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不遇时者,隐居下位,后世下位不可以幸致也。古之不为仕者,躬耕乐道,后世耕地不可以幸求也。古人廉退之境,后世竭贪幸之术而求之,犹不得也。故责古之君子,但欲其明进退之节,不苟慕夫荣利而已;责后之君子,必具志士沟壑勇士丧元之守而后可。圣人处遇,固无所谓难易也;大贤以下,必尽责其丧元沟壑而后可,亦人情之难者也。商鞅浮尝以帝道,贾生详对于鬼神,或致隐几之倦,或逢前席之迎,意各有所为也。然而或有遇不遇者,商因孝公之所欲,而贾操文帝之所难也。韩非致慨于《说难》,曼倩托言于谐隐,盖知非学之难,而所以申其学者难也。然而韩非卒死于说而曼倩尚畜于俳,何也?
一则露锷而遭忌,一则韬锋而幸全也。故君子不难以学术用天下,而难于所以用其学术之学术。古今时异势殊,不可不辨也。古之学术简而易,问其当否而已矣;后之学术曲而难,学术虽当,犹未能用,必有用其学术之学术;而其中又有工拙焉。身世之遭遇,未责其当否,先责其工拙。学术当而趋避不工,见摈于当时;工于遇而执持不当,见讥于后世。沟壑之患逼于前,而工拙之效驱于后,呜呼!士之修明学术,欲求寡过而能全其所自得,岂不难哉!
且显晦,时也;穷通,命也。才之生于天者有所独,而学之成于人者有所优。一时缓急之用,与一代风尚所趋不必适相合者,亦势也。刘歆经术而不遇孝武,李广飞将而不遇高皇,千古以为惜矣。周人学武而世主尚文,改而学文,主又重武;方少而主好用老,既老而主好用少,白首泣涂,固其宜也。若夫下之所具,即为上之所求,相须綦亟而相遇终疏者;则又不可胜道也。孝文拊髀而思颇、牧,而魏尚不免于罚作;理宗端拱而表程、朱,而真、魏不免于疏远;则非学术之为难,而所以用其学术之学术,良哉其难也!望远山者,高秀可挹,入其中而不觉也;追往事者,哀乐无端,处其境而不知也。汉武读相如之赋,叹其飘飘凌云,恨不得与同时矣;及其既见相如,未闻加于一时侍从诸臣之右也。人固有爱其人而不知其学者,亦有爱其文而不知其人者。唐有牛、李立党,恶白居易者,缄置白氏之作,以谓见则使人生爱,恐变初心,是于一人之文行殊爱憎也。郑畋之女讽咏罗隐之诗,至欲委身事之,后见罗隐貌寝,因之绝口不道,是于一人之才貌分去取也。文行殊爱憎,自出于党私;才貌分去取,则是妇人女子之见也。然而世以学术相贵,读古人书,常有生不并时之叹;脱有遇焉,则又牵于党援异同之见,甚而效郑畋女子之别泽于容貌焉。则士之修明学术,欲求寡过而能全其所自得,岂不难哉!淳于量饮于斗石,无鬼论相于狗马,所谓赋《关睢》而兴淑女之思,咏《鹿鸣》而致嘉宾之意也。有所托以起兴,将以浅而入深,不特诗人微婉之风,实亦世士羔雁之质,欲行其学者,不得不度时人之所喻以渐入也。然而世之观人者,闻《关睢》而索河洲,言《鹿鸣》而求苹野,淑女嘉宾则弃置而弗道也。中人之情,乐易而畏难,喜同而恶异,听其言而不能察其言之所谓者,十常八九也。有贱丈夫者,知其遇合若是之难也,则又舍其所长而强其所短,力趋风尚,不必求惬于心。风尚岂尽无所取哉?其开之者尝有所为,而趋之者但袭其伪也。
夫雅乐不亡于下里而亡于郑声,郑声工也;良苗不坏于蒿莱而坏于莠草,莠草似也;学术不丧于流俗而丧于伪学,伪学巧也。天下不知学术,未尝不虚其心以有待也。伪学出,而天下不复知有自得之真学焉。此孔子之所以恶乡愿,而孟子之所为深嫉似是而非也。然而为是伪者,自谓所以用其学术耳。昔者夫子未尝不猎较,而簿正之法卒不废,兆不足行而后去也。然则所以用其学术之学术,圣贤不废也。学术不能随风尚之变,则又不必圣贤,虽梓匠轮舆,亦如是也。是以君子假兆以行学,而遇与不遇听乎天。昔扬子云早以雕虫获荐,而晚年草玄寂寞,刘知几先以词赋知名而后因述史减誉,诚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
王有光
WANGYOUGUANG
王有光,字观园,江苏清浦人,居北杨庄,故亦被称为“北庄先生”,着有《吴下谚联》、《素史》、《百物志》、《北庄清话》等。《吴下谚联》收集了吴地流传的谚语,加以解释说明,寓庄于谐,雅俗共赏,使人们在了解吴地的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帮助理解了吴地的文化习惯。有些条目,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了科举制度,反映出作者的深刻的见识。
告化的孟尝君
常养三千客,齐国之士之孟尝君也。近世不惜闲饭,收养游手,乃告化人等之孟尝君也。若辈视为真孟尝君,荣宠自得,意气殊扬。姑无论此,即当时真孟尝君,未始非告化之薮,鸡鸣狗盗,皆流丐伎俩。惟冯煖出于其类,然乘车挈剑,辄称客我,亦终不脱餍酒肉、骄妻妾情态。
到处便为家
丈夫志在四方,桑弧蓬矢,生时即以是期之。范大夫生于越,迁于陶,转徙于朱,处处发名成业,一舟泛宅,五湖烟景,皆吾室中物也。士为一区田宅,拘住六尺身材,断送半生事业,可胜浩叹。
山中宰相
唐李泌以白衣入侍,肃宗强之入相,时称山人,此山中宰相也。若宋之林逋,近时陈继儒辈,世亦有以此品目者。不但未登台鼎,亦名不肖实。其惟吴邑洞庭山王文恪公鏊庶几乎!明武宗时入阁,力遏逆谨,不得,乃旋里。后邀存问,上《讲学》、《亲政》二篇,志格君心。今游其墓,读其坊联云:“天下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公实不愧。
打水鱼头痛
若必肤受而始觉,定非有灵之物也。庄子曰:“人相忘于道,鱼相忘于水。”
水者,鱼之道也。伤吾道即伤吾心,头焉得不痛。昔者鄂侯醢而文王叹,颜渊死而夫子悲,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呼吸相通之至也。彼赵帝强秦,于仲连何与,乃欲蹈东海而死哉!素史氏曰:于水,知其所痛。可以人而不如鱼乎!
梁章钜
LIANG
ZHANGJU
梁章钜(1774-1849),字闳中,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梁1794年中举,1802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江苏等地按察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梁氏在为官之余,尚笔耕不辍。《归田琐记》是梁氏在致仕后,无田可归,有家不能归的情势下,侨居浦城,将日常见闻铺写成书的。作者在书中纪录了扬州园林、内外科药方、古今人物、奇闻轶事、小说谜语等,内容十分庞杂,其中心则在“济时警俗”。本书有很多刻本。我们以道光二十五年梁氏的自刻本为底本,选录并标点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建阳二宝
黄璧庵刺史文瑄云:“建阳虞氏家有二宝,其一为连环竹圈二枚,大如杯口,厚约二分,两圈连环相套。欲析为二,须藏于衣底,得暖气则分;欲合为一,亦于衣底连之。其年建阳火灾,虞氏析此圈,一执于手,一掷于空际,顷刻有光,一圈渐大如屋,遂覆所居,四围邻家皆毁,虞宅无恙。旋执手中之圈,于灰中寻所掷之圈,合之如故。其一为绢本画一轴,铜盆一具。其画已霉黑,虽置极明处,亦无所见。贮水于盆,悬画于壁,俯视盆中水,则画中山水屋宇竹木悉现,牧童樵子皆能行动,纤毫毕露。”璧庵馆于虞宅,曾亲见之。璧庵笃实人,所言当不安。余侨居浦城,距建阳百余里,尝以询其邑人,俱不能详。近璧庵亦已归里,惜卧病不能出,无由再质之。或疑此语断不可信,余谓天下奇物,未可以目所不见,决其必无。既谓之宝,自有非意计所能测者。说部中有载外岛意达里亚之罗玛城中有流觞曲水,铜铸群岛,遇机一发,鼓翼而鸣,各具本类之声。又云西齐里亚岛有天文师名亚而几墨得者,尝遇敌驾数百艘临其岛,则铸一巨镜,映日注射敌艘,光照火发,一时烧尽。又其王造一大舶成,将下海,牛马骆驼不能运,几墨得用功法,第令王一举手,舟如山岳转动,须臾下海无阻。
此自不可信。若辛弃疾《南烬纪闻》,载契丹主耶律延禧语二帝曰:“我祖真宗在日,有百穴珠,一颗大如鸡卵,每穴有珠一颗,月圆之夕,以珠映之,其珠自穴中落下,以绛纱承之,每月可得珠百颗。又有通香木一尺,沸汤沃之,取其汁洒衣服及万木花卉屋宇间,经年不歇。人有奇疾,服之即愈。烧之降天神,香闻数百里。当契丹为金所灭,二物不知所在。”世间果有此奇物乎?然亦无以断其必无也。
陈省斋
吾乡相传国朝《图书集成》一书,成于陈省斋之手,实未核也。恭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谕内阁九卿等:“陈梦雷原系叛附耿精忠之人,皇考宽仁,免戮,发往关东。后乐巡时,以其平日稍知学问,带回京师,交诚亲王处行走。累年以来,招摇无忌,不法甚多,京师断不可留,着将陈梦雷父子发遣边外。或有陈梦雷之门生平日在外生事者,亦即指名陈奏。杨文有乃耿逆伪相,一时漏网,公然潜匿京师,着书立说。今虽已服冥刑,如有子弟在京者,亦即奏明驱遣,尔等毋得徇私隐蔽。陈梦雷处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一书,皆皇考指示训诲,钦定条例,费数十年圣心。故能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此书工犹未峻,着九卿公举一二学问渊通之人,令其编辑竣事,原稿内有讹错未当者,即加润色增删,仰副皇考稽古博览至意。”据此则《图书集成》之成帙,非省斋所能专其功。而省斋之负才跅弛,读此亦可见其概矣。
文人奇遇
或问古人致仕,以七十为期,亦有过七十而尚未致仁者乎?余曰:“此道其常耳,世固有未七十而即须致仕者,即有已七十而不必致仕者。若元魏世祖时,侍中罗结,年一百七岁,除长信卿,年一百一十,听归老,年一百二十乃卒。
则存乎其人之禀赋,又岂可测之以常情乎。本朝乾隆初,沈归愚先生以六十六岁中戊午省试,六十七岁中己未会试,馆选,七十岁散馆授编修,七十一岁以大考二等,晋侍讲学士,七十二岁典试湖北,七十四岁乞假回里,七十五岁还朝,直上书房,晋礼部侍郎,七十六岁为戊辰会试总裁,七十七岁患噎疾,奉命许其归里,享林泉之乐。七十九岁迎驾于清江,是冬进京祝圣母万寿,蒙撰赐《归愚诗序》。八十五岁再迎驾,加礼部尚书衔。九十岁又同钱陈群迎驾常州,赐诗有‘二老江、浙之大老,句。年至九十八而终,谥文悫。以一介书生,暮年新进,备叨异数,复享大龄,事为近今所稀,福亦未免太过。身后果以文字之故削衔夺谥。古人常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况以文人当之,能无惴惴哉!”
上大人
余流寓浦城,次儿、三儿、五儿及长女、三女,悉比户而居,内外孙十余人,皆不过十岁上下,塾师延至四五人。有初学执笔者,每写上大人等字,辄询塾师以出在何书,如何讲解,多不能对。余告之曰:《水东日记》载金华宋潜溪学士濂晚年喜写此,必知所自。《说郛》中亦载之,大抵取笔画稀少,易于识认耳。
祝枝山《猥谈》云:‘此孔子上其父书也。上大人为一句,孔为一句,乃孔子自称名也。一己化三千七十士尔为一句,言一身所化士有如此也。小生八九子佳为一句,盖八九乃七十二,言三千人中,七十二人更佳也。作仁可知礼也为一句,作犹为,仁与礼相为用,七十子善为仁,其于礼可知也。”此说不知所本,要足以广异闻。”
小说
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此子部之支流也。而吾乡村里辄将故事编成七言,可弹可唱者,通谓之小说。据《七修类稿》云起于宋时,宋仁宗朝,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兴。如云话说赵宋某年,又云太祖、太宗、真宗帝四帝,仁宗有道君。瞿存斋诗所谓“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则其来亦古矣。
禀赋不同
昔人以夜卧不覆首为致寿之原,取其夜气之不郁蒸。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说,盖涌泉灾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然人之禀赋不同,有不可以一律论者。相传曹文恪公秀先卧被仅四尺余,只覆胸腹而已,赤两足置于被外,虽严寒亦然。
刘文清相国
卧被甚长,睡时将被摺为筒,叠其下半,挨入之,家人俟其入于被中,并将上半反叠,如包裹状,虽酷暑亦然。是皆罕闻之事,然两公毕生泰然,并无伤寒伤热之证,且各登上寿考终,则理之不可解也。
忆余官袁浦时,于霜降安澜后,同两部公觞河上三大宪,孙寄辅节相居中,左为颜惺甫漕帅检,右为张莲舫河帅文浩,自巳初入席,坐至亥正,漕帅微露倦容,两目稍闭,节相睨之而笑曰:“三兄睡着了。”漕帅瞿然曰:“我正听曲,何曾睡耶?”节相曰:“三兄平日在署,以何时睡?”漕帅曰:“必到亥初。”节相大笑,复左右视曰:“世上人有亥初即睡者乎?”语毕,复大笑不止,且对漕帅曰:“君言亥初必睡,今已亥正,又何以不睡乎?”漕帅正色曰:“我言署中常日如此,今夜有戏可观,有酒可酌,又胡为必睡耶!”满堂为之欢噱。少顷,漕帅问节相曰:“且请教中堂在署以何时睡?”节相曰:“我照常办事时,必到子正始睡,否则丑初或丑正,俱不可知,至寅初乃无有不睡者矣。”漕帅哂曰:“然则中堂不必言何时睡,但当言今日办事,明日睡而已。”合座又为大笑。二公言此时,皆年已逾七十。
常闻人言,亥子之间,必须熟寐一二时,否则大伤阴气。二公起居,远不相谋如此,而厥后并享大年。然则大贵人固不可以常情测度乎?
许仲元
XUZHONG
YUAN
许仲元,生卒年月不详,字小欧,松江(今上海)人。许仲元早年为幕僚,后来得到提拔,成为官僚,73岁被罢官。许仲元一生宦海沉浮,他的笔记小说《三异笔谈》,多取材于自身所耳闻目睹的奇闻轶事。内容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宦海沉浮故事,二是科场奇遇,三是幕僚的行为事迹,四是工匠、道士、医生之类的事迹。作者在对这些故事的陈述中,表达了人生无常、无奈和因果报应思想。这些观念虽然并不新奇,但作者文笔简练老到,文章饱含了作者的沧桑,使得故事可读性强,曾经受到鲁迅先生的称赞。
蠢子数
蠢子数托名康节先生,在晋省某府,今移太原。其书汗牛充栋,其法先向父母生卒,及娶妻生子岁月。不合,即令查,查或历数日,亦有终不得者。合即掣一幅付之。始末胪列,真名称其实也。其语或骈或散,或文或俗,若隐若明,若庄若谑,则又狡狯殊甚。
余曾见三纸,一为袁方伯柏田,由誊录起家。繇辞似科第而非科第,微词嘲讽,殊见滑稽。初任金华佐,两字借点极巧。继而题长兴,晋西防,保堪升,擢福州,以至被议捐复,语皆暗合。戊午春余,方以观察需次,出书示客。是年下一联以飞霜对明月。时都匀宰程栋尚为运司主藏吏,偶至,诧曰:“作转运矣。不见司署前石柱乎?”后数月,果符所注。方伯喜,屡出书索解,补首道晋闽臬,皆可意揣。后数岁有中流砥柱字,不得其说,方伯意或当调陕。
嘉庆十一年,余以运铅入楚,过黄鹄矶,见中流砥柱四字,大书深刻,不啻泰山碑也。以告方伯,共为恍然。嗣再作旬宣,内召放还,一一皆可意会。膝下三人,书云:“两子送终,长君厚堂竟前卒。”亦验。一为完颜制军魁伦,时制闽浙,以阅兵驻武林。萼楼张观察邮寄以示僚属,前半节目,众均未悉,制军则曰:“甚验。”后则“纶纟孛簪缨”作联,众皆贡谀,谓入阁且袭爵也。魁亦居之不疑。盖尔时以参伍浦,眷甚隆,拜相封公,亦意中事。但杂以生死字样,疑之。
则曰:“大约极品后,即考终耳。”其后仍有“恩膏优渥,锡予频烦。”等语,益信其吉。岂知为赐帛谶。异哉,生死关头,乃严旨中语,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