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11109500000074

第74章 老人健脑,也不能忽视运动的作用

每位老人健康状态不同,生活习惯与爱好都不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锻炼方法也很重要,要做到让锻炼成为老人的爱好,以不感到劳累为原则,循序渐进的方法,让老人们快乐健康运动健脑。

运动可以延缓衰老。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人在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多数器官的功能减退,从30岁以后,机体功能每年约下降0.6%~0.7%,在30岁至70岁的40年里,总的功能下降近30%。

不运动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最好从中年开始,长期坚持,成效显著,可达年轻10~20岁的效果。老年人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锻炼,安排好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过度的运动不可取。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老年人的健脑强身运动。

健走

中老年人可以将健走作为一项日常的锻炼方法。相比普通的行走,健走时最好手脚并用,做到四肢协调。健走时,人的心率会提高13%,大脑获氧量至少增加5%。每周3至4次,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能够促进脑细胞新生,提高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下午两三点。此时运动能够将白天的压力转换成晚上的愉悦,从而有助于睡眠。临睡前的剧烈运动可引起大脑兴奋,反而会导致失眠。

慢跑

慢跑是理想的老人运动项目。跑步能改善心脏功能,使大脑正常地工作,并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上班的白领一族,久坐产生的慢性疾病可以在运动中缓解,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缺乏运动而患肌肉萎缩及肥胖等疾病的可能性,此外,慢跑还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有科学家还指出:坚持慢跑患癌症的概率要比常坐的人低。慢跑适合的是从儿童到70岁的健康状态较好的老人,如果年龄偏高,或常年不运动的老人,还是以健步走的形式代替比较好。并且尽量多人搭伴行走。

近距离登山

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大气中,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含量增多,气压也较低,这会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并可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登山时还能增加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大脑活跃程度,使小便酸度上升,血糖轻度下降,有益人体健康。

老年人要在登山时选择合适的鞋子,还要带足饮用水与急救药品。广场健身操——年龄较大,不适合远行的老年人,可以在小区、公园内的广场参加健身操的锻炼。既可以活动筋骨,又可以广交朋友,还可以缓解寂寞情绪。身体在锻炼中出现不适症状,还可以有周围的人帮忙救助。

有氧运动

规律的有氧运动也能够起到锻炼大脑的作用。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瑜伽、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让我们的心情平和愉悦,远离失眠的困扰。如果每周能坚持4次、每次30至4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16周后,以前从不运动的人入睡时间会缩短一半,总睡眠时间会延长1小时,这能给脑部提供最好的休息。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还能提高脑部与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提升认知能力,让你从容应对工作,时常有灵感出现。

技巧性运动

有一定技巧性的复杂运动,包括球类、舞蹈等,它们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协调配合,有助于锻炼大脑的控制力。例如打篮球时,运球传切需要眼观六路,及时根据场上形势做出判断,眼到、心到、手到,协调一致。舞蹈时,不仅要舞动身体,还要融入情绪,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要配合到位。

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以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所以“善治心者,于勤劳之余,当有宽问之候”;此外,逸乐之中也应劳逸适。总之,善劳者,劳中得逸,不善逸者,虽逸亦劳。所以,老人要劳逸结合,劳逸适度,善于劳逸。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劳逸适度,孔子认为“劳逸过度,疾共杀之”,强调“动静以义”;西晋养生家葛洪认为,“劳逸过度”,均碍养生,因而主张“节宣劳逸”,“不欲甚劳甚逸”。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量。应该避免过多、过量或充满爆发力的剧烈运动,如50或100米的短跑,因为这类运动会使肌肉的需氧量急速增加,从而减少大脑血流,使大脑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影响其正常功能。过量运动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就会出现机能抑制,这时就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迟钝。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会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