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神经衰弱患者的家庭养护
11092000000013

第13章 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外治法。它与针灸一样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对人体穴位给以外用药物刺激的一种治病方法。就其施治部位和部分治疗原理来讲,也可以属于针灸学的范畴,实际上它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

1.常用剂型

穴位贴敷药物的常用剂型有散剂、糊剂、药饼、丸剂、锭剂、膏剂等。

(1)散剂:又称粉剂,是将各味治疗需要的药物分别加工研碎成粉末,以80-~100目细筛筛过,混合拌匀而成。本法制作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药性稳定,储存时间不受限制。药物敷贴时,粉末接触面较广,易于发挥药效,且不易污染衣衫。

(2)糊剂:糊剂实际上是散剂的进一步加工。它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后,以赋形黏合剂,诸如醋水、酒、鸡蛋清等,把药粉调和成糊状即成。糊剂可增强敷贴的黏着力,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糊剂制作方便,但要求现制现用,搁置时间不宜过长。

(3)饼剂:饼剂是指将药粉制成圆饼形进行敷贴的一种剂型。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配好的各种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加入适量面粉和水搅拌后,捏成小饼形状,置于蒸笼上蒸熟,然后趁热贴敷穴位;另一种是加入适量蛋清或蜂蜜等有黏腻陛的赋形剂,捏成饼状进行敷贴。前者可用于贴敷时间需较长者,并能起到药物和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后者制作较为简单。药饼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故多用于脐部(多为病灶或其反应区域)。

(4)丸剂:系将药物加工粉碎成细末并过筛后,拌和适量的黏糊剂如蜂蜜等,制成如绿豆至黄豆大之小型药丸,进行穴位敷贴。体积较小,药量不大,适用于一般体穴及小儿治疗之用。

(5)锭剂:锭剂是将治疗药物研极细末,并经细筛筛后,加水或面糊适量,制成锭形,烘干或晾干备用。用时加冷开水磨成糊状,以此涂布穴位。锭剂多用于需长期应用同一方药的慢性病症,可以减少配药制作的麻烦,便于随时应用。锭剂药量较少,故常将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制成锭剂。

(6)膏剂:是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一般分为煎膏、药膏、膏药3种。

2.贴敷常用赋形剂

赋形剂即基质,基质选用适当与否,对药物的渗透吸收有直接影响。常用的赋形剂有下述几种。

(1)蜂蜜:蜂蜜有“天然吸收剂”之称,是吸收较快的赋形剂之一。不易蒸发,能使敷药保持一定湿度,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祛风化瘀,解毒防腐,收敛生肌之功用。

(2)鸡蛋清:鸡蛋清含蛋白质、凝胶,可使药物释放加快,缺点是容易干缩、霉变。

(3)凡士林:凡士林黏稠度适宜,便于使用,不易变质,与药末调为软膏外敷,穿透性好。

(4)植物油:亦可作为赋形剂,调药末敷贴,但穿透力不如凡士林好。

(5)酒、醋、姜汁:具有走窜通经,活血化瘀,温通气血散寒祛邪,消结止痛的作用,亦是临床常用的效果良好的赋形剂。

3.敷贴方法

(1)敷法: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

(2)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患者多可自己进行。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4天换贴1次。

(3)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

(4)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也包括用毛笔或棉签浸湿后略蘸药粉涂敷于穴区。此法用药量少,适于小儿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

(5)熨敷法:有二法,一是甩治疗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乘热外敷穴位;二是在敷贴的同时,予以加热。此法将药物作用和温热作用结合在一起。

(6)掺法:指将药物研细,取少量掺在膏药(一般指硬膏药或膏药胶布)上,再贴敷穴位的一种方法。由于膏药或膏药胶布,均系固定药方配制而成,通过掺加药物,有利于辨证施治,提高疗效。

4.贴敷配方

方法1

取穴:神阙。

操作方法:取酸枣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方法2

取穴:涌泉穴。

操作方法:取朱砂3~4克,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方法3

取穴:神阙。

操作方法:丹参、远志、硫磺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上药末适量加白酒成膏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添至脐平,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方法4

取穴:涌泉穴。

操作方法: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克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2份,集中涂于5厘米×5厘米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方法5

取穴:劳宫穴。

操作方法:生龙骨20克(研细),珍珠粉4.5克,琥珀末5克,3药调合拌匀,装瓶备用。每天以3~4克,加少量鲜竹沥调湿,分为2份,用2层纱布包妥,入睡前,将药分别置于手心(劳宫穴),外用胶布固定,并用手指轮流缓慢按压药30~50分钟,每分钟按40~60次。夜间可留药,于次日晨取下。20天为1个疗程。

方法6

取穴:神阙。

操作方法:珍珠粉、丹参粉、硫磺粉、冰片各等量,装瓶备用。用时取上药适量混匀,纳入脐窝,使与脐平,胶布固定即可。5~7天换敷1次。适用于各种失眠症。

方法7

取穴:涌泉穴。

操作方法:吴茱萸9克,米醋适量。将吴茱萸研成细末,米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足涌泉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1日1次。适用于心肾不交型不寐。

方法8

取穴:太阳穴。

操作方法:磁石20克;茯神15克,五味子10克,刺五加20克。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太阳穴及前额,每晚1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各型失眠。

方法9

取穴:神阙。

操作方法:丹参20克,远志20克,石菖蒲20克,硫磺20克,共研细末,瓶装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白酒调成膏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填至与脐平,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适用各种失眠症。

方法10

取穴:神阙。

操作方法:朱砂安神丸或归脾丸、补心丹适量。每次取上方10克(或1丸)研末或捻碎,加适量醋调成糊状,睡前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封固,每晚1次。适用于神经衰弱而引起的顽固性失眠症。

方法11

取穴:神阙。

操作方法:菖蒲、郁金、枳实、沉香、炒枣仁各6克,朱砂、琥珀各2克,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次取药末,填敷脐中,滴生姜汁适量,外用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7天。适用于顽固性失眠症。

5.注意事项

虽然贴敷疗法简、便、廉、验,但若药物选择运用不当,也会影响疗效,甚至带来不良后果,故也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过敏体质或有皮肤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贴敷疗法,如果选择运用,须严密观察,一旦有过敏迹象,要立即停用。

(2)有毒药物用量不宜过大,敷药时间不宜过长,且应有间隔,以防产生毒副作用,对久病体弱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等患者尤应注意这一点,严禁毒药入口。

(3)凡用水、酒、鲜药汁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随用。使用大蒜、白芥子、斑蝥等发泡剂时,可适量用蜂蜜调敷,以缓和对局部皮肤的强烈刺激。

(4)敷药时要注意药物的软硬、干湿度,并需及时更换,以防影响疗效,刺激皮肤。在第二次敷药前,可用消毒干棉球蘸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搽去第一次所涂敷的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擦洗。

(5)贴敷时尽量避免一穴重复贴10次以上,对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应辨证选择两组以上穴位交替使用。

(6)穴敷后一般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游泳等体育活动,饮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