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文学心理学
11114200000029

第29章 凡高的天空

昏黄的晚霞、微弱的山风,伴着草虫柔柔的跫音,仿佛让我置身于画的世界。

这天,我怀着一股浓浓的乡愁回来,说真的,很难偷得浮生闲,此刻返乡,正可静观恬雅的乡土,浏览沉寂的一瞬。

好快!夜已袭上枝头,那轻渺虚幻的云,渐渐为漆黑所笼罩,呷一口清茶,夜空已浮上些许星子,半空中,明月正勾勒浅浅的一笑,宛似赞许我走出喧嚣。

宁谧时,我总爱幻想,幻想走入风谷、吟咏唐诗、讴颂宋词;也常化入梦中,静听溪潺、海韵。今夜,面对禅星,思绪不由自主地想起爱说理的孔子、好比喻的庄子,以及成天驻足于湖滨的梭罗,心想或许孔子此际已不爱说理,庄于也许已老迈得再也想不起大鹏之喻、秋水之说,而梭罗此刻可能在垂钓吧!

思潮偶忽转折到“凡高”(Vincent Van Gogh),我已许久未曾想起这位谜样的人物。谈及凡高,一般人总喜欢将他和“杜鹃窝”联想在一起,他的一生不仅艺术界人士关切,就连医药界、心理学界也喜欢探讨他。事实上,我们所关切的不是他的画是否出类拔萃,而是他作品中所散发出来的“症状”。在精神医学方面,有的说他得了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有的则说他是躁郁症(M。D。P)患者,德国的维斯培根医师说凡高罹患早老性痴呆,而法国的精神科医师雷米则说他有癫痫症。

柯勒医师最近在《美国医学会刊》指出,多数的权威医师都同意凡高患有躁郁症及癫痫症。因为凡高的后期作品中,经常出现有波动的光晕及强烈的黄色调,此乃服用大量“洋地黄”(digitalis)所出现的视觉障碍,而这种药正是19世纪用来治疗躁郁症及癫痫症的物品。

或许凡高连做梦都没想到,百年后的今天他会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所论的却非是他的画,而是他的人。如果凡高还健在的话,听了这么多的推论,他也必然无法肯定孰对、孰错。

凡高到底是天才抑或疯子?精神分析学派之父佛洛伊德说:“艺术家与疯子基本上是同一种类型的人”。行为学派的鼻祖巴浦洛夫则说:“具有艺术人格的人,对外界的刺激感受较为敏锐,通常容易罹患歇斯底里及躁郁症。”心理学家克利斯认为,创造乃是一种“取悦自我的退行作用”,精神官能症甚至精神病均会激发当事人的创造力,如果一味地改善病情,反而降低他的创造力。

从诸多心理学家的看法里,我们不难了解,艺术家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其实我们不妨将艺术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天才型,一种是学习型。学习型的艺术家通常靠着过人的学习精神以成大器,而天才型的艺术家则不然,他们具有源源不绝的原创力及近似疯狂的创作技巧,而凡高或许就是这种类型的艺术家吧!因为在其绘画时,经常有惊人的灵感和令人狂喜的创意,以及传达内在意识的细腻思维。

假如有人试着把凡高归之于疯子,我想他所看到的必然属于表层,没有触及凡高的心灵。正如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说:“艺术家与精神病患的最大差别,乃在于艺术家可以将其内在的灵思,有意义地传达给社会大众,但是精神病患则不能。”

我相信,凡高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所散发出来的不是症状,而是源源不绝的创造力:我也相信,凡高必然有属于他自己的天空。

夜,再度地静寂,唯有山风轻轻滑过,蓦然回首,那“遐思”的帘幕已缓缓、缓缓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