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06

第6章 ·梅兰芳与梅兰芳故居 戏里戏外的追求

提到京剧,人们总会想到梅兰芳。的确,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他真正是追求了一辈子、痴迷了一辈子、探索了一辈子。他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出访了许多国家,结交了无数名流,使京剧这一国粹在全世界发扬光大。在演戏中,他是“一个真正的演员”、“一个美的创造者”、“一个人类美的化身”。

演戏之外,他则是一个呼吁国家进步民族解放的斗士、一个满腔热忱的彻彻底底的爱国者。梅兰芳先生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他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人。这大概是参观过梅兰芳先生故居的人的共同感受。

西城区有一条窄窄的护国寺胡同,在胡同的深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院,这就是世界著名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居。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1984年,梅兰芳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27日在此建“梅兰芳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走近纪念馆,抬头可见邓小平题写的大字“梅兰芳纪念馆”。走进门,迎面便是梅兰芳先生的半身塑像,风神俊朗,潇洒飘逸。古香古色的小四合院,洋溢着淳朴的文化氛围。在院中漫游,所体会到的,是梅先生精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和生活无一不体现着古朴典雅的特质,一如这所静静的院落。

纪念馆整体为一处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占地716平方米。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真实再现了梅兰芳晚年生活的情景。穿行此间,我们的整个身心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大师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

除此以外,纪念馆还设有梅兰芳生平和礼品陈列室以及录像放映室。陈列室里有藏品32421件,主要是剧本、照片、字画等,构建出梅兰芳的艺术世界。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文物价值,剧本中很多为清代抄本,有些甚至为善本或孤本;照片多是梅兰芳本人和一些著名老艺人历年的便装、剧装照片,梅氏与国外知名戏剧家的合影照片以及从清末至现代在各剧场或堂会演出的戏单,历史价值十分珍贵;所藏字画中有宋、元、明、清和当代著名书画家如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陈半丁、张大千等人的作品,梅兰芳本人的绘画也藏有多幅。从这些价值连城的藏品中,我们可看到梅兰芳的高贵的精神气质与风雅情怀。

在录像放映室里,我们可以观看梅兰芳的艺术纪录片和生平传记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包含着多少辛酸的故事,又凝结着多少汗水和血泪。梅兰芳自幼双亲亡故,由伯父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梅兰芳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最初学戏时,老师常常因为他愚笨而罢教。但梅兰芳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补短,终成一代名家。“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所扮演的旦角,有的端庄淑静,有的英武豪放,有的娇怒活泼,有的聪慧机智,无不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他的演技自然、和谐、圆活、洒脱、出神入化,富有节奏感和塑形美。他的唱腔圆润甜美、明快大方。他以卓绝的才华奠定了梅派艺术的风格: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

梅兰芳先生进行艺术活动的时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日趋严重的境地。梅兰芳作为世界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每次出访,都呼吁世界进步人士关心支持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他积极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时,统治上海的日本人为了粉饰太平,邀请在上海居住的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先生得悉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梅兰芳蓄须明志,拒不出山为日本人演出,显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先生离开人世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参观纪念馆的人一直络绎不绝。

人们总是忘不了他,忘不了他的音容笑貌,忘不了他的立身行事,人们发自内心地尊称他为“大师”。艺术上精益求精,品格上耿介自守,这大概是“大师”的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