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21

第21章 赞美的语言要新颖而有魄力

每个人都乐于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有针对对方别具一格的特色进行不落俗套的赞美,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人云亦云、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已失去了赞美的本意。

赞美语言要有新意。赞美是所有声音中最甜美的一种,新颖的语言是有魅力、有吸引力的。简单的赞扬也可能是振奋人心的,但如果多次单调重复,也会显得平淡无味,甚至令人生烦,所以要运用好语言,让对方感觉到有新意。

有这样一句话:“别人嚼过的甘蔗不甜。”在赞美别人时,使用那些别人都说了无数遍的词语,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敷衍他,从而产生不值得深交的印象。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初交的人时,说什么“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的话,那个人肯定会这么想:“我从来没见过你,你怎么会‘久仰’我的大名呢?还‘如雷贯耳’呢!这不过是在敷衍我罢了。”当别人对你得出一个“敷衍”的第一印象时,恐怕也会以敷衍回报你。你想消除人家的这一不良印象,非得花时间不可。

即使真的是“久仰”人家的“大名”,也用不着说“久仰大名”这样的套话。有位公关小姐跟客人的见面语,很值得借鉴。有一次,她对客人说:“我早就听说过你,是我们部长告诉我的。她说你重交情、守信用、豪爽大方、很有魄力。我早就想见一见你,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试想一下,有谁听到这样的赞美,不飘飘然,不对赞美者油然而生好感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个性,而且,每个人都乐于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有针对对方别具一格的特色进行不落俗套的赞美,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人云亦云、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已失去了赞美的本意。

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怎样赞美,只能跟着别人说重复话,附和别人的赞美。

在五代的时候,梁太祖朱温手下有一批鹦鹉学舌、拍马的人。一次,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大柳树浓荫蔽日,树下清风习习,十分凉爽。朱温不禁赞叹道:“好大柳树!”宾客为了讨好他,纷纷起来相继赞叹:“好大柳树!”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树,可做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互相赞叹:“可做车头。”朱温对这些鹦鹉学舌的人烦透了,厉声说:“柳树岂可做车头!”于是把说“可做车头”的人抓起来杀了。

每个人也许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些人在别人赞美自己的时候,往往都要表示谦虚一下。如果是在人多的场合,大家众口一词地赞美某个人的同一件事,就会使他陷入很不自在的境地,尤其是最后几个赞美的人,如果还是同样的话,会让他感到非常厌烦。

在这些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的赞美中,有一种情形是比较特殊的:某些人学有所长,并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无可争议的地位,由于别人对他们的专长已赞美得过多,他们对这种赞美已经麻木了。即使你别出心裁,说出新颖独到的溢美之词,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好感。碰到这种人,与其赞美他们的专长,还不如赞美他们的业余爱好和人品。

陈词滥调不仅是社交的忌讳,也是赞美别人的忌讳。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陈词滥调呢?

1.真知源于实践

只有多参加社会交往,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并根据自身经验和体会进行适当调整,赞美技巧才能逐步提高,并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风格。

2.用诚心感受对方的心理需要

陈词滥调往往是在不了解对方心理状况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话,无的放矢、没有目标。只有当你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后,才能知道他在此种场合此种情景下的情绪与需求,然后才能给予别出心裁的赞美,从而顺利达成自己的愿望。

3.明白“曲径通幽”的道理

会赞美的人善于实施“迂回赞美术”,围绕对方关注的但又不是专长的方面进行赞美。例如,当“棋圣”聂卫平在中国和世界棋坛大显身手、出尽风头的时候,与其夸他是个“围棋天才”,还不如说他桥牌玩得精更让他开心。要知道,最美的风景不在一目了然的地方,而在曲径通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