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即学即用的88条心理法则
11115700000004

第4章 应得法则:应得到的一定会得到

“想”成功者,往往把目标放在了成功上,只要是成功,总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他们的目标并不固定,不断游移;“想”成功者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追求成功,他们要么好高骛远,不着边际,要么一蹶不振,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让“想”到的事,变成真,需要自己更坚定的信心——“要”成功,应该成功,一定要成功。把成功定位于行动的人,更能整合现有的资源,制定计划找到切实的方法,得到应得的一切。

如果每个人“心想”就可以“事成”,那成功就成了一个廉价的物品。人可以得到一切应得的,而不会得到想得的一切。不属于你的,无论多么劳心费神,到头来也捞不到。拥有千金者价值千金,应饿死者必定饿死。这个看似残酷的观点却有着深刻的道理。这种不同,就是人们如何追求成功的不同。

我们究竟是“想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想”与“要”仅一字之差,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一个付诸努力,得到了应得的成功;一个渴望成功,却得不到想得到的成功。

“想”是盲目的和非现实的,也是随意、想当然的。它只是一种向往或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想”成功者,其目标要么游移不定,要么好高骛远,不着边际。他们会在心中尽力地想,手上却迟迟不动;要么行动不坚决、不彻底、不持久,要么一旦遭遇挫折,立即为自己找个“本来就是想想而已”的借口,下台了事。

“要”则全然不同,它对成功有目的,有一种要求。这种要求必然是具体的,因而也是明确的。“要”成功者,他们能看到目标,并付诸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应得的成功。这就需要不断改变自己,检讨自己,创造条件,适应环境。

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如果不去深究,行动,终归只是一个美好祝愿。例如,你想象自己会拥有一份好工作,如果你非常强烈地向往这个愿望,就会促使你更加发奋更加努力,慢慢地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能力变强了很多,而面前早已摆着很多好工作的机会等你挑选。这就是“心想”引发“事成”的道理。所以,如果你强烈地需要什么东西,就必须聚焦注意力去努力“心想”它,如何才能得到它,因为只有你内心怀有强烈的期待,这个美好愿景才有可能真的实现。

美国纽约州第53任州长罗杰·罗尔斯是一个黑人,出生地在纽约州的贫民窟,罗尔斯上小学时,不少贫穷孩子无所事事,旷课打架习以为常,不思学习比比皆是。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学校想了很多办法。那时的罗尔斯也不知努力,一次,老师利用给他看手相的机会教育他,说他将来能当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他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当州长”的信念如同一面旗帜,时刻召唤着罗尔斯。经过40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罗尔斯在51岁那年终于成了州长,他在就职演讲时说:“信念值多少钱?它也许不值钱,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合迅速升值,使你的人生走向成功。”

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然后再迈出第二步……你不需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想要的东西上,自然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吸引力法则最终将会把你带到你心中想到的地方。

得到应得的需要一份决心。人类社会具有安于现状的倾向,即惰性。要重新唤醒成功的欲望,从潜意识上升到显意识,就得下“一定要成功”的决心。“一定要”不会凭空而起,下定决心也不会无缘无故。当我们找到了内心最渴望的事物,就能找到更坚定的决心——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得到应得的一切。

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与种族主义坚决斗争。坐牢27年,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最后他成功了,成了南非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曾经说过,之所以为民族自由和平等挺身而出,“并不是受到神谕或一时的灵感和心血来潮,而是因一千次眼泪、一千次屈辱、一千次绝望和痛苦!”

就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一个人必须为成功找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越充分越刻骨铭心,成功的决心就越大,意志就更坚强。如果曼德拉不是对自由和平等充满渴望,并愿意为此而努力,他就不会有坚定的决心和南非人民一起争取到自由。

得到应得的需要持久的努力和信念。伏尔泰说过:“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再看看自己的拳头,你还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抓住,它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命运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的手里——那就是机遇,碰到了机遇,就一定拼力奋斗。

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要拼命干活才能供他读书。他先在乡下念了三年私塾,之后又到了一个离家一百多里的县城小学读书。那时的苏步青非常贪玩,功课不好,一连三个学期都是班里倒数第一。

父亲想方设法,又给他转了一所学校。一位关心他的老师对见他读书不用功,就批评劝导他说:“你能在这里念书,是父母流血流汗、省吃俭用换来的,你这样不用功学习,如何对得起父母呢?”这一席话对苏步青震动很大,他第一次感到自己错了。于是,他痛下决心,要好好读书。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后来,他把数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中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获博士学位,终成一代数学大家。

“心想事成”的关键点首先在于“心想”,而“心想”不止是单纯的愿望或是欲求,指的更是坚定长久的信念。信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所以,信念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和成功。要想得到应得的一切,需要人的信念和行动,需要人的决心和坚持。只有这样,“应得的”才会真正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