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文学心理学
11114200000037

第37章 文学中的理想主义

也许是向晚的云、暮归的风,显得特别美丽吧!竟让我情不自禁的走入金黄的后山,闻看风起、云涌、鸟鸣的有情世界,甚至冥思起幻想中的事物。

偶一转折,我竟然将思绪延展到外太空、时光隧道、外星人等等上头。于是我挥笔写下当时的感觉及奇想。

老实说,我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不知已记下了多少冥思的结果,而这可能也是我恋上张系国,倪匡之科幻小说,爱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以及安徒生童话集的主因了。

心理学家杨贝克更明确地表示,这些作品基本上都属于理想型的,所代表的正是作者潜意识中最深的期望,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希翼。作者不仅在为自己编织理想天堂,也等于是为我们展梦,因此,我们哪会不喜欢这些情节呢!

另一位心理学家毕契更补充说道,理想主义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吸引读者,主要的理由是,人类原本就具有幻想的本能,每个人都有他思想中的“空中楼阁”,例如希望当董事长、富翁,具有超能力,能飞檐走壁等等,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里有生、老、病、死等苦痛。

可惜,现实的世界却没有那般惬意。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仍然会走入人生的轨迹里,因此只好借助于作者编好的幻梦(作品),以求解脱。

童年也有幻想

人类的这种特色,甚至还可回溯到童年,即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会沉溺于海洋探险、白雪公主、外星人等幻想的世界。

因而成人们,有时也会兴致勃勃地重新阅读这类书籍。杨贝克博士认为,如此的现象是源自于,这类书籍可以引人再度回到童年,而享受一下那种幻想得到满足的感觉。这或许也意味着,我们对于金银岛、安徒生流浪记、鲁滨逊飘流记的挚爱,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有机会,它们仍将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从这个理论系统来看,人们热爱武侠小说,势必也颇为理所当然,因为“神掌”、“法术”、“凌空虚渡”、“草上飞”、“点水而行”、“气功”、“点穴”,自古以来,即是人类渴望的超能力,这些奇功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练就,于是只好从武侠小说中得到了,这也难怪很多人能够熟记古龙、金庸、东方白的武侠世界了。

超感的世界·理想的梦土

自从超感心理学步入心理学的殿堂以后,人类的梦土又多了一道出路,有人索性称它为“超自然文学”,专门探讨死后及未知的世界,例如地狱天堂、转世、灵魂等。这些作品不仅阐述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表达了我们对死亡世界的理想企求。

毕契博士认为,人类经常担心转瞬的殒灭,因此会刻意创造来生,相信这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任谁也不敢肯定,它无法实现,而这也是吸引我们想一窥堂奥的因素。

其实,理想主义,并不见得等于幻想,有时它也有可能成为文学创作的指南针。要不是莱特兄弟的狂想,我们哪有可能搭乘飞机,要不是爱迪生的冥思,我们哪会有这么多的电器用品。也许有朝一日,科幻小说内的幻想世界,也将真实地走入我们的世界,你以为可能吗?我可愿意亲眼目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