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07

第7章 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说什么、怎么说,要注意场合,增强场合意识,懂得在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彼此沟通。

当众讲话必须注意言语行为的特定场合。不同的交际场合有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可将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变成僵死的程式。说话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的一种拙劣表现。

人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讲话,在不同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活,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讲话效果。

那些懂得看场合、懂得揣测人们心理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连战来北京访问的时候,曾经在北京大学做过一个演讲,这次演讲十分成功,给在场的每个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他那次演讲的成功,与他的开场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他演讲的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台湾媒体报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说完这句话,整个会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为什么他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呢?是因为他的地位,还是出于对他的尊重?两者都不是,是因为连战先生的第一句话就抓住了听众的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两岸还未实现统一的今天,能够听到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人士讲一句这样的话,在场的听众内心会是怎样一种感受?一句话,他就说到了每个人的心里,触动了听众的爱国主义心弦。霎时,他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整场演讲,每个人都听得聚精会神。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是人们在长期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场合就是谈话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具体场景,具体场景又涉及谈话的时间、空间及周围环境。它们虽然无言,却在言语交际中起到不可低估的参与和影响作用。谈话双方对于话题的选择与理解、某个观念的形成与改变、谈话的心理反应以及交谈结果,无不与场合有直接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谈话时必须估计到场合的影响,并有意识地巧妙利用场合效应。

一对新人在一家大饭店举行婚礼,正赶上大雨下个不停,新人和客人们觉得很懊丧,婚礼气氛有点沉闷,这时餐厅经理来到新人和诸位宾客面前,微笑着高声说:“老天爷作美,赶来凑热闹,这是入春以来的第一场好雨。好雨兆丰年,这象征着这对新人的未来是十分幸福的。雨过天晴是艳阳天,这说明今天在座的所有客人都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我提议,为了创造和迎接雨过天晴的明天,大家干杯!”话音一落,整个餐厅的气氛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沉闷的婚礼场面,一下子活跃起来。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因素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说什么、怎么说,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

小王和小张平时爱逗闷子,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还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小王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张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王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小张却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小张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在思想上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俗话说“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场合,增强场合意识,懂得在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并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也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却逗小孩玩儿,或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1.去别人家做客,要谢谢主人的邀请,盛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

2.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3.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4.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

5.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需要相当的经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场合,面对着各样的人物,一个处世高手一定能分清场合,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考虑到谈话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妙语连珠、谈吐不凡、受人欢迎的谈话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