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38

第38章 ·陶行知与陶行知纪念馆

知行合一中国人一向是敬重老师的,圣人孔子其实也是一位老师。中国的老师很多,但由老师而成为圣人,或者说成为教育家的却不多;而教育家中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很多,但能够做到身体力行的却不多。陶行知先生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位。行知,是他后来改的名字,顾名思义,便是知行合一,而且行在知前,思想更为独特深刻。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的最鲜明的特点便是重视实践,他的一生是实践的一生,这在中国长期以来心口不一成为做人信条的风气中尤为难得。也正是这样,他所受到的怀念深沉绵长。几乎他所留下痕迹的地方都有他的纪念馆,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就是建在他所创办的上海工学团的遗址一上。

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创办于抗战时期,根据实际,充分发挥了所有人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则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

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在的工学团成为陶行知纪念馆,显得分外安静,大概是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好,可以令陶行知先生静静地休养了。纪念馆是一个不太大的庭院,四周有青翠茂密的竹林环抱。纪念馆的整体建筑融合了徽州民居和苏州园林的特点。

门厅内有毛泽东、宋庆龄等人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占简意赅、精当恰切,笔墨淋漓。宋庆龄的题词是“万世师表”,字字千钧,掷地有声。馆内庭院清幽,中间是一个碧波荡漾的水池,园内建筑或筑于池上,或建于池畔,安排极为巧妙,颇具苏州园林玲珑妩媚的韵致。陶行知手持书卷的坐像就在这番美景的掩映中,塑像下面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题词,是陶行知先生的手迹,令人肃然起敬。曲径回廊,绿树翠竹,在这样的环境中,陶行知先生也许会神清气爽吧。池塘的左首高大宏敞的行知堂,令人想起陶行知先生的高风亮节。右首是展览厅,展览厅里大量的图片、遗著、实物以及声、光、电多种现代展示手段使人目不暇接。展览以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主线,通过不同时期的经历,:生动展现出这位人民教育家的崇高人格和光辉一生。展览厅里,黑黑白自的旧照片引人陷入沉思,朴素地叙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陶先生瘦削的面孔传达出来的只有真诚和热情,只有知识分子的清风浩气!

陶行知少年时代就极为聪明,后又顺利考入金陵大学,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赴美留学。他的同学孙科后来做了国民政府的副总统和行政院长,胡适做了美国大使,是蒋介石的座上宾客。他的才华并不逊色,完全可以过上十分安逸的生活。他在美国原本学的是市政学,是为当官作准备的,但他最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