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49

第49章 ·五帝本纪

颛顼执政后,大胆实施宗教改革,废除家家祀天、人人祭神的习俗,令民间与部族禁绝巫教,接受教化,强化了中央集权。颛顼是人类社会第一位创立“政教合一”体制的君主。针对当时群婚群居、男女无别、长幼无序的现状,颛顼改革婚姻制度,主张男婚女嫁,禁绝血缘联姻;教诲伦理纲常,规矩洪荒人民。通过这些改革,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得到进步,从此诞生了家庭,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华夏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据文献记载,中国九州建制区划,始刨于颛顼时代,是颛顼实现了华夏大部族与蚩尤、九黎等部落民族的融合,完成了真正的统一,确定了兖、冀、青、徐、豫、冀、荆、扬、雍、梁九州名称和分辖范围。《史记》载,“颛顼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载时象天”,明确指出颛顼有谋略,晓事理,善于创造财富,能够按天象划分年历四季,观测一年中二十四宿的关系,将四时分别列为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仲冬冬至,从而形成我国最早具有科学性的古老历法《颛顼历》。因此颛顼被尊为“历法之宗”。《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祀上天。”《承云》融汇中国八大区域的风格创作而成,用来在万国诸侯到都城举行盛会时以“享上帝朝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乐曲。

帝喾继承颛顼治国策略,社会稳定,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帝喾“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时令,教民稼穑”,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事活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耕文明迈入了新的时代。帝喾养性自律,大公无私,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所景仰。颛顼时代是陶器文明向金属文明的过渡时期,到了帝喾时代,逐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史称,帝喾命臣下成黑,率众于峒山开矿冶炼,直至将峒山开掘成空峒山。帝喾被尊为金属冶炼的开山鼻祖。史料记载,帝喾后裔中有帝尧、帝挚、商朝祖先契、周朝祖先后稷等,这些显赫的人物,对华夏民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黄帝,后启尧舜,发展华夏文明,改革传统祭祀文化,丰富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

颛顼帝喾陵在河南省内黄县,民间俗称“高王庙”或“二帝陵”。颛顼帝喾陵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帝陵唐太和四年(830年)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缮,金大定七年(1167年)重新,元代以后又多次修葺。清末民初,国势凋零,帝陵为荒沙掩埋。

1986年,颛顼帝喾陵清沙面世。经考古确认均为汉代初建,元代修缮,发现有御桥、御道、神道、水井、山门、棂星门、庙院、寝殿、享殿等基址。颛顼陵有元、清两代标志碑,帝喾陵有明代标志碑。元、明、清三代陵碑均立于颛顼帝喾陵前。在陵区众多遗迹中,有历代御祭碑碣165通,真实记录了历代的历史、文化特征,是研究历代官职、地域风俗、政区沿革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书法、石刻艺术瑰宝。

颛顼帝喾陵传统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民问祭祀活动至今尤盛。2007年,“颛顼帝喾陵祭祖节”被纳入河南省“拜祭月”文化活动序列,成为全河南省拜祖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的“颛顼帝喾祭祖节”上,人们是这样颂扬颛顼帝喾的。

把我们最初的规矩成就。

啊,颛顼帝喾,我根我祖, 华夏一脉,万古千秋。

目前,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已举办八届,王光英、王文元、布赫、孙孚凌、张思卿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参加了公祭大典,累计有数百万各地群众和华人华侨参加祭祀活动,影响到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爱尔兰等国,前来寻根祭祖的华人华侨逐年增加。颛顼帝喾陵是颇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华夏寻根祭祖的圣地,是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颛项陵、帝喾陵、祭殿、中华二帝鼓、中华 二帝钟、古井、历代御祭碑廊等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 名人足迹 黄河中下游:颛顼和帝喾进一步统一和巩固了黄河中下 游各部落。承续了中华民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