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11119600000017

第17章 人际交往的障碍及其克服

人际交往障碍就如同一张无形的网,一旦坠入其中就很难挣脱。因此,了解人际交往障碍的各种表现对于解决大学生不敢交往、不会交往、不善交往,甚至不想交往的困扰以及对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种种障碍,如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其中,不良情绪会导致恐惧、害羞、嫉妒、自卑等,这些心理障碍对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怎样克服对人际交往的嫉妒与恐惧。

■ 用辩证的方法对待嫉妒

嫉妒,是东方古国的顽固之症。它的存在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恶化人际关系,而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辩证地利用嫉妒激发上进心,则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嫉妒是存在于人类心灵中最不健康的一种情感因素,一种生理疾病,一种人生症结。嫉妒之心是一种为了抬高自己以达到惟我独尊的目的而对竞争对手产生的一种仇恨心理。嫉妒也是一种缺乏自信、深感生命失落的心理感受。它是看到、感受到或预感到他人的才干、好运、地位、财富以及未来的命运好于或优于自己时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刺痛,这种刺痛又总是日积月累而逐渐转变为一种抱怨、憎恨的情感,并通过攻击或诋毁他人来维护心理的平衡,满足好胜的自尊。

纵观历史就会知道,嫉妒这个幽灵似的怪物,是私有制遗留下来的孽根,为害人间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战国时的两个军事家孙膑和庞涓,本是师出同门,因为孙膑的才能在庞涓之上,庞涓遂生嫉妒之心,竟不顾同窗之谊罗织罪名而痛下毒手,使孙膑受了酷刑。三国末年,曹操去世,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曹丕有个小弟弟叫曹植,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曹丕本应引以为豪,可他是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因此,人们越是称赞曹植聪明,他就越感到脸面无光,渐渐生了嫉妒之心。后来,他把曹植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认为不除曹植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严,不除曹植就保不住自己的皇帝宝座。他于是想出毒计一条,令曹植堂前七步作诗一首,如作不出就要杀头。曹植对曹丕了如指掌,他立即赋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此来表达对曹丕嫉贤妒能的愤怒。

时至今日,这样的事仍屡见不鲜。他人的天赋、好运和成就总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不安和怒气,由此产生嫉妒,轻则苦恼,重则产生对他人的恶意。某杂志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女大学生凭自己的才干,为公司赢得了一大批客户,由于业绩突出,不到两年时间连升三级,跻身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同时,一些飞短流长、造谣中伤的说法向她袭来。由于无法承受这样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她一时想不开,服毒自尽。那些嫉贤妒能的人是何等的可恶!

所以,西班牙人塞万提斯说:“嫉妒真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蠹贼!一切罪恶都掺夹些莫名其妙的快乐,可是嫉妒只包含厌恨和忌妒。”枟圣经枠也曾告诉我们,魔鬼所以要趁黑夜到麦地里去种上稗子,就是因为他嫉妒别人的丰收。的确,犹如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美好东西。

那么,嫉妒之心是怎样产生的呢?嫉妒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一定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嫉妒之心,是一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反映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平均主义要求。在嫉妒的支配下,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心生“我不行,你也别想逞能;我落后,你也休想拔尖”的念头。这种排他性的倒退思想,对后人、对社会是相当有害的。实际上,嫉妒心理及嫉妒行为除了能暂时地平衡他们的心理外,毫无可取之处。一方面,身受其害的嫉妒对象会远离这个“作恶多端”的嫉妒者,旁观者也会对嫉妒者的小人行径不满,嫉妒者以前建立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可能由此而失去和谐,变得紧张起来。另一方面,嫉妒者也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们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也会裹足不前,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它不仅仅破坏人际关系,伤害同事,也无端地耗费自己的精力。

其实,嫉妒本身是痛苦的,嫉妒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嫉妒能吃掉的是自己的心,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枟三国演义枠里的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惟独斗不过诸葛亮,因而非常嫉妒,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因始终未能如愿,才30多岁就满怀怨恨,气愤而死。

一般来说,嫉妒是在后天环境中滋长的,而非先天因素造成的,因而它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消除的。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第一,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充实精神,拓宽眼界,逐渐消除民族心理中封闭、保守、狭隘的消极因素,树立高尚的情操。第二,在嫉妒心波动时,不要沉湎于该事,而是多想想它的危害性,或转移注意力,如进行有益的体育运动,跑步、打球等,这些活动是摆脱不良情绪的特殊而可靠的“避难所”。第三,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共同语言,与他们“心交心”,开阔胸怀,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第四,在市场经济下,树立起良好的竞争意识,使“嫉妒观念”转变为“竞争观念”等。

当然,彻底消除嫉妒,并非易事。如果把嫉妒心理变成激情之火,激发生活动力,增进工作热情,对待事业和奋斗的困难,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那么嫉妒就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成为你追求上进、奋力拼搏的力量之源。把狭隘的心理变成广阔的胸怀,辩证地去思考,理智地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解决嫉妒的困扰,使你的内心更加光明,前进更有方向。

■ 用平和的心态克服恐惧

社交恐怖也叫“社交恐惧”,是一种同时具有不安和恐惧色彩的情绪反应,属于非常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社交恐怖对个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乃至未来前途与人生态度都会产生重大的危害。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是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用自信和勇敢鼓励自我、战胜恐惧。

“案 例”

恐惧因何而生

有位高职学生来信反映: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处事谨小慎微的人。他暗恋班上的一位女生,但又不敢向她表露。但同班的男同学看出了他的秘密,说他与××女同学好。他感到很紧张很担心,生怕被别人笑话,也怕被那位女同学拒绝。从此,他见到那位女同学就心慌意乱,见到男同学就躲闪。老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他就面红耳赤,认为老师已知道他的内心秘密,从此以后更不敢看这位老师了。再后来,不仅害怕同班的同学,而且发展到见熟人甚至见生人都害怕,不得不休学在家。

还有一位即将毕业的高职生,面对色彩纷呈的工作,特别是因将来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交活动,产生了害怕和紧张的情绪。总感觉别人在议论自己,感到无地自容。

这是典型的社交恐怖症的例子。社交恐怖症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这种病的人意识清楚,心里明明白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差,可就是对某事、某物或某人有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恐惧感。之所以说“莫名其妙”是因为他心理明明知道没什么可怕的,可偏偏身不由己,怕得要死。人是社会的人,交际是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不敢与人交往,就叫社交恐惧。本来恐惧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绪,但当这种情绪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交往,使得一个人从此与他人、与世界隔离,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的典型症状:不敢见人,与人交往时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与人交往时,对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过分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他们越是害怕,就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失态行为,反而在别人面前异常紧张,极不自然。他们越是提醒自己不要脸红,偏偏越是红得厉害。这样不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更加强了紧张意识,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对交往情景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的害怕心理,以致变得神经质。

社交恐怖症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性格所致。患社交恐怖症的人一般来讲性格比较内向,胆小、孤僻、敏感、退缩、依赖性强、不善言辞,在与人交往中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交往中过度在意自我形象,惟恐言行有误被他人耻笑,致使心理负担过重。

(3)与人相处过程中,有过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属于挫折性的恐怖症。如一位刚入学的女大学生不会讲普通话,一次上课时老师让她起来背诵一篇文言文,她用浓重的方言把课文背了一遍,老师听得一头雾水,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她自己也羞得满脸通红。下课后,自己躲在卫生间大哭了一场。从此,变得胆怯起来,经常无故害怕,只要有几个同学在一起谈话,她就猜他们是在议论自己,是在笑话自己。别人跟她打招呼,她怎么看别人的眼神都像在嘲笑自己,上课的失败感怎么也挥不去,抹不掉。渐渐地,就从不愿意与别人讲话到不敢同别人讲话。后来竟发展到见人就不由自主地恐慌,并伴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身体抖动等生理反应,最后不得不入院接受心理治疗。

(4)青春期性的萌动和成熟。社交恐怖症在青春期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青春期的社交恐怖症往往首先表现为异性恐怖症,再由异性恐怖症发展泛化到对人的恐惧。青少年性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对异性的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因为种种原因或观念的限制,这种要求受到了压抑或指责,令他们在异性面前产生害羞感,使他们处在想见异性又害怕见异性的矛盾之中。如果早期有不良的性经历,就会产生羞耻感和罪恶感,导致对与性有关的事和人际关系的神经质反应,直至泛化到所有方面,最终发展成社交恐怖症。

患了社交恐怖症是令人非常苦恼的,这种病既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又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过,这种病纯属心理紧张造成的心理性疾病,并不直接威胁生命和健康,甚至不影响正常的智力活动。目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治好这种病,所以患上了这种病的人也不要过分悲伤和烦恼。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社交恐怖症,都与缺乏自信、过于自卑有关。因此,要克服社交恐怖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全面认识自己,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人生”的理念。自卑者要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过分的自尊和自卑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没有必要对自己求全责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运用自己的特点,塑造成功的人生。著名笑星赵本山,在出名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貌不惊人,学问不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实在太少。但长期的农村生活,使他对农村的人和事有了深刻的体会,又从与他朝夕相处的民间盲艺人身上学到了几手绝活儿,赵本山充分利用了这两个有利条件,发挥了其诙谐幽默的天性,最后一举成名,由一个吃百家饭的穷小子变成了一个著名的笑星。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顺应变化,就是战胜自卑的诀窍。

克服自卑还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即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缺陷或心理自卑,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赶上和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相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吸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知识的贫乏,知识的营养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完全失聪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枟第九交响曲枠。因此,一个人能否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脱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你的还是你自己。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也”。

其次,要鼓足勇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这是打破恐惧心理的重要一步。勇气对恐惧羞怯者来说是一座桥,当你通过这座桥,就可以步入广阔而多彩的交往世界,展示你的交际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友谊和朋友。日本动画片枟聪明的一休枠里有这么一句话:“人越害怕就越怕,要取胜,最重要的是压倒对方。”在交往活动中端正对交往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技巧,不要怕失败。因为,越怕、越退缩回避,越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能力就越得不到提高,就越被人议论、瞧不起,形成了越怕越羞、越羞越怕的恶性循环。其实任何人的演说、社交能力等都是经常锻炼才逐渐提高的。许多年轻教师毕业后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都很害怕,甚至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当时紧张得满脸通红,心脏嗵嗵直跳,一节课下来稀里糊涂,有一种灰溜溜的感觉。如果因为害怕,下次不敢面对学生,不敢再登讲台,也许就会永远告别老师这个职业。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王子查尔斯及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女影星凯瑟琳·赫本都坦率地承认自己过去是十分“怕羞”的人,可现在他们都成了大明星、大政治家。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惟一途径。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说去干,去争取成功,就一定能走出恐惧的阴影。当恐惧感产生时,可以暗示自己,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谁也不会太在意你,谁也不会专门盯住你、注意你一个人的。用这种办法不断提醒自己,以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

再次,与异性交往时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消除羞耻感、罪恶感。

最后,对于严重的社交恐怖症,我们还应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方法一: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病人害怕的刺激突然而又强烈地暴露在病人面前,使之无法躲避,将刺激“灌满”。采取这种治疗方法一是要患者勇敢接受,二是要有一位病人信任的人在场做支持者。治疗时,病人开始必然极端恐惧,但在支持者的安慰、劝说和鼓励下,惧怕情绪会渐渐减弱,直到平静下来不再害怕。患社交恐怖症的人多害怕熟悉的人,尤其害怕对自己有看法的人。如能做好安排,邀请一些病人怕见面的人突然闯进病人屋中,与病人主动交谈,并和病人欢欢乐乐地玩一阵子,社交恐怖症就会慢慢好了。

“方法二: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就是通过两种条件反射相互抑制从而一步步慢慢地解除病人的某种恐怖反应。

第一步,请患者列出引起社交恐惧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如害怕见家人、害怕与陌生人相见、害怕与异性相见等。

第二步,将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恐惧等级”。

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方法是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让全身肌肉放松,闭上眼睛,慢慢地有规律地做深呼吸。进入松弛状态后,想象你列出的刺激情景。若有不安和紧张,就停止;再放松。如此反复,直到你从心理上对刺激情景不再紧张、害怕为止。

第四步,从刺激情景最弱的那项开始,从行动上适应这种刺激。①先走出房门,与家人正常交往,开始时可能还会感到紧张不安,治疗者要鼓励他,并帮助他做放松练习,方法同上。直到患者不再恐惧、紧张。②走出家门,和熟悉的邻里交往。③走上公众场合与陌生人交往,如参加一次宴会或舞会,主动和陌生人认识,向陌生人作自我介绍。如害怕失败,可以事先打好腹稿,背下来,当你成功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别人也会友好地把自己介绍给你时,你的恐惧不安一下子就会得到释放,接下来的交往会很顺利。④再与你最害怕的人打交道。当完成上述步骤后,说明系统脱敏疗法对你完全生效。为巩固疗效,可以把自己每天的进步进行评分,并用升降线在图表上显示出自己的成绩,这样效果更好。系统脱敏疗法要循序渐进,一开始患者可以由家人或心理医生陪着与人交往,等病情基本缓解后,可以让患者单独与人交往。治疗过程中,要多用激励的方法,只要病人有进步,就要给予其鼓励和奖励。如能坚持这样做,社交恐怖症完全可以治好。

“问题讨论”

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因素有哪些?你存在这些问题吗?如果存在,该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