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
11148800000007

第7章 七?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冲突

独生子女任性?爱发脾气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如自己的要求没能满足,就大哭大闹,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颇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当孩子反抗家长时,家长的特权受到最大的打击,如果家长用民主的态度来代替专制,就不会卷入权力之争。教育孩子的过程可以说是无尽的冲突过程,孩子的执拗常使父母火冒三丈,却不知如何对付。

5岁的吉米使妈妈束手无策,每次该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饭盛好,放在桌子上,吉米不是在看电视,就是正玩得高兴,总是不来吃饭。气得妈妈只得打他几下。但有时刚刚揍完,他泪痕未干,就又东张西望不好好吃饭,或者只是这一顿好好吃,下顿饭又不按时吃。

妈妈总是想要告诉吉米:让你吃饭你就吃。"而吉米的行动告诉妈妈: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5岁的吉米就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来抵抗妈妈。妈妈和吉米天天在较量。如果妈妈不知道问题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这种关系是不好改变的。

家长可以用自然结果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叫了吉米两声,他还不来按时吃饭,等大家用完餐后,就把饭茶收拾起来,不再给他吃。如果他再来要零食,要喝牛奶?吃饼干,则坚决不给,让吉米等到下顿饭一起吃,就这样坚持下去。,吉米饿了,又不能吃零食,下次便会按时来吃饭。家长态度应很明确:吃饭是自己的事,你不来吃就只有饿肚子。"如果家长采取强迫手段要孩子一定按时吃饭,孩子就会反抗,互相对抗的结果会变成家长在鼓励孩子反抗。

5岁的罗伯特因:为感冒?发高烧,两天没有去幼儿园。今天他稍好一点,想去游泳,妈妈说:你不能去,你还没全好。"罗伯特撅起嘴不高兴。

一会儿妈妈听到后门响了一下,罗伯特穿好了游泳裤,正在下水。对不起,罗伯特,你今天不能游泳。"妈妈走过去把罗伯特拉了回来。罗伯特又哭又叫,朝着门又冲了过去。妈妈走过去,关上门,什么也没说,她也没有制止罗伯特哭泣。罗伯特哭了一阵,开始咳嗽。妈妈还是什么也没说,继续挡着门,不让罗伯特出去。最后罗伯特大叫道:我恨你,妈妈。"然后到自己屋里去了。妈妈继续干自己的事,并不理会罗伯特。

这件事看起来妈妈是在与罗伯特打权力之战,罗伯特要去游泳,而妈妈堵着门不让他出去。这里妈妈有一个迫不得已的原因。在一般的情况下,妈妈可以考虑应用结果法,使孩子从结果中吸取教训。但在此例中的结果却是妈妈与孩子都难以承担的。没有哪个妈妈忍心让孩子生病以取得自我教育的结果,这样是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妈妈需要利用一下自己的权威,这是她的责任,保证孩子不再生病。妈妈在这里采取了非常冷静的态度,没有激化矛盾,更没有为维护自尊而采取过于激动的手段。

有些做父母的总是为自己辩解,似乎所有对孩子的逼迫行为都是为孩子们的利益才那样做的。家长真是为了孩子们吗?家长自己的利益是不是也在其中?如果孩子照家长说的做,家长是不是得到了自我的满足?

家长是真的想做一个好家长,还是想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很听话,从不违抗命令?家长是不是不顾孩子自己的意愿而行事?家长是不是想占上风?如果家长时常检查自己的动机,就会做得更明智合理一些。

检查一下家长的管束结果,也能得到一些启示。了解家长是否在与孩子进行权力之争,主要不在方法,而在结果。家长教育"孩子之后,他们仍坚持原来的行为吗?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长自己先做到了吗?

他们是不是在反抗?家长的语调是不是告诉孩子们家长很霸道?家长的语调是不是表明家长很专横,很生气?坚持立场一般是用无声与平静来表达,为权力则是用争吵?生气的形式来表达。

了解儿童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对待孩子,以达到你所要求的目的。罗伯特发脾气,因为他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并不表明他在一恨"妈妈。妈妈知道这只是一时的执拗。坚持住了,罗伯特会放弃。关键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帮助罗伯特冷静下来,不使对抗升级。

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要格外当心,不要让孩子的挑衅将你引入权力之争。这里面最关键的控制因素是作为成人和家长的自尊心和权威感。如果你火冒三丈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时你应当强迫自己退出冲突,否则便会误入歧途。

有一点家长必须明白,在今天的社会中,民主的意识已渗透社会的各个层面,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里,施行绝对的权威都是不受人欢迎的。作为家长不应也不能够再像以往那样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在家庭中,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合作氛围,对孩子施行引导和鼓励,用民主的态度来代替专制主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与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家长的地位不再是权威人士,而是通情达理的领导人,对孩子不是实行压力逼迫,而是引导?影响,不是用惩罚来制服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自我决定。

用正确的态度来处理与孩子间的冲突,需要父母们的毅力和耐性。

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相互尊重,尊重事实的本来面目,以此来争取孩子,这些做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赢得孩子的合作,避免权力之争。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当孩子已经开始发脾气,使性子,局势已经有些僵化时,临时抱佛脚,想出一个逻辑结果来让孩子就范,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

避免冲突,争取合作是理想的结果,无论从父母的角度还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合作是共同的愿望,冲突是不会让任何一方感到愉快的。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彼此了解?协调?改善的过程。在合作中,家长应摸索。

出一些规律和技巧,鼓励孩子们与自己合作。合作必须靠自愿。而非强迫。正确的行为是鼓励的结果,强制不能带来根本的认同和长期的合作。

教子箴言

心平气和?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家庭教育技术的应有的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叫喊?央告?恳求。

——(苏联)马卡连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