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11109500000075

第75章 好习惯对抗四季流行病,健康大脑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体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是在大脑的支配和调节下完成的。人体很多部位出了问题,都会传递到大脑状态上。相应的,大脑出了毛病,全身更是都会受到拖累。大脑的某个功能区域受疾病的影响都会引起身体相应的改变。因此我们要了解大脑与疾病的关系。

本节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四季流行病,这些流行病不但会入侵身体,更会影响大脑的思考,愿你躲开“流行”,常保身体健康。

衣服和发型可以追逐流行的脚步,但生活却不能见“流行”就上。一不留神,被诸多流行疾病惦记上了,白白耽误了大好的春光,实在有点划不来。所以,当然是可免则免,能逃就逃。

春季头痛症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司交给你的工作计划正在最最关键的执行阶段时,偏头痛又来造访了;那个加班后的深夜,你喝了杯咖啡,本想提提神继续奋斗,但神没提起来,反而招来了惹不起的偏头痛。那种脑袋炸开似的感觉,让你心神不宁,甚至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这就是典型的偏头痛症状。调查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患上偏头痛,具体地说,几率是男性的3倍以上,且这种顽固的疼痛更青睐那些工作压力大的职业女性。

四季之中春季头痛者最多。春天早晨天亮得早了,大脑中的松果体根据光亮分泌激素,使我们提早醒来。睡眠时间因为早醒而减少了近30分钟,造成睡眠不足,引起精神紧张,大脑血管反射性轻度扩张,发生紧张性头痛。

防御方法:

选择厚窗帘,卧室光线搞得暗淡一些,这样才能睡得香。睡觉时不要俯卧,这种姿势会使脖子肌肉发麻,也不要用被子蒙着头捂着嘴,这样会减少氧气的吸入、增加二氧化碳,醒来时极易患头痛。

一切症状表明,不论轻重缓急,在诸位还未成能“尘归尘,土归土”之前,头痛都是警讯,因为你可以跟神开个玩笑,不过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大脑不当一回事。

春天疲劳症

春眠不觉晓,人越来越懒。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暖阳里磁场强度增大,机体自然对这些做出反应。所以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身体功能大多处于半昏睡状态。

防御方法:

对抗春困,延长睡眠时间是没用的。机体内有一种物质——血清素,据称它是产生幸福感和良好情绪的激素。来块巧克力就可以增加血清素,减轻春天疲劳症。

春季流感

流感病毒必须从身体外面找到缝隙进入,才能感染人体。病毒喜欢从一些较薄弱的地方攻关,比如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眼睛结膜等。

防御方法:

勤洗手避免沾染病毒。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中暑

夏季气温较高,炎热的天气对人体的脏腑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是疾病、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有可能运转不灵,体热散发不出来,就容易发生中暑。尤其是身体虚弱的老人和儿童,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而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健全,脏腑功能低下,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酷热的夏季比一般人容易患病。

防御方法:

建议从下面三方面加以注意:

1.预防中暑。老年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中晚凉爽可健身散步,烈日当空少到户外,中午要午睡休息,住室要通气,衣服要宽大,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随身携带些防暑药,如风油精、十滴水、人丹等。

2.增强集体抗病毒能力,适当服用适宜自己身体情况的保健药物。

3.常用的保健食品有:

(1)大蒜是人们生活常用之物,有良好的药物价值,它对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心血管、外科等疾病患者均有效,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大蒜有良好的抗癌、防癌、降脂作用。

(2)西红柿汁:对前列腺肥大、尿道感染、肝炎、高血压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西瓜汁:可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口渴、烦躁、神昏、尿少等症。

秋季虫媒传染病

秋季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

防御方法:

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秋季心血管病复发

天凉好个秋,但对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最近可要特别留神了。昼夜温差大,就像埋下了一颗“炸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突然,难以预测,死亡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秋季天气转凉,夏季扩张的血管遇冷收缩,造成周围的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就会升高。而且,秋天温差变化大会造成血压不稳定,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大量的医学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老年人发此类病都在秋季。因此,医学专家把心脑血管病称为“秋季神经科流行病”。

心脑血管病发病快,但在发病之前也有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如果了解这些信号,在秋季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大大减少危害,甚至将疾病有效地控制住。据调查发现,患者中约有70%出现某些先兆,例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暂时性看不清、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一侧肢体突然麻木、乏力、活动困难;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性格无法控制,智力减退,无原因的疲惫嗜睡等。如果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上述先兆,得赶紧诊治了。

防御方法:

老年人最近最好不要晨练。适当锻炼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但秋季早晨气温低,很容易诱发疾病。此外,日常服用扩张血管药和降压药,应根据自身病情或在必要时正确服用,不能自行服药或者停药。进入秋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高蛋白低脂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比如鱼、虾、豆制品等,还可以摄入一些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物或保健品,比如洋葱、纳豆等。在日常生活中,做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

流脑

“流脑”是冬天最流行的一个词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大家重温一把非典时期的谈流色变。“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经呼吸道传播。春季寒冷干燥、风速较大,鼻腔对吸入空气加温的能力降低,形成了脑膜炎双球菌最佳寄生状态。

防御方法:

趁着有阳光的时候把自己放到外面晒晒,别老心疼自己的小肌肤晒黑了。多吃芝麻、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这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防御方法: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