪。从此仕途一直不顺,四处漂泊。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已经弃官为民的王勃去交趾(在今海南)看他父亲,途中路过滕王阁,参加洪州(今南昌)都督阎伯屿庆祝重修滕王阁的宴会,在席上写下了《滕王阁序》,当时便技惊四座,日后更是代代相传。北宋时,巴陵太守滕子京重建滕王阁时曾说过:“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此话甚是有理,正所谓序以阁名,阁以序传,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天下,历千载盛誉不衰,全赖王勃这篇不足千字的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句至今仍被人用来描述中华民族的无比潜力;“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几句华章就把滕王阁的恢弘气派勾勒出来了;至于那句足以令后人撂笔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尽了滕王阁的秋景;还有“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真是让人读罢顿觉一丝寒意……
然而,离开滕王阁两个月后,王勃在南海渡海时溺水而亡,时年26岁。后来唐高宗读到《滕王阁序》时,感慨颇多,想重新起用王勃,然而知他已逝,只得仰天长叹。
滕王阁在历代重修重建达29次之多,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又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这是根据古建筑大师梁思成1942年所绘制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大收藏家项子京的“天籁阁”所 藏宋画《滕王阁图》,以及宋代《营造法式》一书而设计建造的。主体建筑九层(含地下室),净高57、5米,占地达4、7万平方米。
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约11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以上取明三层、暗七层的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主阁南北两翼为对称的一级高台,高台上部为游廊,游廊南端为“压江” 亭,北端为“挹翠”亭。主体 建筑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鲲鹏。
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集、呤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阁内陈设无不突出文化楼阁的特征。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毛泽东手书。阁内其余的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滕王阁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都与阁有关。第一层正厅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再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时的神采风貌;而古老的编钟、古乐器、青铜祭品、礼器等,也为新阁增添了古雅的气质。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曾领一时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在滕王阁上凭栏远眺,只见西山之上,苍翠欲滴,景色如洗;放眼南浦,白云飞动,野渡笼烟,真一派诗情画意;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时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图景,美不胜收。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滕王阁。
地址:南昌市东湖区沿江北路与叠山路口的南边。
设施:周围有佑民寺、水观音亭、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等。
名人足迹 长安:王勃在长安由荣到衰的转折点,只因一篇戏檄英王的斗鸡的文章。
梓潼: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泛舟南江游览,写下《梓潼南江泛舟序》。
洪州:上元二年(675年)重阳节,王勃在滕王阁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