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55

第55章 ·胡适与胡适故居站在文化的浪臾

荣获过中外各国36个博士学位的胡适,一生都在为文化事业奔走奋斗,他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学诸学科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自己常说:“但开风气不为师”。开风气的事,一生能做几次?一个人在其有限的岁月里,能做的事究竟不多。真富有创造性或革命性的大事,除了领导者本身才学经验外,还有时代环境的影响,交相激荡,乃能触机而发,震烁古今。少数人登高一呼,多数人闻风影从。胡适领导白话文运动,倡导思想自由,弘扬人权思想,均应作如是观。

胡适相信“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篇》),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举动,无不对运动的走向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1917年1月,还在留学的胡适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邮寄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一下子就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离潮,开风气之先;

为倡导白话文学革命,胡适在1917年9月完成了白话诗集《尝试集》,使他成为写白话涛的第一人,又独占鳌头;五四运动前后,西方各种思潮和主义在中国一时泛滥,胡适在1919年7月发表了著名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一文,一下子拉开了一场问题与主义之争,而他自己又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作为一位独领时代风潮的大学者,一代国学大师,胡适对自己的家乡一直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晚年在台湾时,胡适每晚都要用绩溪方言背诵一首幼时学的古诗才可聊慰乡愁以便安睡。

竹竿峰前,杨林桥畔,胡适的家乡绩溪县上庄村就坐落于这山水环抱之中,而胡适故居就位于村西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院落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胡适的二哥胡绍之主持营造,呈通转楼式砖木结构建筑物,为典型的徽派民居,共有房13间,二进三间两厢。大门为砖雕,镶嵌着戏文人物。正堂门前挂有黑底金字“胡适故居”的横额,下挂胡适中年画像,两旁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有胡适直系亲属图表。

木雕是徽州的特色。胡适故居则充分展示了上庄木雕的独特风格。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户,每一个屋檐角,都让你感叹工匠们的智慧。其中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