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文学心理学
11114200000002

第2章 阴阳的对话——牵亡魂

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了最负“牵亡魂”盛名的灶君庙,车子尚未停稳,就已发现黑鸦鸦的人群瑟缩在寺庙的里里外外,本以为两点才开始的“法事”,一点半抵达应该绰绰有余了,怎料还是稍迟了一点。

跨过东侧门的门槛,我选择了一个采光不错的位置站着,游目四顾,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期盼与死去的家人会面的眼神,而在登记与死亡亲人沟通的“登记处”,人群络绎不绝地填写住址、姓名、所欲找寻的亲属、找寻人等必要的事项,也许这种期盼是人之常情吧!毕竟阴阳两界相隔之遥,能有机会见见面,诉说缅怀之情,任谁也不愿意错过。

望一眼腕上的手表,心想:“怪了,怎么时间还停留在一点四十分?敢情是人多嘴杂或阴气太重,把表给吓慢了吧!”此际,不远处一位穿着黑礼服的老太太趁着法事未开锣说了一段神奇的经验,她说:“你们看!”她顺势往外头一指,继续说道:“那个卖包子、馒头的外省仔最铁齿,不信邪,老是说牵亡魂是骗人的事情。有一次,他闲着没事,跑来门口凑热闹,你们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哈!乩童着灵,说是他爸爸来找他,他哪会相信,破口就骂,后来乩童说出了家乡的事情,他才静了下来。最后那个外省仔问乩童,他逃出大陆时爸爸穿什么衣服,乩童答到:‘蓝色全套的破衣服。’他听了之后,突然失声大哭起来。那次以后,他逢人就说:‘牵亡魂真灵啊!’不信你们去问问他,其实他来这儿做生意已有一二十年了,我们都不知道他姓啥、叫啥,只知道他从大陆来,是外省仔而已,他除了卖东西外,平常也喜欢说说笑笑,但就硬是不跟我们谈以前的事,那次着灵之后,我们才知道他姓刘。”原来这位侃侃而谈的老太太也在这儿卖香火。

站在一旁的王先生也表示:牵亡魂真灵。他说他已数不清来了几趟,自从他老伴走了之后,他有空就来跟她叙叙。他说:“当然不见得每一次都着灵,因为,没有放假也不能出来啊!”哈!原来阴阳两界也有共同的制度。

假如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对王老先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已从中获得了一些精神的寄托,或许这时候他还以为老伴仍与他朝夕相处呢。

杨老太太则说:“我的那一半就比较没有度量,连死了那么久都还会要爬出来和我吵一吵才甘心,说什么钱不够用啦,唉!死人也这么啰嗦。”

她这一席话,引起全场哄堂大笑。此刻手表正指着两点,身穿黑袍、头戴黑帽的灵婆已缓缓进场,经过短暂的默祷之后,正式开始。灵媒首先燃了三柱香,系上了黑眼罩,然后在符咒上画了押,这或许意味着她正进入阴界。这时气氛确实静默得可怕,每个人的眼珠都直瞪瞪地射出殷盼的眼光。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时间慢慢地流逝,灵媒终于抖动起来,那摇摆的身子似乎和着节奏,优美而均匀,在他口中则喃喃说出一大堆我无法了解的话,好似在跟阴府的官爷讨论,今天要放哪些亡魂出来,顺序又是如何等等。半晌之后,灵媒终于找到了第一位亡魂:“她今年57岁,死亡14年,她不是你们要找的亡魂之一,但她有家属在里头,你们仔细想想看,在你们死去的家属中,有没有特征和她相似的?”说完后,好一阵子没有答腔,灵媒生气了:“哪有自己的亲人都不认识的,当什么子孙啊”,气氛沉闷了一会,终于有一位40出头的中年人讪讪地说:“好像是我的岳母”灵媒“嗯”了一声之后说:“好,我帮你问问看。”几十秒钟之后,灵媒又开口了:“没错!”于是在一旁的助手赶紧补充道:“赶快烧香,”上完香,助手又要求那个中年人将手轻轻地扶搭在灵媒肩上。灵媒说:我后头不是还有两个孙女吗?怎么不叫她们过来呢?中年男子即惊又惧的向后面的两个女孩招手,示意他们赶紧过来,“叫阿妈”中年男子催促着。女孩有点莫名,也有点怯生,毕竟对着男性灵媒叫阿妈,对她们而言,或许难了点,但她们终于还是叫了。“你和秋月处的还好吗!”灵媒问。中年男子则说:“还好了!只是……”“秋海有没有常去你那里借钱?”“没啦!”……一阵对答之后,灵媒摇摇手,表示时间已经到了,她得回去报道了,于是结束了会谈。

灵媒继续抖动,而双手则在散列于灵桌上的亡魂资料中搜寻,一分钟后,灵媒说:“四结乡的陈清水是谁的亲属?”“是我!”一个妙龄的小姐从旁站出。“你不守妇道,亡灵不想见你,你可以回去了。”“我没有!我没有!”

妙龄女子红着脸激动地争辩着,但亡灵依旧坚持不与她见面,最后她只好眼泪滂沱地走出庙门。

法师继续地运作着。

“台南县的张海龙是谁的亲人?”三位手持清香的中年男女同时站出,灵媒开口道:“你们爸爸现在当大官,今年一直到年底都有任务,他说明年过年前再来找他。”

三位聆听之后,微露着失望与又惊喜的表情,毕竟他们的父亲已当上了天朝的官,怎能不喜?但是想到千里会父亲却没有见着,倒也有几分落寞。

冗长的法事,终于在下午五点结束,200多人之谱的人潮,一下子就走尽,留下我一人在庙门静静的思索。

望一望苍茫的天空,灰白中似乎透着几许奥秘,仿佛间,我自觉对这天宇似乎还有很多未知,而今天的法事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不晓得是真是假,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探究其中的真实性,毕竟天界之外还有洞天,我们绝对无法样样皆知。而孰是迷信?孰为理性?一时之间也很难下定论。以现今的科学观点来看,鬼魂的确不够科学,但是谁又能料想到几百年后它不是科学?或许到那时候,将有具体的发现也说不定。

其实,每一项民俗之所以能留传下来,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至少它在民众的心目中一定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

如果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牵亡魂”这种法事就具有宽心解忧之效,因为一个死亡多年的亲人,能在顷刻之间回来和你畅谈千古事,一定非常惬意,即便是出现时只是透过灵媒,想必也能一解怀念之情。

再者,这种民俗真正代表的意义,或许是个人潜意识中对死亡的一种惶恐,于是人们创造出另一个空间、另一种沟通网路。在理性的层次里,我们确定它可以使人更积极地面对人生,同时获得情感上及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