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62

第62章 ·胡雪岩与胡庆余堂随潮而来随波去

胡雪岩,名光墉,生于清道朝光三年(1823年),安徽绩溪人。“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因帮助潦倒的冗吏王有龄升迁,以致自身失业,王有龄感激他的恩情,和他结成生死之交。王升官归来后,就大力支持胡雪岩创办了“阜康钱庄”,他由此开始起家,同时竭力经营丝绸、茶叶生意。胡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既富有人情味,又有豪侠气,经过苦心经营,很快成为江浙的富豪。但是置身于时代的风云中,通过自身经历,他显然意识到了仅仅成为有钱的商人是不够的,必须能够进入官场,才能开创大业。为此,他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他延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因调度有方,保证了各类军需物质的及时供应,经左宗棠保举而被皇帝赏赐了一品顶戴和黄袍马褂,他由商而官,亦官亦商,终成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到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选中了吴山脚下的大井巷为址,在路边购地八亩,开设了胡庆余堂国药号。

整座建筑按照中国民俗,设计成仙鹤状。仙鹤延年益寿,主人显然借此希冀店铺生机长存。“鹤首”门庭,长廊“鹤颈”,右拐到底便是富丽堂皇的“鹤身”。石洞门形状为八角,门楣的青砖雕出“高入云”三字,横墙上一组浮雕,堆塑着“白娘娘盗仙草”的传说。一进门楼,一对联映入眼帘:“野山高丽东西洋参,暹逻官燕毛角鹿茸”,可以说是药材中极品之极品。上端横卧一方“药局”匾。不叫堂而叫局,很有洋务运动的新风。

一过门楼的青石门槛,便境界迥异,金光闪闪:雕梁画栋,镏金溢彩,极尽堂皇之能事。而红木柜台分立大厅两旁。

面对柜台的一块大匾上,刻着胡雪岩亲手所书的店训——“戒欺”。柜台后方满壁都是“百眼橱”,色泽不同的瓷瓶,幽幽发光的锡罐,存放药材饮片的格斗,中药特有的香味,弥漫交织着神秘而又高雅的氛围。厅堂正中悬挂“和合二仙”像,柜台两侧竖立“饮和食德,俾寿而康”的“青龙招牌”。

厅堂内外各有一副对联,里面的是“益寿引年长生集庆,兼吸并蓄待用有余”,上悬“庆余堂”横匾。外面则是“庆云在霄甘露被野,余粮访禹本草师农”,横批为“真不二价”。两副对联笔法道劲,且暗含机巧,将“庆”、“余”两字嵌入对联首尾。而在营业店堂与制药工场之。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横贯而过,格局形式俨然官府内的通道。在店堂里擅设通道,在封建时代,商人是要犯法的,但胡雪岩受朝廷嘉奖,自然非同一般。

这条“长生弄”,显示了胡庆余堂药号主人的不同凡俗的身份地位。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由于他闯入官场,以左宗棠为靠山,插手洋务,进口军火,甚至力图开办电报,集商场、洋场、官场势力于一身,使他财富愈聚愈多。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李鸿章,并最终成了李鸿章和左宗棠官场斗争的牺牲品。其时丝茶贸易为洋商操纵,中国商人和蚕农饱受伤害。胡有感于此,便出资2000万两四处收购生丝。但是在他的老对头,李鸿章支持的盛宣怀的挤兑下,竞争失败,连本带利,损失1800万两,胡因此钱庄倒闭,负债累累,并被革职。之后一年多他便忧愤而死。

过世时他双手空空,最终伴他的,唯有七尺桐棺,一灯如豆。生死一纸之隔,有形的肉体,连同目眩的物事,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但是那座予人荫庇的药堂,留下来了那个让人感叹的传奇,留下来了那种诚实戒欺的信条,更是春风化雨,于无形洋润泽着千千万万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