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即学即用的88条心理法则
11115700000005

第5章 错误法则:把错误当成宝贵的教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也会犯下错误。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总会碰到错误。有了错误的教训才不会再犯错。人们能成长,就是因为可以从错误中吸取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聪明人的可贵之处是能在每次犯错误之后,接受教训,及时总结经验,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

对于每个人来说,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人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这正是人突破自己,提高自己的开始。在这种尝试中,人们取得了进步——成功了便是成功;失败了,错误了便是教训。因此,严格地说来,只有重复这些过失,重蹈覆辙的时候,一个人才真正地犯了错误。

实践出真知,我们不得不去尝试,一旦尝试,错误就在所难免。如果因循守旧地思考和行动,表面看起来不会犯大错,却无法得到突破,只能停滞不前,离成功遥遥无期。敢于犯错误不是盲目蛮干,是对错误有预见和估算的自信,是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勇于犯错是对未来的实力挑战,是探索未来的锋利宝剑。

日本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正在寻找一位职员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众多的职员进行筛选时,他只问一个问题:“在你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他最终把工作交给了一个犯过多次错误的员工。开始工作前,他交给该员工一本《错误备忘录》,嘱咐道:“你犯过的错误都属于你的工作成绩,但是你要记住,同样的错误属于你的机会只有一次。”

对于曾经犯过的错误,一定要从中吸取到教训,这样才能让错误变得有价值。

诗人说:“经验是每个人给自己所犯的错误取的名字。”物理学家更是直言不讳:“我们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尽可能地快点犯完错误。”诗人和物理学家在对待错误的层面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戏剧效果的巧合,这两句跨越时空的对白说出了关于经验和错误的事实。从错误中我们得到经验,而经验促使我们走向成功。

不要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人们盲目地犯错。一个人犯第一次错误可被理解为“不知道”,若犯第二次错也可被理解为“不小心”,但如若第三次还犯即称为“故意”。不要以“不小心”作为犯错误的借口,更不能故意去犯错误。如果你能对你的上司说:“老板,您放心,这是我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也是最后一次犯同样的错误。”那你就非常不简单了。不过你能够说到做到吗?如果能,那你的上司会相信你的毅力,认同你的素质,进一步赏识你。正如你是一位汽车司机一样,第一次在黑夜里开车出了车祸,你并不能真正保证下次在黑夜里开车不出同样的事故。

错误是对成功的侧面提醒。成功有时是突然到来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从错误的教训中得来的。所以,每一次错误都可以是对成功的侧面提醒。几乎每一天我们都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听到成功者的欢呼声,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悦。但我们却很少听到因为犯错而高兴的事例,我们常常被错误束缚了手脚,在我们内心认为错误总是很严重的事情,害怕一失足就成千古恨,因此,我们不敢尝试,也就无法突破,其直接的结果就停滞不前。

成功的人和平庸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的人犯了很多不平常的错误,而平庸的人则犯很平常的错误或者一个错误都不犯。他们要么不会吸取教训,要么不敢尝试。

爱因斯坦和他的邻居艾期尔是很要好的朋友。爱因斯坦四岁还不会说话,七岁还不识字,常常犯错误,艾期尔是个乖孩子,很少犯错误。为此,爱因斯坦没少受父母、老师的批评,而艾期尔则经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那时候,爱因斯坦的老师就断言,这个孩子实在是太笨了,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理由是:他脑子有问题,老是犯错误。

时过境迁,多年以后爱因斯坦成了举世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他的邻居,那个几乎不犯错误的孩子艾期尔又有几个人能够记得他呢?

张雨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员,他刚来公司的时候销售业绩排在倒数第一,一年后却成了销售冠军。此后,张雨的销售业绩稳步增长,月月得冠军,年年得冠军。很多同事羡慕不已,向张雨取经,问他有什么秘诀。张雨从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对同事说:“这就是我的秘诀。”同事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张雨与客户打交道所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以及每一次犯错误后的心得和总结。

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聪明人和愚蠢人的不同之处就是,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样的错误犯多次,甚至是屡教不改。诚然,我们要尽量少犯错误。但是,对于犯下的错误我们该怎样去弥补?因此,面对错误的心态同样重要。面对错误,我们是放纵,是置之不理,还是如案例中的张雨总结每一个错误,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既然连太阳也有黑子,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没有缺陷。犯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同样的错误不能犯很多次!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不要怕犯错误;如果你要成功,你面对犯下的错误,要及时总结,及时更改,同样的错误不能多次犯!这才是对错误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