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记忆中,皇宫都是尊严的象征。北京的故宫巍峨壮观、金碧辉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皇家气派也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格调。但坐落于吉林长春市的伪满洲国皇宫,却没有这种皇宫的气势,它固然精美,但留给人们的却是民族的耻辱和愤恨。伪满洲国成立于1932年,伪满洲国的皇宫也建于此时,说是修建,其实不过是当时吉黑榷运局及盐仓的改造。后来日本人为了满足溥仪称帝的欲望,也修建了几处新的建筑,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过,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早已失去了帝宫的颜色,那不伦不类的建筑只能像是殖民侵略者的一个据点。而居住在这个宫中的所谓皇帝,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体面的傀儡而已,皇帝所应拥有的尊贵与权威也不可避免地化为屈辱与无奈。 充当这一可耻角色的便是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溥仪在清王朝暮气沉沉时上台,年号宣统,父亲载沣为摄政王。三年后,满清覆亡,民国成立。六岁的皇帝不得不退位,但根据优待清朝皇室的政策,仍居于皇宫中,过着悠闲无忧的生活。大概是这种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堪忍受吧,溥仪仍想寻找机会复辟,再过一把皇帝瘾。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热衷保皇的辫帅张勋,宣布恢复宣统年号,重新称帝。12天之后,随着张勋的失败,溥仪再一次走下皇位。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清朝皇室赶出紫禁城。失魂落魄的溥仪只得搬入醇亲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后来又居住在天津的日本租界里。在那里,他念念不忘复辟,积极组织保守的保皇力量。
同时,他也开始了被日本人利用的傀儡生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日本政府和军队为了巩固他j们对东北三省的控制,成立了伪满洲国政府,溥仪担任所谓的“执政”。东北是满清王室的故乡,满族人很多,因此清王朝在那里还有一定统治基础。以此为筹码,溥仪成功地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自任皇帝,改元“康德”。溥仪的皇帝梦终于实现了,不过这次和以往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帝国的版图缩小了,再也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年号的改变似乎并不重要,但却意味深长。
事实上,溥仪这个皇帝当得并不快活,事事听命于人,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样的皇帝与奴隶又有何异,不过是被饲养的高级宠物罢了。溥仪的一些小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