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23

第23章 ·李元吴与西夏王陵野性的呼唤

公元11世纪初,正当北宋王朝与辽相持不下的时候,在我国西北高原,又一支游牧民族——羌族中的党项部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封建割据政权夏王朝,因其位于宋之西北,史称“西夏”,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西夏王朝在其存在的近两百年中,曾一度强盛到迫使宋朝割地赔款、进贡银两布匹、签订屈辱条约的地步。西夏最盛时,下辖22州,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依贺兰为固”,雄霸西北。西夏王朝共传十帝,其中对西夏的强大起到关键作用的当数开国皇帝景帝李元吴。

1038年,西夏雄主李元昊称帝。元吴“性雄毅,多大略”,颇有抱负。他武艺高强,通晓汉文,熟读兵书;又懂佛学,能绘画。在他的指挥下,西夏骑兵屡屡攻掠北宋边塞,西北烽火不绝。虽然精悍的西夏骑兵经常能战胜孱弱的宋兵,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要战胜一个地广人众的大国,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连年战争,西夏国本身也遭受重创。认识到这一点,李元吴向宋朝求和了。

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元吴对宋称臣,可以“自置官属”;北宋封元吴为夏国王,赐岁币,开边市互利。这样,西夏就成为了当时西北地区的一个独立王国,与辽、宋并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国家建设上,元吴仿效宋朝制度,建立了一套汉化色彩浓重的官制、兵制;在人员任命上,他延揽人才,不论汉羌,知人善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元昊的指示下,西夏根据汉文,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在元吴的治理下,汉文化在西夏得以迅速扩张,影响日益深广,西夏境内呈现出“万里羌人尽汉歌”的态势。而西夏的帝王陵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先进的汉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布局、形制诸方面,都和宋朝有极其类似和相仿的地方,但同时又保有鲜明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特色。

西夏王陵选址于银川城西的贺兰山东麓,现称平吉堡的地方,距离银川市区26千米。陵区范围,东西约5千米,南北约10千米。西夏十帝中有陵号者九,均葬于此。庞大的陵墓群在山岭缓坡地带展开,与接天漫地的黄土砂砾为伴,景色高平旷远。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座座陵台,倍增苍凉古旷之气,展示出着雄壮、悲怆的气势,野性味道十足。这与党项人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真是相得益彰。

陵区的东南角,有两座规模最大的陵墓,是西夏开国前尚未称帝的太祖李继迁的裕陵和太宗李德明的嘉陵。二陵上下左右连贯,从陵区的总体布局看,该二陵为首陵,其余诸陵则依次营建。李元昊墓叫做泰陵。

党项贵族在建国之前,实行的是原始葬俗。而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西夏王朝,不仅“设官之制,多与宋同”,而且帝王陵墓也“仿巩县宋陵而作”。每座帝陵自成 ’

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系平地造陵,坐北朝南;陵园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四周陵墙环绕,分为内外两重。陵墙四角建角楼,标志陵园范围。

西夏王陵的特点在于灵台。汉唐和宋陵的墓冢(即灵台)

个世纪的风雨剥蚀之后,陵区已经成为野草丛生的废墟,残存的夯土台墙,已是断壁残垣;高大的灵台,千疮百孔,遍有盗洞。但是,历史的苍茫没有磨灭西夏王陵的野性,在荒凉的戈壁之上,这些巨大的封土堆,依然闪现出这个民族伟岸的身躯以及不屈的灵魂。而这股野性也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原陵。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贺兰山麓。

设施:毗邻赤木口(三关口)长城。

名人足迹 甘州:1028、年,元昊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进攻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政权,破城得地,元昊由于这一显赫战功而被李德明册封太子。

三川口: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元昊指挥西夏军在延川、宜川。洛水三河的汇合处三川口歼灭宋军万余人。三川口之战是西夏建国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好水川: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年)二月,元昊设下引蛇出洞之计,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城北十五里)又一次重创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