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56

第56章 ·西施与西施故里柔情似水爱共永

西施之美,倾国倾城。一个美女把一个王国颠覆了,同时又托起另一个王国,不能不说是令人惊叹的事。西方世界的美女海伦曾经引起连年的战争,使得生灵涂炭、遍地狼烟,可是见过海伦的人都说这仗打得值。中国的典籍里似乎没有吴王夫差为西施亡国亡得值的议论,恰恰相反,吴越的历史兴替加强了“红颜祸水”的真理色彩。从越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光环照耀下,成了一位爱国美女,成了富有献身精神的女界楷模。历史是个任人打扮涂抹的小姑娘,这句话在西施身上体现得那样真切。那么,真实的西施又从何处寻呢?西施故里的山山水水或许能给人们以启发。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唐大诗人李白诗句中所说的苎萝山,位于诸暨城南的浣纱江畔。西施故里就在这里,它前临碧波万顷的浦阳江,后接漠漠旷野,山青水绿,这样的环境最适宜孕育美女。

西施故里面积不大,却错落有致地安置着几处景致。西施亭、西施殿掩映在葱茏树木之中,池塘小桥、曲径回廊点缀其间,江南秀美之气扑面而来。浣纱溪是浦阳江的一支细流,环绕着西施故里。西施亭就立于浣纱溪畔,又称浣纱亭。亭子平面呈六角形,上覆攒尖顶,古朴中透着几分灵巧。亭侧有一石阶,拾级而下,即到浣纱石旁,上方岩壁嵌着“西施浣纱处”的石碑,石碑上的“浣纱”两个大字笔势雄健,气度不凡,传为书圣王羲之的手迹。当年西施浣纱溪畔,美丽的容貌令溪中的金鱼自愧弗如,遂沉下水去。这就是“沉鱼”的传说。

石碑下的一方水塘便是沉鱼池了。浣纱石旁建有游步廊,沿此廊迂回而上就是西施殿了。西施殿为二开间大殿,四周环以双廊,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大殿内立西施塑像,清丽妩媚、楚楚动人。殿内设有西施的画廊,描绘了西施的事迹,画面上的西施栩栩如生,呼之欲应。大殿旁筑有碑廊,约20间,呈弧形敞开。碑廊朱漆圆柱,窗影斑驳,美景破窗而入,步转景移,令人赏心悦目。廊内陈列着后人咏叹西施的诗文以及西施的生平图片资料,令人流连赏评。碑廊一侧建有郑旦亭,郑旦是与西施一同被送往吴国的越女,也是天生丽质,美若天仙,不过声名稍逊于西施。

西施故里处处充满美的气息,这种美沁人心肺,惹人爱怜。几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怀着怜香惜玉的心态,步履缓缓,深情款款,仿佛沉浸于西施生活年代的氤氲气氛中。

西施是越女,是水的精灵,如同碧荷生长在清塘间,一尘不染、自然活泼。

她不愿做耀眼的彩虹,也无心在历史的天空中绽放异彩。但是历史还是注目于她。一个春风和熙的丽日,在明净的水边,范蠡遇上了她,爱上了她,然而越国沦亡的现实使得这段爱情无法生长,要么毁灭,要么经受一段耻辱。范蠡无奈之下忍痛割爱,把西施献给了踌躇满志的吴王夫差。夫差一见倾心,欲与西施长相厮守。“智勇多困于所溺”,迷醉于西施的夫差荒于朝政,最终沦为亡国之君。越国的胜利带给范蠡和西施的并不都是欢悦,饱尝思念之苦的一对恋人,此时格外渴望相濡以沫的生活,那怕是抛弃荣华富贵。范蠡此时已意识到自己功高震主,难免遭受猜忌,也决定带西施远游。而西施,内心更多的是屈辱,她早已不堪政治纷争,始终向往山间自在的生活。于是,湖海之间有了一对如影随形的情侣,有了一段浪漫美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