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危机中寻求和把握住可贵的机遇,就要迅速利用,而迅速利用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改变自身。
自创“暖冬”
1.做好转型准备。谁转型的方式好,谁就能做好。现在重点市场已经有所转移,企业也应做好转型的准备,适时而动。裁员、减店的瘦身做法,只是表面功夫,企业在精简人员的同时,减少办事流程,把运营成本降低下来才能行之有效。
对于好的企业这个冬天可能会是一个“暖冬”,对于没有品牌的小企业可能就是“寒冬”,能不能把“寒冬”过成“暖冬”对企业来说是一场大考。“过冬”对各行业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在洗牌过程中整个行业将得到净化,效益不好的企业被淘汰掉,剩下来的市场份额将会成为优胜企业的“盘中餐”。而在严酷的寒冬中各大公司已经从激烈的门店数量“PK”战中回归理性,开始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的品质,同时开拓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下调产品线,或平行扩张业务范围,纷纷逆势谋发展。只有策略得当,保持续航能力,企业才能过上“暖冬”。
如何活下去?如何活得好?所有企业都要上交一份答卷。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逆势发展突围。其中,延长产品线,扩张平行业务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共识,甚至已经让部分企业受益。
2.多管齐下。多管齐下的现象其实在很多行业早已稀松平常,这样做能够丰富企业的业务范围,从而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例如,万科作为房地产行业的老大,核心业务都在地产上,在楼市低迷的时候,万科的日子很不好过。同样也做地产的华润集团则将触手伸向了日用消费品、医药制造等行业。房子不好卖,企业的发展重心可以转向其他业务,不会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未来地板业的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就是产品品类的融合。地板业将不再有明显的以实木地板为主的企业,或者以复合地板为主的企业之分。企业专卖店陈列的绝对不是单一的品种,而是综合了各种实木、强化、实木复合地板。多管齐下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并降低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由于受低迷市场的影响,在2008年倒下的都是一些没有品牌且产品线单一的中小企业。一旦市场不好,它们便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多条腿走路比单条腿要稳健得多。在国家一轮又一轮的利好政策刺激下,企业势必要进行一定的产业调整,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3.打好服务牌。“提升服务,提升管理”现在成了不少企业领导者的一句口头禅。在很多企业裁员增效的时候,也有不少企业却在增加人员。以前不少企业打环保牌,现在他们也要做好服务牌。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打好服务牌的同时,还在设计上加大了投入。
综合来看,在行业步入过冬之时,考验的就是谁的包括服务、产品创新、管理升级在内的一系列的企业自建行为能力强,聪明的企业家就会让自己的企业在寒冬之际过上“暖冬”,成为行业调整过程当中最后的赢家。
市场好,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可能不会感到练内功的重要。各行业步入过冬期将会逼迫企业觉醒,就有可能过上“暖冬”。
市场本身的需求是有的,如果好的企业能够在产品和服务上进一步强化,就会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争取到更多的客户。
自身的优化
在中小企业遇到“寒冬”之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优化自身才是首选。
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拓展渠道、开拓市场、节约开支,可如何才能使其以最小的开支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电子商务无疑算是最佳方案,十多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产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有上千万家的企业想通过互联网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则成为这些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步很重要,好的平台系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企业来讲有三种方式来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第一,自己组建技术团队,进行系统的研发;第二,外包给其他软件公司来做;第三,采用专业系统服务商的服务,就是采用现成的网店系统。第一种显然成本太高,而且研发周期较长;第二种成本相对较低,但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缺乏自主权;第三种性价比最高,有着普遍性和开放性,稳定且便于维护和增添功能。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款优秀的网店系统,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能满足中小企业广泛而普遍的需求。对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电子商务早已不再是奢侈品,标准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使他们可利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是一次挑战,同时对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之路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快速“转身”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危中求机、转危为安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国家果断地出台了以民生工程为主的4万亿元拉动经济计划,并迅速调整宏观政策,如此魄力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
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如此之大,出手如此之快,剩下的就看企业自身如何面对危机迅速“转身”了。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外贸服装中小企业因外销订单减少,大量服装积压,纷纷将市场重心移向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成为它们正在考虑的一条出路。但长期关注国外市场,难免会遇到“内销”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在某著名的商业街,有的服装店门口打出了“外贸服装批零1元起价”的促销宣传。
有人说,长期依赖出口的企业像是发育不完全的“畸形儿”:“躯干”无比强壮,组织生产、管理工人、降低成本能力很强,但“四肢”却严重萎缩,缺乏国内营销网络和渠道,缺乏品牌。按照惯例,将商品打入商场通常要交25%~30%的销售提成,超市因场地紧张,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等名目多。
为此,转型企业面临两难选择:进入这些传统销售终端,费用不堪重负,成本太高;不进,没有销量,就没有市场地位。不仅如此,铺设省级以上规模的销售渠道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如何快速打开“内销”的大门呢?政府除了资金扶持,还积极帮助想对策,想出路。
在全球经济发展走弱的背景下,传统购物业态如商场、超市的购买力下降,网上购物因其低成本营销带来的“大打折扣”,经济又实惠,再加上送货上门等方便快捷的销售方式而凸显其优势。目前,我国已有1.2亿的网络购物人群。2008年上半年,我国网购交易总额仍达到531.5亿元,实现了51.5%的增长。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增长在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多数企业对价格均很敏感。为了节约成本,建立互联网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而这一选择也符合未来营销发展潮流。”
1.2亿的销售人群,1000亿元的大市场,无须花费时间建立销售渠道,创业成本低……网上购物为中小企业转向内需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目前,网络信用、交易安全和电子支付等制约网购的“瓶颈”也逐步被破解。支付宝公司与联想控股公司旗下的拉卡啦公司合作,实现了网上购物后,在便利店采用刷卡支付的便民金融创新方式,目前已在全国15个城市的便利店、超市、银行和药店布设了1万多个便利支付点,使得网购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大大增强。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服装行业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一些中小服装企业“两条腿走路”,外单下降,抓内单,通过互联网新技术转型,扩大内需市场,寻求转机。
互联网作为新技术、新载体却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借助互联网拯救企业应对危机,怕是把危机归罪于互联网的专家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