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46

第46章 说服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有时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下,换种思维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然后用明明白白的道理,再加上真情实感,来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的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是对说者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清楚、顺当,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者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心里明白,没有什么语言障碍。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说一些难懂的话,用一些偏僻、文绉绉的字眼,显得自己多有学问似的;或者出口成“脏”,并已成为习惯,不但不以为耻还自鸣得意;或者故意使用一些对方听不懂的成语典故,还误认为对方会觉得自己说话简洁、口齿清晰、很有学问。

例如,一位超市店员对顾客说:“雨后万物更新,令人心旷神怡。”尽管他挖空心思、咬文嚼字,但对方却不知“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还是说:“雨过天晴,空气清爽,真痛快啊!”较好,既亲切又易懂。

如果对方能很快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许他会觉得“这小子真行”。可是,如果对方不明白超市店员的意思,他一定会很反感的:“你到底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有人,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销人员喜欢在会话中用一些不常用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虽说言语丰富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对方听不懂,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和难为情。因此,有乱用外来语怪癖的人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不常用的词语,估计对方可能听不懂但又不能不说时,该怎么办呢?就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用较温和的方式表达。

有的人吹毛求疵、故弄玄虚、说话带刺,这很令人讨厌,推销人员应引以为戒。在与顾客谈话的过程中,除非是难懂的专有名词,一般来说应尽可能使用忠实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亲切。

其实,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谈辞应以通俗易懂为好,尽量做到口语化。

生活中的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是对说者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清楚、顺当,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者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心里明白,没有什么语言障碍。

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有学问,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些高深莫测的话,给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李书生被蝎子咬了一口。他摇头晃脑地喊道:“贤妻,迅燃银灯,尔夫为蚊6虫所袭。”连说几句,他的妻子怎么也不明白。疼痛难忍的书生气急之下只得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咬着我啦。”

故事中的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深学问,结果只好自讨苦吃,这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由此可见,哗众取宠的语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些人总是认为,如果不用几个美丽的辞藻,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高水平。其实不然,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物理学年鉴》发表后,引起整个世界的轰动。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去演说,有人问他究竟什么是相对论,他解释说:“所谓的相对论就像是假如让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的身旁,即便坐上几个小时,但你觉得像是片刻;反之,如果让你坐在热火炉上,即便是片刻,你也会觉得像几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的意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举世皆知它的深奥,然而,经他通俗地解释,让一些外行人也能通晓其中的道理,这不能不说是朴素语言的功效。

语言通俗易懂,并不等于枯燥无味,而是平淡之中寓新义,质朴之中见神奇。

交谈中不要用听不明白的文言词或成语。说话是用声音来交流感情的,文字的字形不起媒介作用,如果在交谈中掺杂一些不便于听的,或为听者所不熟悉的文言词或成语,对方听起来吃力,就会影响交谈效果。所以,必须斟酌使用。如“宜于”可改为“适合”,“即”可改为“就是”,“何其相似乃尔”可改为“这是多么相似啊”等等。

通俗朴素的语言就是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功夫,把普普通通的词语用得巧妙,让它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