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37

第37章 蹭饭专业户韩信(典故:饭韩漂母、胯下之辱)

韩信原来是淮阴的无业游民,不喜欢上班,想做SOHO一族,但是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不能穿睡衣坐在电脑前与香茗为伴,听美乐绕梁,敲敲键盘就来银子,所以饿肚子的时候比较多,只好到处蹭饭。

韩信有一副好身板,身材高大,但他也有一副好肠胃,这家伙大概很注意早起刷牙,用高级牙膏,吃嘛嘛香,饭量惊人,蹭饭的次数多了,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谁能有好脸色给他啊?白眼加口水,搞得少年韩信吃饭都没心情,落下慢性胃炎的老病根。

还是亭长(相当于现在派出所长那一级的小官吧),对他比较友好,给了他一个临时性的就业机会。亭长公务繁忙之时,就让韩信帮自己收收税,催催徭役,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使(以后怎么好意思又去交税的人家蹭饭啊),但吃饭的问题,总算是暂时在亭长家解决了。

当亭长轻闲下来用不着韩信的时候,韩信已经轻车熟路,一到开饭时间就往亭长家里跑,简直比公鸡报晓还准时。

亭长那个精打细算的老婆早就看不惯韩信了,比如说吃鱼吧,皮色金黄的那一尾肥鱼,这韩信一筷子下去就把鱼肚皮戳没了,而且天天来“打秋风”,风雨无阻,亭长那份不高的工资,算是有一半是韩信消费了的。

于是她“擅自”把开饭的时间提前了,等到韩信兴冲冲赶来的时候,人家一家子早打着饱嗝,一边剔着牙缝里的肉丝儿一边喝茶呢!原来还问一句:“吃饭了吗?”现在也不问了,韩信只好厚着脸皮提醒亭长老婆:“嫂子,我还没吃呢,可饿坏了!”哪知亭长老婆慢条斯理地说:“哦,我们已经吃过了!”说完就又去喝她的茶了。离开亭长家的时候,韩信的心都快碎了,这一次亭长家关于吃饭时间的修改,使他认识到孔老夫子“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真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也认识到亭长仪表堂堂,在外边男子汉气实足,其实也是一个怕老婆的主。

肚子饿得呱呱叫的韩信,在护城河边溜达,寻找着新的蹭饭机会。护城河里有不少鱼在游来游去,天然食品啊,就捡了一颗缝衣针烧成鱼钩,想钓几条来填肚子,但是饿得眼冒金星,连鱼漂也看不清,钓了半天,连鱼鳞也没捞着一片。

有一位正在冲洗丝絮的老婆婆,是个细心人,连着观察了他两天,看他面黄肌瘦,走路摇摇晃晃,不像是气功师在做辟谷实验,就动了恻隐之心,给他送来一碗饭。

这碗饭开了头,韩信就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蹭饭的大好机会了,每天吃饭的时间,他就准时来到老婆婆身边钓鱼(老婆冲洗丝絮,鱼儿哪能上钩啊),其实是“钓饭”。老婆婆可怜啊,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要这么辛苦地打工,工钱都给韩信买粮食了。这韩信吃了老婆一个月的白食也不帮她干点活,还尽说漂亮话(虽然后来证明那不是漂亮话):“将来有一天,我会好好报答您老人家!”老婆婆则毫不客气地把他损了一通:“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为你感到可悲啊,哪里指望你能报答啊!”换了其他人听到这话,怕要跳护城河了,韩信只是笑笑,一直吃到老婆婆的漂洗丝絮的打工生活结束才离开,够强!

韩信继续在淮阴城里蹭饭,惹得民怨沸腾,但人们敢怒不敢言啊,这家伙有事没事总带着一把长剑,还会几下三脚猫的功夫,如果硬不给他饭吃,把他惹毛了,那把剑可不长眼啊,不想给他饭吃,就让他吃闭门羹,所以,一到吃饭时间,如果听到淮阴的街道上一片噼噼啪啪的关门声,那准是韩信打那儿走过啦。

有一个屠夫,是街头的一个混混,但是也没混出什么名堂,还没有韩信的名声响,他就很想治一治韩信,出出风头,让自己扬名立万。

瞅准韩信有三天没有蹭到饭的一个日子(淮阴城里大概关坏了N块门),韩信同志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走来了,那把长剑挂在背后,无精打采地拍打着他干瘪的屁股,屠夫早就着猪下水喝了半斤老白干,此时叉着双手,威风凛凛地往街心一站,堵住了韩信的去路。

屠夫把粗壮的大腿夸张地张成一座“石拱桥”,向韩信叫板上了:“你人高马大,还舞点刀弄点剑什么的,实际上是胆小鬼。敢不敢单挑啊,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要论武艺,韩信用那把剑杀个屠夫,问题不大,但关键是三天没蹭到饭,已经饿得半死了,哪里舞得动剑?单挑肯定没戏。好汉不吃眼前亏,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还是爬吧:爬过不会少一块肉,饿肚子倒是会少肉的。

当韩信闭着眼睛从屠夫的裤腿里钻过的时候,他听见街上的笑声、口哨声、还有掌声铺天盖地,连绵起伏。韩信艰难地抬起头,用微弱的声音自言自语道:“我,我饿……”但是没有一个人听到。

典故1:饭韩漂母

又作:饭韩信、一饭千金、依漂母、漂母恩、韩信乞饭

含义:表示在人危难时及时援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节选:

淮阴侯韩信者,准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得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韩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典故2:胯下之辱

又作:胯下韩侯、胯下辱

含义:形容大丈夫能屈能伸。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节选:

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