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32

第32章 ·薛涛与望江楼红笺无色载风流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遣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这首《春望词》充满了伤逝年华、无处申诉的凄凉,读来让人不免产生几许感伤。这凄婉的诗风属于唐代女诗人薛涛。

薛涛自幼随父亲宦游成都,八九岁时便能知晓声律,思想开朗,能书善词。

贞元元年(785年),剑南节度使韦皋镇蜀,时年16岁的薛涛因为诗名得召加入乐籍(乐籍:籍隶官府的各类妓女,即官妓),出入幕府,颇得韦皋宠爱。四年后,薛涛脱离乐籍,退隐成都西郊浣花溪,满门遍种琵琶花,自青年至中年,她一直居住在这里。在韦皋镇蜀的21年间,薛涛与其幕府下的人才多往来,诗歌唱和不绝,声誉益隆。继任的历届节度使的治绩得失,都为薛涛所亲见熟知,因此历任节度使欲悉前人治蜀故事,都以薛涛为可资咨询之人。

薛涛偏爱红色,其诗有“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之句。浣花溪居民多以造纸为业,而薛涛也在这里创制出一种深红色小笺,以供自己吟唱诗句、献酬贤杰,时人以为便利,号为“薛涛笺”,风行千载。薛涛终身未嫁,但在长庆元年(821年),薛涛给在京城做翰林的诗人元稹寄去了自己创制的深红小笺,元稹即于笺上题写了《寄赠薛涛》一诗,尾联为“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间”(薛涛爱种菖蒲)。薛涛也回寄自己的一首旧诗,诗中有“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等句,极写迟暮情景。

12年前,元稹为东川监察御史,薛涛的才气使他大为惊服,二人诗词唱和众多,元稹在川12年,和大自己10岁的薛涛的往来密切。薛涛是不是属意于元稹呢?

人们不得而知,但薛涛笺上的诗句透露出一个独身女性的孤独心境,却让人唏嘘感慨,因此时人评薛涛有“孤鸾一世”之叹。大和六年(832年)薛涛卒,葬在望江楼。

望江楼位于成都东门外九眼桥下游三里许,濒临锦江,相传是薛涛的旧居,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薛涛而陆续建造的纪念馆。望江楼的主体是崇丽阁,是取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崇丽阁高27米,自下面仰望,那挺拔入云的气势,令人胸襟为之开朗。崇丽阁不只是成都古建筑的翘楚,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也算得上是楼阁园林中的精品。当初设计这座高阁的建筑师实在有非凡的艺术才能。阁的结构是上下四层,上两层八方,下两层四方,阁体本身的这种变化,使它突破了造型上的单调,减轻了因凌空高矗而形成体积上的孤悬沉闷之感。崇丽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