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38

第38章 第一哭哥申包胥(典故:包胥九顿哭秦庭)

中国男人善哭,从远的说,“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兮”,是屈原郁闷的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是项羽悲壮的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陈子昂寂寞的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永缠绵的哭;再比如阮籍爱驾车出游,每次在荒僻地方实在没路走的时候大哭一场而返,称为穷途末路之哭,刘备动不动就婆婆妈妈的哭,别人说他的江山都是哭来的。

但是若论哭功,所有这些人,都抵不上春秋时的申包胥先生。

申包胥是楚国大夫,又称王孙包胥,与伍子胥是从穿开档裤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人常在一起玩打弹子、猴子上树之类的游戏。可是长大之后,两个人就为一件事闹翻了。伍子胥因父亲的冤案逃离楚国,路上遇到申包胥,对他说:“老天在上,申包胥你也可以作证,如果我伍子胥不灭掉楚国,叫我死无葬身之地!”哪知申包胥针锋相对来了一句:“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伍子胥心里那个气啊,什么狗屁朋友,不但不帮我的忙,反而和我对着干!

后来伍子胥发愤图强,兑现誓言,他把吴国的军队引到楚国来,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抽了三百鞭子,楚昭王也被赶进了深山老林,楚国眼看就要完蛋了。

申包胥这下才明白伍子胥这个恐怖份子动真格的了,他突然记起当年说的“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的大话来,看来,这个反恐的重任也只好落他头上了。

楚昭王都开溜了,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去搬救兵、找国际援助呗,最好的对象,莫过于当时的发达国家秦国了。于是提了一个小包裹,就像戏剧《哭秦庭》里的唱道,“不分昼夜往前奔,恨不得插翅见秦君”。

恰恰那时候,秦国与楚国为边界问题发生纠纷,闹得很不愉快,而且秦哀公还得知这小子此次来搬救兵,什么见面礼也没带,刚才卫兵检查他的包裹时,只发现几件破旧衣物,所以当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申包胥跪倒在秦庭,一口一个“大王,我主;我主,大王”时,秦哀公的那张冷脸始终无动于衷。

于是申包胥打开了泪水的阀门,就像拧开了水龙头,他的眼泪就哗地流开了,开始了一次小面积的人工降雨,他哭的得心应手,花样繁多,什么啼哭、嚎啕、号哭、啜泣、悲哭、痛哭、呜呜咽咽、抽抽泣泣、抽抽搭搭、长歌当哭,都用上了,他的哭声时而高亢如云,将大殿上的灰尘都振落下来,时而低回婉转,泪水把地面流成小河。这下最高兴的要属秦国的清洁工了,有了他这一哭,好几天都不需要打扫卫生了。

刚哭上第一天的时候,秦哀公还觉得新鲜,这个大男人哭起来,还蛮有味道的,那一波三折那起承转合,让人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异域文化。臣子们也高兴啊,有这个大男人在这里哭,就不必要向秦哀公汇报工作了,因为汇报也听不到,他的哭声太大了。

后来,他的哭声终于小下来了,因为他已经整整两天不进茶饭了,他哭泣着表决心,只要秦王不发兵救楚国,他就把不吃不喝坚持到底。到了第三天,这种奋不顾身的哭仍然没有一丝收敛的迹象,秦哀公有点烦了,他让宫女们上前表演歌舞,一方面是想调节自己郁闷的心情,一方面企图以舞乐来掩盖申包胥的哭声。哪知,这申包胥专门瞅准乐曲的休止时间,突然像杀鸡般来一段类似于被扼住咽喉的呜咽,把宫女吓一大跳,舞会的欢乐气氛也被搅散了。

到第五天的时候,申包胥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哭声,终于诱发了秦哀公的神经官能症,他又不能干掉申包胥,杀掉一个来向自己求助的只会哭的书生,传出去不好听啊。

原指望这家伙悲痛过度,又水米不进,哭几天就会自然死亡的,哪知他的生命如此顽强。秦哀公胸闷,心慌,呼吸不畅,无力,失眠,多汗,头晕,多梦。虽然是烦透了,但也只好等一等,秦哀公恨恨地想,你申包胥是铁打的金刚吗?我不信就饿不死你小样!

到第七天的时候,申包胥的哭声里面,似乎夹杂了歌词:“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

秦哀公的脑袋上像有一把电钻在钻,他头痛欲裂,捂着脑袋从座位上跳起来,哭丧着对着脸上糊满鼻涕,哭成熊猫一样的申包胥说:“求求你,别哭了,我马上出兵还不行吗!”

申包胥这才停止了哭泣,感激地向秦哀公一连磕了九个头,也真难为了他,哭了七天七夜这么久,还有磕头的力气。

后来,申包胥率领秦国的五百辆战车铁甲,将吴军赶出楚国。他自己就躲到一个不为人知的乡野去了。楚昭王为了封赏申包胥,派出大量人员寻找,贴出一叠又一叠的告示召唤,都没有找到他的行踪。有人说申包胥因为哭得太累,元气大伤,死了。

第一哭哥申包胥不吃不喝七天七夜的连续哭泣,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纪录,直到现在都无人超越。

典故:包胥九顿哭秦庭

又作:包胥恨、包胥泪、包胥哭秦、包胥哭庭、包胥泣血

含义: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