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诗家之绝唱:屈原
11091900000016

第16章 联齐抗秦

在楚怀王那里,屈原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也得到了楚怀王充分的尊重,屈原这才能抛开知识分子的清高,准备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联齐抗秦。

苏秦是那些游说八方的辩士中给屈原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苏秦是洛阳人,从小家里很穷,世代务农,哪有钱来买书。苏秦不畏困苦,想尽办法从读书人那里借书来读。他瞌睡了就用冷水浇浇头,冷水浇头不管用了,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刺得血流如注,痛得清醒了,再继续苦读。后来他又用一根绳子,一头把自己的头发拴起来,一头吊在梁上,低头一打盹,吊在梁上的绳子就猛地一拽,把他拽醒,他再继续读书。这就是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苏秦凭着这种悬梁刺股的苦学精神,一年多就把所有的书都通读了一遍。后来他再去游说,各国君主都对他以礼相待,其中好几个国家的君主还特别求苏秦促成六国联合,好共同抗击秦国。这时,苏秦已经说服了魏、赵等国的国君,实行合纵策略,共同抗秦,带着魏、赵等国国君的信件,持重金来到楚国都城郢。

苏秦拜会楚怀王时,屈原跟随左右,已成为楚怀王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助手。

苏秦对楚王说:“连横则秦王,合纵则楚王,这一点想必大王比我还清楚。当今天下命运,就掌握在大王您的手中了。”

怀王担忧地说:“秦国现在国力正盛,比楚国强大,寡人还不能决定天下之事啊。”

苏秦说:“大王此言差矣。楚国地方千里,兵甲百万,车千乘,是成就帝王事业的根本。秦国纵然强大,但孤家寡人,也难以与楚相抗衡。只要楚王外与齐赵魏等国修好,共同抗击秦国,将秦国打败了,天下就没有敢与楚国抗衡的势力了。到时大王一统天下,登上帝王之位,岂不比现在受秦国的欺负好吗?大王您好好考虑吧!”

楚王想了想,楚国总是受到秦国的欺压,心中一直非常不满,但苦于秦国强大,无法抗衡,所以只好长期隐忍。现在楚王一听苏秦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灭秦国之宏愿,于是也雄心勃发起来,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寡王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惟有左徒屈原大夫支持寡人的政治见解,所以,苏先生您有什么事情就跟屈大夫谈吧!寡人告辞了。”

楚王告辞之后,屈原作为楚怀王的全权代表,与苏秦秘密商讨合纵抗秦的事情。

屈原说:“先生奔走六国之间,不辞劳苦,劝说各国君主合纵抗秦,并功成名就,这真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伟业,先生为天下人民安危着想的高义,令屈原佩服不已。”

苏秦说:“你年纪轻轻,就成为怀王的辅弼大臣,让我很是仰慕,我还听说你的文章才华,堪比当年的孔丘呢!”

屈原说:“孔子倡导天下仁爱和平,倡导君主行仁德之政。然而秦国的历代国君都如狼似虎,对天下虎视眈眈。我忧心六国如果不联合起来,会被秦一点一点地吃掉呢!”

苏秦说:“你这个想法与我相似。秦国的虎狼之心,已经暴露无疑,昭然若揭了。这百年间,秦国东吞西并,其国土面积扩大了数倍,又使全民皆兵,大有攻略天下之势,不可不防啊!”

屈原说:“先生所言极是,六国都倡导仁爱,可惟独秦国倡导法家的残酷为政,可见秦国对天下的兼并之心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早些行动,遏制秦国。”

苏秦说:“今天下七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属秦、楚、齐三国,虽有七国,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三国,三国逐鹿天下,鹿死谁手,这决定于各国君主的较量。秦、齐边疆不接壤,所以秦、齐冲突还不明显,秦、楚边疆接壤,冲突是最直接的。在秦楚冲突中,齐国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决定力量。如果齐国亲秦国,那么秦、齐联合,则楚必败,如果齐楚联合,则秦必败。所以,必须早日联合齐国,不能让秦国抢在楚国人面前跟秦国建交。”

屈原说:“先生所言,也正是我所虑,我想上报楚王,亲自出使齐国,说服齐国国君联合抗击秦国。”

苏秦说:“天下的命运就在于你这一次使齐呢!望君多多努力!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辅佐六国之君,以抵制秦国的暴力侵吞。”

屈原告别苏秦,又说服了怀王,带着几个随从,轻车简从,抄近路日夜兼程地赶往齐国的国都临淄。当他带领随从到达临淄城门时,正是城门要关闭的时分,屈原抢先一步跨入城内,然后直奔齐王宫。

而这时,秦国派来的使者也几乎同时到达了临淄城外,但由于秦使者路上有事耽搁,比屈原迟到几个小时,当他们到达临淄城门时,临淄城已经关闭,所以他们只好等待第二日进城。

屈原就在这个夜晚,拜会了齐王。屈原的堂堂仪表、聪慧天赋、渊博知识,屈原的道德文章、能言善辩、主持楚之变法改革,早已在诸侯各国传播得沸沸扬扬,有的崇敬,有的钦羡,有的畏惧,有的嫉恨。齐宣王也对屈原崇拜有加,听说他将以怀王特使的身份来齐合纵,提前数日筹备接待。屈原一行到达之时,虽是夜间,宣王仍率文武百官举行盛大国宴,场面隆重,气氛热烈肃穆。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屈原在这样的盛大宴会上结识了齐国的权势阶层,并以自己杰出的仪表风度及外交才华取得了他们的好感,也在齐国成了政治明星。

宴会过后,屈原当晚便与齐王商讨六国合纵抗秦的事情。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特长,屈原娴于辞令,讲起话来口若悬河。他论天下时势,弱肉强食,不进则亡;他讲强秦暴虐无道,侵地掠财,杀人如麻;他谈东方六国合纵之必要,好比一只手,张着五指,扇出去,毫无力量,只有握成拳头,才能致敌于死地;他分析齐、楚两国的有利因素,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合纵的核心,团结其余四国,共敌强秦;一举推翻强秦,然后齐楚以黄河为界,瓜分天下。

屈原设计的大好蓝图令齐王感动,听了屈原的演说,简直心花怒放,对屈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想,楚王身边有此雄才,楚国如何不兴呢!天下诸侯谁得此子,谁将称霸天下。于是齐王便想,若是把屈原拉入齐国,封以高官厚禄,辅助寡人成就天下一统之大业,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齐王看左右无人,便低声对屈原说:

“屈大夫,寡人素来敬仰英雄,先生您更是寡人崇拜的大英雄人物。若是寡人有幸能得到您的辅佐,寡人此生足亦!愿先生考虑寡人的意思。”

屈原一听就变了脸色,说:“橘生淮南者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柑。本性难改,恕难从命。”

齐王见屈原斩钉截铁地拒绝,知道他的品行高洁,不是那般见利忘义之徒,于是更加敬仰,说:“寡人只因爱慕先生之高名与才华,所以出此言,冒犯了先生,还望先生宽恕。既然先生没有此意,寡人也不再重提。但寡人随时欢迎先生。”

屈原说:“感谢大王高看,屈某不才,今生只能效忠于楚国!”

屈原与齐王谈完国事,已是鸡鸣时分,尽管一路奔劳,但他丝毫不感觉到累。

第二天,屈原刚离开齐王宫殿,秦国的使者就到了齐王宫前,请求齐王接见,齐王拒绝见秦国的使者。屈原在宫外听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高兴,进宫又与齐王一同会见了齐国大臣,并向齐国君臣表明了楚王连齐抗秦的强烈愿望。齐国君臣都为所动。最后齐国君臣一致同意订立齐楚联盟,并表示愿与楚一同团结韩、赵、魏、燕等国,共同抗击秦国。齐王在宫殿里再设盛宴宴请楚国的使者。屈原受到齐国君臣的隆重接待,依靠他自身的辩才与政治外交才能,终于达成了与齐联合抗秦的盟约。

回到楚国,屈原受到了楚怀王的隆重接待。楚王亲自出城迎接屈原,他的名字也深深印在广大老百姓心中,人们把屈原当作楚国的英雄,他的家乡的乡亲们甚至还为屈原建了庙。但屈原在政治上的成功也遭到了很多宫廷政客的嫉妒,那个靠贿赂起家的上官大夫靳尚就是其中的一个。

屈原这一次在联合齐国合纵抗秦中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和外交才华。这主要是屈原的爱国精神使然,在强烈的爱国精神的驱使下,他审时度势,主张连齐抗秦,并亲自出使齐国,以其出色的外交才华和个人崇高的威信获得了齐国君臣的一致认可,并顺利地达成了同盟,使楚国在群雄逐鹿期间获得了广泛的同盟军,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谋略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是为楚国求生存、发展与强大的一条可行之道,如果楚怀王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楚国最终打败秦国也是有可能的。屈原以其杰出的政治才华为楚国在战国七雄的争雄中赢得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