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学落后,技术粗糙,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坚船利炮的殖民史。相比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群星灿烂,中国的科学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在20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张衡,却曾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几乎可以与爱因斯坦、牛顿等西方科学大师相提并论。他大半生工作的地方:东汉灵台,几乎见证了他从事科学测量,作出巨大的科学贡献的全过程。
灵台是当时最大的天文台,为太史令的下属机构,建于东汉中元元年(56年)。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曾经二次任职太史令,亲自参与主持领导过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据《后汉书》记载:“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鸟,遇风乃动……”,但现在的灵台,仅为遗址,坐落在洛阳汉魏故城南郊。沿南郊下去,一路上,风吹草动,落木萧萧,落日低垂,伊水泛波,离城不远,莽莽苍苍,一座庞大废墟,即为灵台遗址,面积多达4、4万平方米之多。其中心巍然屹立着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东西短,高约8米。而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平台两层。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问建筑,每间面阔5、5米。遗留下来的建筑墙壁保持当年的旧迹,东西两壁涂以颜色各异的粉灰:
西墙白粉,东壁青粉;南面建筑的铺地砖上则有朱红色粉的痕迹。这种依方位施粉的方法,与汉代崇拜四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习俗有关。遗址四周,暮色四合,当年的轮廓尽管依稀,但是历史的风云已经掀开了又一页。
遥想当年,张衡就在这座台子上,仰观天象,进行科学测量,完成了自己的许多发现。他精准的观测,大胆的想像,卓越的动手能力,使他在各个科学领域作出了罕见的科学发明和创建。地理学方面,曾就研究心得绘出一幅地形
就是这样一位全才,在科学测量上有着自己独到的发现,却最终无法测量深不可测的人心。尽管他自己面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施,所以尽管大将军邓骘器重他的才学,屡次派人请他出来做官,张衡都婉辞不赴任。可是他最后他不得不接受了皇帝的启用,却完全把自己的心事放在了科学研究和天文观察上,兢兢业业14年,却完全没有想到由于皇帝对自己的信任,而遭到了宦官的谗言中伤而下放。他一直以为可以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问之中,进行准确的科学测量,就可以避害远祸,远离了政治的旋涡。但是人心的测量,远远比科学测量来得复杂,他还是没有完全避开东汉末年那纷繁复杂的人事倾扎。从张衡的身上,也许人们能够重新来看待人性的复杂。
旅游小贴士 地址:洛阳汉魏故城南郊。
设施:设有专线旅游车。
名人足迹 洛阳:张衡早年游学洛阳。并在洛阳的天文台,也即灵台度过了大半生。
长安:17岁的时候,即公元95年,外出游历。曾到汉朝故都长安附近考察古迹。
南阳:101年,23岁的张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
安徽 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慧言佳语,其中所蕴涵的旷达自放的意味自不待言,而位于安徽滁州的琅邪山醉翁亭也因欧阳修的到来而名称于世,从一隅孤芳自赏的自然景观而成为一处家喻户晓的人文景观。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穷,上不起学,他的母亲郑氏就用芦苇做笔,在沙地上教他认字;家里买不起书,他就四处抄借,其天资聪颖过人,有时书还没抄完,其中义理就了然于胸了。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23岁的欧阳修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并不平坦的仕宦生涯。
欧阳修为人忠直敢言,不畏权贵,因此在其40年仕途奔波中,三次被贬。
第二次被贬官是在庆历五年(1045年),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新政”,遭权臣诬陷获罪而被贬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任知州。就是在这里,他自号醉翁,以号名亭,以醉眼看世界,写出了名动天下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是当年山中僧人智仙为了给欧阳修提供一个歇脚和饮酒的地方而建的,位于琅邪山半山腰的琅邪古道旁,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这里古树婆娑,青山如画,碧水潺流。亭中有今人所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内有无名氏的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水深二尺左右。池边上有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的碑刻。让泉之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由于党争频仍,宋代官员对于贬官外任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欧阳修又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真正做到了扬弃悲哀。
基于旷达放逸的性格,即使贬官之后,欧阳修依然保留有平和的心态来坦然面对不公正的人生、不完美的世界。他常常能在山林、庭园、艺术之中感受人生的乐趣,正如他自己在《答李大临学士书》中所说的:“修在滁之三年……甚乐,每登览泉石之际,惟恐其去也。”在琅邪山上,“翁欢不待丝与竹,把酒终日听泉声。有时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赠沈遵并序》)在这里,酒并非使人醉生梦死的颓废之物,而是欢快自由、生命无羁、陶然忘忧的自由港湾。此醉,乃旷达之醉;此翁,实旷达之翁。醉翁亭里的醉翁正是欧阳修内心里旷达之气的真实写照。
醉翁亭北面是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和欧阳修所建的。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 建。堂内有两副对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一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 亦清”,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于此愤愤不平,又对二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
亭南与冷水涧相依为伴的是醒园。欧阳公似醉而非醉,他的醉中有愤世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二贤堂、宝宋斋、冯公祠、菱溪石、意在亭(曲水流觞)、影香亭(方池)、古梅、古梅亭、览馀台、怡亭,六一亭、玄帝宫、宝宋新斋、解酲阁,醒园,洗心亭。
地址:安徽滁州琅邪山景区。
设施:亭西南方向有名寺琅邪寺。
名人足迹 夷陵:景祜三年(1036年)欧阳修被贬到此地做夷陵令,写有《峡帅I至喜亭记》。
扬州: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做扬州知州,修筑平山堂做讲学。游宴之所。“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就是这时所做。
颖州: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由扬州移知颖州,尤喜颖州西湖,有诗赞日:“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欧阳修终老于此。
嫉俗的道义,有大智若愚的颖悟,远远比古今的贪官污吏和戚戚小人要清醒得多。醒园门前放一截木墩,如鼓形状,高不足一米,面平内空,以手敲击,铿然有声。“木鼓”之声能唤醒漫漫长夜,却唤不醒那位曾沉醉山亭、乐民之乐的文章太守。 。
醉翁亭的西侧是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传久,所以在元祜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得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