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39

第39章 ·杜牧与瘦西湖千年一觉扬州梦

瘦西湖是扬州的西湖,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瘦西湖也一样,而且因为瘦,平添了几分妩媚。扬州瘦西湖由几条河流组成一个狭长的水面,其中点缀一些岛屿,夹岸柳色,柔条千缕。在最阔的湖面上,五亭桥及白塔突出水面,别具风姿。白塔塔体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如美人照镜。湖中最大一岛名为小金山,它是仿镇山、金山而堆,却冠以一“小”字,此亦正如西湖之上加一“瘦”字,字面玲珑,却是与美景相得益彰。

瘦西湖的水上园林建筑兼容南北,有北 方之雄伟但无北方之沉重,有南方之秀丽而 无南方之轻巧,亦雄亦秀、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平山堂是瘦西湖一带 最高的据点,堂前可眺望江南山色。堂上有一楹联,将景物概括殆尽:“晓起凭阑,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把酒,二分明月正当头。”此堂远眺,正 与隔江山平,故称平山堂。

平山二字,可以说道出了游人远眺的惬意。扬州古称绿杨城郭,瘦西 湖上又有绿杨村,不用说瘦西湖的杨柳千娇百媚了。也许从隋炀帝到扬州来后,人们一直抬高了这杨柳的地位,经千年多的沿袭,使扬州环绕了万缕千丝的装点成了一个晴雨皆宜,具有江南风格的淮左名都。杨柳之外,牡丹、芍药为扬州名花,园林中的牡丹台与芍药阑是最大的特色,而后者的声名更为显著。

瘦西湖的景是如此的精致美丽,一切言语在它面前只能显出拙劣来。如果要说出游人的感受,那似乎只有一个词——如痴如醉。隋炀帝在那里建了迷楼,极乐无比,不知今昔何昔。而杜牧,有唐一代的风流才子,就更会享受风物的美妙了。

唐大和七年(833年),也就是杜牧31岁那年,他受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聘来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推官,前后在扬州呆了3年。3年的时间对于赏景是充裕的,悠闲的杜牧时时徜徉于瘦西湖畔,诗兴也格外的丰盈。秋夜的瘦西湖,月明风清,波平如镜。有微风吹过,波光月影共相徘徊,托出一片空灵静

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场梦是如此的长,也是这样的华丽,真有些“但愿长醉不愿醒”的意味了。是不是他已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酸辛,所以不愿委屈自己,痛快地及时行乐?

韶华易逝,杜牧再到扬州是在几年之后。其间的宦海沉浮使得杜牧的心有了几分沧桑感了,而那时相依为命的胞弟眼睛近乎失明,客居扬州城东禅智寺,杜牧前往探视,相互悲慨一番。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再加上弟病甚重,杜牧心情郁郁寡欢,再也没有什么兴致了。诗也写得带有几分寥落,《题扬州禅智寺》记录下此时的心情: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他分明地感到,此刻的他已经是扬州的客人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杜牧对扬州的迷醉有他的道理,不仅华年似水一去不返,美景同样是难驻人间。若干年后,词人姜夔在来到瘦西湖时,面对劫后的扬州,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

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西郊。

设施:瘦西湖附近有多处茶馆、扬州风味小吃店,游客可享用。

名人足迹 西安:杜牧出生于唐都长安,在一个贵族家庭里长大。

洛阳:杜牧在那里考中进士,声名大著于天下。

湖州:杜牧晚年出任湖州刺史。在那里了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