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50

第50章 ·关羽与关帝庙造出来的心中之神

“庙食盈寰中,姓名走妇孺”,这句古话可以用来描叙中国的文圣孔子,但用在武圣关羽的身上却更为适宜。因为武圣关庙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都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有清一代,仅北京一地,关庙就多达116座。实际上,如同文圣孔子一样,关公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不过,区别于孔子的儒家文化,关羽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属于底层,潜藏民间,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而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仅有五六处。河南洛阳关林,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在众多的古庙之中独树一帜,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关林,也叫关庙,相传是名将关羽首级埋葬之地。庙前建筑古色古香,为祭祀关羽唱戏的舞楼。舞楼对面就是大门。门前一对汉白玉石狮。两扇朱红大门上镶嵌着81个金色乳钉。其装饰规格完全按照帝王的等级来设计。清慈禧题匾“威扬六合”四个大字在门额高悬,意为关羽威摄天下。门左为“关圣帝君画”,传说出自北宋名将岳飞之手,门右则是为碑刻“关帝诗竹画”——竹叶组成的五绝诗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该诗既道志向,又溶书法、雕刻等艺术为一体,历来为世人称道。一条长长的甬道衔接着仪门,两侧石栏上雕刻的石狮,各具情态、惟妙惟肖,甬道东西两侧还有钟鼓二楼和缠龙华表两柱。甬道直通拜殿,是过去祭祀关羽时文武百官拜谒的场所。殿门上悬一巨匾“声灵于铄”,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作为关林的主殿,大殿檐下斗拱斑斓。前壁则透雕画一组,一一再现关羽“桃园结义”、“单刀赴会”的历史传说。殿内正对的关羽坐像,金面凤眼、帝冠威然。上方高悬“光昭日月”匾的是二殿,殿内也塑有关羽坐像一尊,但为戏装,纶巾羽扇,战袍生风,怒目圆睁,逼视东南——也即古吴国所在。三殿有关羽夜读《春秋》

像,还附有一睡像。此睡像能翻身坐起,怒目圆睁。其后就是埋有关羽首级和沉香木的关羽墓冢。冢墙正中,有石门一道,额上题有“钟灵处”三字。冢前的八角亭,有一座石碑,正面刻着关羽的最高封号。冢前还有石坊两座,上面刻有题记。

纵观历史,关羽这位出身微贱的一代名将是幸运的。其生前职位仅是个将军;“汉寿亨侯”,一个“乡镇级”待遇的赐封。但他死后却名声鹊起,封号不断升级,奇迹般地跨越了时代历史,最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尊崇的偶像。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白成、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不仅如此,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地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关羽身上,把他从一个有血有肉的武将,塑造成一个“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武神,农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实际上,人们在关羽身上寄托了传统的道德精髓。

首先是忠诚精神。巍巍5000年的历史,有多少忠臣烈士,正是靠了这种精神,使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其次是信义精神。正确地理解、倡导、恪守这种精神,使它成为做人处世中一种高尚的行为准则,还是当今市场社会的主流。第三是仁智精神。

这种精神的本质就是博爱与文明。第四是勇武精神,它的本质就是激励人们奋进、拼搏、创新、开拓。一句话,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成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大门,仪门。石狮甬道,月台,华表。

焚香炉,钟楼,鼓楼,大殿,拜殿,二殿,圣母殿,五虎,三殿,石坊,碑亭,关冢,关林古柏。

地址:洛阳市南郊关林镇。

设施:交通便利,食宿方便。

名人足迹 河北涿县:关羽杀人出逃,遇见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

许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

荆州:关羽镇守要塞荆州,公元219年,关羽活捉大将于禁、斩大将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