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善解童贞
11089600000010

第10章 玩“过家家”游戏,你扮妈妈我演爸爸

“过家家”是孩子之间性游戏的一种,“性游戏”是以游戏形式出现的孩子的性活动,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表现,幼儿期的“性游戏”及其经验,对其今后的性心理及其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性游戏”,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1.孩子的性游戏,父母知道多少

性游戏解析(1):四岁的小刚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过来,冲动地跑过去抱住她亲了一口,小女孩气呼呼地跑向妈妈,叫着“小流氓”,女孩妈妈生气地责骂小刚,小刚爸爸在尴尬的情况下打了小刚一顿,小刚抬着迷茫的哭脸,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打他,阿姨为什么骂他,小女孩为什么骂他是小流氓。

小刚的“亲小脸”行为完全符合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而他们的心智发育并没有因为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而超前,他们仍然以自己的理解直观地表达着对周围世界的喜怒哀乐。小刚的行为或许是看了类似的影视片而模仿,或许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喜爱,或许是由于顽皮,而并没有“耍流氓”的动机。

面对此类“性游戏”,成人的过激行为往往会影响双方孩子的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这些过激行为等于告诉他们:“亲异性”是一种“流氓行为”。父母或老师应分析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和保护,告诉孩子,强行亲吻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如果喜欢别人可采取其他表达喜爱的方式,如送一个玩具或跟她一起玩。

性游戏解析(2):五岁的男孩和三岁的女孩在草地上玩,男孩随地小便,而那女孩奔到男孩的前面,低头看男孩小便,男孩不让看,转身向另一边,谁知女孩却跟着男孩转,细看男孩小便……一会儿女孩脱下裤子,挺着肚子小便,当然未射出尿流,裤子却湿了一大片……

幼儿园的洗手间里,中班的男孩在小便池边一字排开,“我们看谁尿得高?”兵兵提议道,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于是,小便池边出现了一场激烈的尿尿大赛,结果小强得了第一名,比赛刚结束,又有人提议比谁的“小鸡鸡”大,“小伙子”们又捧着各自的“小鸡鸡”相互仔细观察起来。

这些孩子的性探究活动都是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们往往公开地或偷偷地看异性小便,或者进行此类的尿尿大赛,比“小鸡鸡”大赛。当他们的游戏受到成人的斥责后,往往会以另外一些“安全的方式”进行,如假扮医生检查等。

2.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性游戏

现在的父母们大多知道从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却吃不准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而孩子们此类的“性游戏”则是大人们进行教育的绝好机会,避免了专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能会遇到的尴尬。父母要以幼儿之心、平静之心对待孩子的“性游戏”,以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语言指出行为的好坏,简单粗暴或过于细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前者会使孩子认为性是肮脏的、丑恶的,后者则会激起孩子对性的过分好奇。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父母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们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要重视自己和别人的身体,自己的身体不能让别人随便触摸,也不能随便摸别人的身体。当发现孩子互相观看裸体或偷看异性洗澡等行为时,不要大声呵斥,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下面是模拟孩子玩过家家的情景,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妈妈推门走进孩子的卧室,4岁的孩子正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的游戏。她是个女孩,可是,她却在扮演新郎。

场景(1):“别玩了。”

“你是个女孩,就要有个女孩的样子。”

“放开我,我就要当爸爸。”

场景(2):“快走快走,玩这种游戏,把我家宝宝都带坏了。”

“妈妈,我不想让他们走。你别赶他们走。”

场景(3):“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啊?可不可以算我一个?”

“好啊,我是爸爸,你来扮奶奶。好不好?”

“好啊。不过,等下要换过来,你当妈妈,我做外婆。”

玩过家家,是这个时期孩子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角色互换在游戏中较为常见。孩子往往通过这种角色互换,来体验成人或异性小朋友的心理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心疼孩子的家长往往认为,这会造成孩子性心理错位。

场景(1)中的妈妈,觉得孩子玩这种角色互换的游戏,可能会造成性心理错位,所以打断孩子的游戏,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逆反心理。过分强调男女区分,甚至会提醒到孩子注意异性间的区别。场景(2)中的妈妈,做法更是粗鲁,在打断孩子游戏的同时,还破坏了孩子社会化进程中的环节,为孩子的社会交往,造成了障碍,最不足取。场景3中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家长有效地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和孩子平等地进行对话,增进了亲子关系,并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对孩子进行了性别角色的定位。

和孩子交流,特别是向孩子说性,有时就需要不着痕迹,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而非夸夸其谈,那样孩子反而不愿接受。

3.性游戏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会玩“结婚”的扮家家游戏,有些父母却很忧虑,担心幼儿园里搞这样“过家家”的游戏对幼儿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小欣今年4岁,在幼儿园读中班。六一儿童节时,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化装舞会,小欣被安排当新娘,与另一名当新郎的小男孩挽着手,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幼儿园的老师还特意为这精彩一刻拍照留念。“女儿回来后,马上把照片拿给我看,兴奋得小脸通红。我当时看了没在意,谁知没过两天,小欣就拉着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要结婚洞房,还装模做样地要上床。”小欣的妈妈担心女儿在新娘新郎游戏中慢慢堕落,幼儿园不应该在幼儿还没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时搞太多成人化的活动。站在旁边的小欣可不理会妈妈的焦虑,她一把夺过照片,笑嘻嘻地说:“扮新娘子真漂亮!”

其实,孩子玩“新郎新娘”游戏,只不过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模仿行为,成人不应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也没有必要将孩子的这一类问题复杂化。对这类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大人不必过分忧虑。

在幼儿园里,很多小朋友都向往成年人的世界,觉得很威风、很自由,因此每逢举行时装秀、化装舞会或角色扮演时,孩子们都特别投入。

比如,小孩子喜欢“扮医生”,每个参与者都以“合法的手段”“科学地”检查或观看其他伙伴的生殖器。其实他们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害处,只是满足了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而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性游戏”对他们并不会带来什么身心方面的伤害,相反有利于日后性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像“过家家”这种游戏对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具体表现在:

(1)学会与人相处。

在“过家家”游戏中,孩子乐于服众,乐于打下手,也乐于参加到孩子们的家庭中当个小角色。大孩子们当爸爸妈妈,小孩子自然就当孩子,各得其所,乐在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渐渐学会与人和平共处,得到点滴人际关系的经验,这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几乎所有家庭都仅有一个孩子,在家中他们习惯于独占一切玩具。与大人做游戏时大人迁就,不能学会体谅别人。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一不能独占,二要听从吩咐,三要体谅别人,否则会遭人拒绝。孩子们都害怕别人不同自己玩,处处要使自己符合大家的意愿,这种教育是家庭和父母不可能代替的。

(2)适应幼儿园。

有些孩子入幼儿园很快就适应集体生活,另一些迟迟不能适应,问题很可能就在于是否通过游戏已适应了与人交往。因此,父母应有意让两岁半以后的孩子有机会与年龄不同的孩子游戏,请他们到家来玩,或让孩子参加有同伴的群体中活动,使他们能短期离开父母和监护人,学会与人交往的初步技能。

如果成人在亲眼看到孩子的“性游戏”后,直接加以干涉,或者对孩子加以责骂、压制和惩罚,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了很坏的事,这样就会对孩子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使他们认为性是罪恶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快乐是错误的,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是“坏孩子”。这些信息可能会妨碍孩子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性爱愉悦的能力,最后还会干扰他们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