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19

第19章 ·秦始皇与兵兵马俑被埋葬的帝国梦

战国后期,秦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军力和雄厚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独占翘楚,加之秦始皇以前六位国君的倾力打造,泰国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形成。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赢政举行了加冕典礼,开始亲政。他依靠祖上积累下来的强大国力和统一基 础,远交近攻,横扫东方六国;指挥大军,统一了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不仅如此,秦始皇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三公九卿,全国实行郡县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这种体制使得后世帝王能做的只是承袭或修正,而无法改变;他在空前广大的帝国版图内,统一了法律、文字、车轨、货币和度量衡,奠定了中国人万世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促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论其功业之伟烈、帝业之辉煌,实在是千古第一帝!赢政自己也很自豪,他把古时“三皇”、“五帝”的尊称合一,自称“始皇帝”,希望把他所开创的帝业一代一代地万世相传下去。而在自己的身后事上,赢政征发民I:72万之众,历时近40年,来为自己修造规模宏大的陵墓,以图永葆江山社稷,福佑子孙万世。不过历史跟他开了个大玩笑,秦帝国历二:世即亡,前后不过忽忽15年,一瞬即逝。秦始皇的千秋万世帝国梦也只能随他一起埋入自己的陵墓之中了。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的骊山脚下,北临渭水,景色秀丽,气势雄伟。当年修建时的巨大声势,有歌谣为凭:“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秦始皇陵穷奢极侈,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这座耗尽帝国国力的陵墓聚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秦始皇兵马俑。事实上,很多人甚至是先知道兵马俑后才知道秦始皇陵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附属建筑,位于秦陵东侧1500米。1974年发现后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兵马俑坑共3个,都是土木结构,呈品字形紧密排列,构成一组宏伟的地下建筑,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一号坑最大,有兵马陶俑约6000余件,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依坑排列,面向东方,系一大型步兵方阵。俑坑东端有210个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三列横排,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方阵,一个个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辆驷马战车,间隔列在11个过洞里,排成38列纵队;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排手持弓弩的武士俑,为侧翼卫队。二号坑有木质战车近百辆,另有骑兵等各种兵俑1300多件,系混合编组的军阵。组成军阵的骑兵、步兵、战车、射手4个作战单元,既可独立作战,又互相呼应,分合自如。三号坑则为统帅三军的指挥部。3个坑近万件陶俑部队军容整肃,装备精良,军威赫赫。这一气壮山河的艺术再现,使人不难想像当年秦国百万大军,驰骋疆场,平服六国,南征五岭,北拒匈奴,统一天下的壮观景象和威武场面。李白诗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正是这支埋葬在地下两千余年的浩荡大军的最高统帅。生前,他靠这虎贲之师完成了统一的大业;死后,还要由他们来继续拱卫皇陵,延续千秋帝国之梦。

坑内陶人陶马均为泥质灰陶,形象丰富生动,容貌神汉武帝与茂陵 中国金字塔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王朝的第五代皇帝,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在历代帝王中更是出类拔萃。刘彻即位时,国家刚经历了文景之治,经济富足,社会繁荣,朝廷已建立了稳固而强大的中央政权。在此基础之上,汉武帝将西汉的军事、文化推上了极盛的颠峰。

他北击匈奴,转变了西汉初期遭受匈奴侵掠的局面,把匈奴赶到瀚海以北;打开了通往西域的走廊,筑起1000多千米长的河西长城,大量移民屯边,开发了西部地区;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外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提倡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他还创设了太学和乐府,促进了哲学和文学的兴盛。经济上,他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兴修水利,提倡先进的农具和生产技术,建立起密布九州的商业网,使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在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割削夺各诸侯王国,将其辖地收归中央,解除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汉武帝的功业是值得称道的,他把西汉王朝推进到了鼎盛时期。然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同时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穷奢极侈的人。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武帝本纪》的评论中说汉武帝“志尚奢丽……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班固在《汉书》中也说他“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单从汉武帝的陵墓一一茂陵来看,就知道他们所言不虚。 公元前139年,即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刘彻便在他母亲的原籍汉代的槐里县茂乡,为自己兴建陵园,并改茂乡为茂陵邑。筑陵工程长达53年,始建时栽种的幼树,到武帝寿终正寝下葬时,已经长得合抱参天了。修建时从从全国各地征调一流的建筑工匠、艺术大师约3000多人,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陵墓全部夯筑,形似覆斗,庄严稳重,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现存高度46、5米。其实,西汉王朝的皇帝陵寝制度对陵墓的形状、规格均有统一而严格的规定。其他皇帝陵墓都遵循制度,覆斗形墓冢都在30米左右,唯独茂陵超出这一高度,这正是汉武帝好大喜功性格的自然表现。仰望茂陵,高峻巍峨,这覆斗形墓陵如同削平顶端的金字塔,因此有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汉武帝当年的葬礼,由朝廷掌管军政大权的大司马霍光主持。因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因此随葬品多达190多种:外国进贡的玉杖、玉箱,武帝生前阅读的经书,甚至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都一并葬入。宽大的墓室,塞满了各种宝物,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饱和程度。因此,茂陵自建成之日起,便成为盗墓贼的目标。相传武帝下葬后,尸骨未寒,就有盗墓贼不惜冒杀身灭族之险,潜入茂陵,盗取宝物,在陕西扶风市场上出售。

以后每经变乱,埋葬丰厚的茂陵,都成为盗掘的目标。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仅茂陵附近居民交献国家的珍贵文物,就有鎏金兽头银盘、金饼等118件。1981年还曾在茂陵东侧出士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等文物200余件。据此推测,茂陵中仍遗存着极为珍贵而丰富的古代文物,它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里面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宝藏等着人们去发现。

茂陵建成后,在附近还修建了寝园,构成富丽堂皇的庙堂宫殿。陵墓东侧建有龙渊庙,庙和寝园之间设有“衣冠道”。当时祭庙活动频繁,朝臣每遇大事,都要参谒陵庙。陵园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服务人员多达5000人,并派驻官兵500多人长期守卫陵园。汉武帝死后也要维持着奢侈的场面。现在位于茂陵东南的白鹤馆遗址,就是当时陵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其他原有的建筑虽早已不存,但地面经常发现西汉的有字瓦当、带有四神图案的空心砖、有谷纹的琉璃璧等。

“茂陵松柏雨潇潇”,历经千年风霜的茂陵依旧矗立在渭北平原上,想那汉武帝,风云一生,死后修建茂陵,希图以此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其实,他所留下的伟大功业不是比这金字塔式的建筑更辉煌,更能流传久远吗?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茂陵、李夫人墓、茂陵博物馆、龙渊庙遗址、众多陪葬墓。

地址:陕西省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

设施:茂陵周围有陪葬的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墓冢十二座,诸如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的坟墓。霍去病墓前的十六件大型石雕。气势宏伟,十分著名。

名人足迹 万荣: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巡视河东郡,在万荣(今山西万荣县)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

闻喜: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巡视途经河东郡左邑县桐乡,欣闻平南越大捷,遂将此地改为“闻喜”(今山西闻喜)。

泰山: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武帝南巡。次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春还至泰山,四月举行第一次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