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27

第27章 ·皇太极与沈阳故宫筑宫窥中原

清朝入关前的帝王一直为定都问题而犹豫徘徊,因为都城的兴建与满清的战略决策息息相关。努尔哈赤曾一度决定在辽阳建都筑宫,公元1621年,他所领导的女真人部落的后金政权,从北边的都城新宾迁到这里,于是在太子河东岸,曾经有座辽阳东京城。时势在变,努尔哈赤的英雄情怀却始终如一,结果后金政权在辽阳安定不到四年,努尔哈赤又说服众人,要继续向南再建一座新都城。1625年三月初三的清晨,女真人开始了他们的大迁徙。仅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整个部落和数十万官兵,就赶到了他们的目的地——沈阳。女真人来到沈阳,便开始了皇宫的兴建。与此同时,明朝和女真人为了争夺东北地区统治权,多次进行激烈的战争。1626年,也就是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第二年,努尔哈赤的13万大军遭到只有四五万人的明朝军队的袭击,溃不成军、元气大伤。这对踌躇满志的努尔哈赤的打击是致命的。半年后,努尔哈赤死于沈阳,建都进而入主中原的重任落在皇太极的肩上。努尔哈赤临终时是否后悔过定都沈阳,人们已无法知晓了,但皇太极定都沈阳的决心却是昭昭可见。沈阳故宫,这一完成于皇太极手中的建筑即是明证。

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正门前金龙蟠柱,殿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东路的建筑布局是八旗军政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是少数民族中帐殿制的定型化,充分体现了汉、满、蒙各民族建筑艺术的融合。

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3个院落。南端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跨院,称东宫、西宫。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是清初朝会之所,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殿后是凤凰楼,同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五宫建在近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座宫院。

凤凰楼是当时沈阳最高的建筑,是皇室休息和宴会之所,楼为三层歇山式,深广各3间,四周有围廊,顶盖黄琉璃瓦绿剪边。站在凤凰楼上,极目远眺,令人心胸开阔、壮志顿生。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年)增建,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为校马场等,是乾隆东巡时下榻游乐之所。

1636年,皇太极在这个皇宫举行盛大的典礼,宣布正式称帝,并废除女真族名,改称满州,定国号为清。他称沈阳为“盛京”,寓意“清朝永久强盛”。居住在皇宫里的皇太极,决心继承并且发扬光大父亲努尔哈赤的事业。他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很快打开了局面。在他称帝6年之后,新生的清政权就基本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可是,皇太极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清楚先辈不断地南迁都城,是有一个宏大的理想在,那就是统一天下。他常常登上凤凰楼,每次看到“凤楼晓日”,都有一种难言的激动。他在凤凰楼上遥望远方,他明白远方是长城,远方的远方是明朝的紫禁城,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称得上君临天下。入关、入关,皇太极心中一个声音在呼唤。

为了心中这个声音,皇太极积极学习汉文化,大胆任用汉族官僚,很快仿照汉制建立了一套强力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他调兵遣将,多次攻击明朝军队,以试探明军实力。他密切关注明朝的政治局势,及时做出精到的分析,并据此确定战略。皇太极的雄才大略使得清朝入主中原的步伐大大加快。尽管不久皇太极因病去世,入主中原的大业没有亲手完成,但他还是留下了“中原可图”的遗言。皇太极的遗言最终被历史证实了。

皇太极没有能走进北京的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但那座宫殿里的儿孙们却不断回来看他。康熙、乾隆、道光等一代代皇帝都东返家园,来这里缅怀这位英明的祖宗,大概他们也深深认识到:是长城之北的这所皇宫托起了长城之南的那所皇宫,托起了整个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