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明星生意经
11087100000023

第23章 时尚锋芒郭敬明——商业力量和明星效应的交融

郭敬明现在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已经形成了粉丝经济。出书、做杂志、当出版社副总编、签约华娱,郭敬明在青春文学作家中是在商业上走得最成功的一位。他有很多身份和头衔:作家、杂志主编、商人、偶像明星。他是最能赚钱的作家、最畅销青春杂志的主编、独力拯救一家出版社的商人、有万千粉丝的偶像明星。

从偶像作家到文化商人

在蜕变成为一个文化商人之前,郭敬明走的是偶像派作家之路。2003年,他的《幻城》一炮打响,该书从2003年1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很快,郭敬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大学期间所写作品的首发权。不满20岁的郭敬明,在文坛上身价百万。短短两年时间内,郭敬明出版了《幻城》、《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4部作品。

但很快,郭敬明已经不满足仅仅靠自己个人的写作来获得名声与财富,文学期刊是比出书更赚钱的形式,他寻找到新的财富积聚路径。

2004年“岛”工作室浅尝试水,两年后,郭敬明又在上海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与此同时郭敬明离开了春风文艺出版社,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展开紧密合作。用他的话来说,这次是真正“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郭敬明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最小说》,一本青春文学系列刊物。除了为刊物撰写连载以集聚人气,郭敬明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推新人、创品牌上。

按照截至2009年11月底的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统计,郭敬明在2009年有1 700万元进账,比2008年多出400万元。郭敬明成名7年来,只要出书其销量就排国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他搭建了《最小说》平台。《最小说》是青春杂志,单册销售量达到了50万,在国内青春杂志市场所占份额超过60%,拥有一个能持续赚进钞票且貌似可不断外延的商业模式。

“这样下去,今后出版界10年的首富都会是他。”2008年时,出版人路金波给郭敬明算过一笔账:“出品《最小说》是他称雄文学富豪榜主要经济来源,即使《最小说》发行一本郭只提1块钱版税,每年也是近千万的收入,再加上他每年出一本自己的作品,比如‘小时代系列’带来大约400万收入,所以每年固定1 000多万的进账肯定少不了的。”

“我觉得他已经是一个符号。作为符号,只要亮出它,就有人买单,它一出现,就会在市场上有号召力。”制定作家富豪榜的吴怀尧说。

这种号召力,体现在了由郭敬明主编的期刊杂志《最小说》的销量上。目前《最小说》售价12.8元,据介绍,平均每月销量近100万册,远远超过了《人民文学》、《当代》等主流文学杂志。7月25日上市的《人民文学》600期专号,因收录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而脱销了。而其标价99元的限量珍藏本在淘宝网上的预售价竟然最高被炒到999元天价。这些天文数字,让你不得不信服,“郭敬明”牢牢与“畅销书”相挂钩。

郭敬明已经在更讨巧的青春市场占住了先机,并随时调整以求走得更远。2009年,借鉴日韩的轻文化读本发展模式,《最小说》随后又推出增刊《最漫画》、《最映刻》、《I WANT》,每个月分上半月刊、下半月刊分别捆绑上市,以12.8元的低价零售,主攻学生市场。

进入2010年,郭敬明在文化领域继续“钱行”,他的最新动作是进军漫画界。脱胎于热销小说《小时代》的漫画版《小时代1.5青木时代》将成为郭敬明打响漫画市场的“头炮”。此外,由郭敬明主编的《青春白恼会》、《下垂眼》、《妖精的尾巴》3部漫画作品将在短时间内陆续推出。

其实,郭敬明与漫画相当有缘分,并且早有预谋。2009年《最小说》杂志第二次改版时,将《最漫画》独设一刊,起用多位新人漫画家;同年,由他本人创作的畅销作品《小时代1.0折纸时代》面市之际,亦同时启动了漫画版《小时代1.5青木时代》的连载;2010年,他应邀为北京卡酷动画卫视“动漫春晚”主题歌作词。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最小说》旗下多名漫画作者均创作出广受青少年读者欢迎的漫画作品,《小时代1.5青木时代》、《青春白恼会》、《下垂眼》等作品均为其中翘楚。这几部作品都各有优势,互补长短,比如《小时代1.5青木时代》脱胎于超级畅销书《小时代》,《青春白恼会》和《下垂眼》讲述的虽然都是校园生活,但一是故事漫画,一是四格漫画,《妖精的尾巴》则是由讲谈社授权的引进版作品。此举表明,郭敬明在出版界又出圈钱新招。

文化领域里的极致延伸

围绕出版文化领域,他进行了极致的伸展。除了作家、主编、董事长,他还是出版社副社长,天娱公司的艺人。

成立柯艾文化之后,郭敬明开始用更多精力来运作公司和塑造品牌,他承认,他现在阅读商业报刊的时间已经多过了文学杂志。他用《最小说》平台搜寻国内有潜力的青春写手,以公司名义跟他们签约,并出版了他们的十多部作品。在各个写手的宣传期,郭敬明不遗余力地在自己博客上为新人们造势、带他们参加访谈、签售、电视综艺节目。

郭敬明希望趁着“郭敬明”品牌还在黄金期,亲手把它复制下去,他希望模仿好莱坞编剧协会与制片商的关系,用柯艾文化建立一个真正的作家团队。这个团队除了给日常的杂志提供内容、独立出书,还可以承接剧本等内容产品的定制。2009年,从好友天娱传媒总经理龙丹妮那里得到灵感,郭敬明以《最小说》为平台举办了“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吸引了6万多名参赛选手的前后近15万篇参赛稿件。柯艾在其中选出有潜质的选手与其签长达数年的合约,并对其进行商业化包装。萧凯茵,这位第一届TN大赛的最终获胜者,曾在自己博客里写道“我所成就的,到底是别人的梦,还是自己的梦?”

在郭敬明的构想里,类似的圈人运动将帮助柯艾形成循环垄断。“如果你是个年轻人,你想变成名作家,就只能从这个品牌出来;如果你不在我这个公司品牌里,你就出不来,”郭敬明说,“当5年、10年、20年后,我们这一辈人,比如韩寒、安妮宝贝都已经不写了的话,那市场上的作家,可能都是我们公司的。”2009年郭敬明进账的1 700万元收入里,只有20%是他的个人版税,更大的部分来自柯艾的利润分成。

2008年末,郭敬明签约天娱。在签约仪式上,天娱掌门人龙丹妮宣布郭敬明不仅是天娱的艺人,还为其特意度身定做了一个重要头衔:文字总监。有传《还珠格格》以及天娱即将投拍的一些电视剧,郭敬明都将参与编剧。郭敬明对进入新的圈钱领域毫不避讳:“我希望签约天娱以后能赚更多的钱!”他坦言跨界进娱乐圈主要是想多元发展,作家依旧是自己的核心身份。他在天娱主要是写歌词,主理影视剧开发而并不是做唱歌跳舞的艺人。他被公布的正式身份是:天娱传媒文学总监。

2009年1月,郭敬明获长江出版集团聘任,出任该集团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薪资待遇与出版社社长一个级别,也是“80后”作家中担任出版社社长级别职务的第一人。

“当年他一人拯救春风文艺。200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图书销量达到了两个亿,而郭敬明的图书销量便占了一半。既然出版社已进入市场化运作,郭敬明适应市场的能力强,让市场选择他做副总编有何不可?”一位出版社人士的表态让郭敬明的市场价值昭然。

在春风文艺出版社,郭敬明得以窥探图书出版业的市场定位、印刷发行、营销等下游环节;而签约天娱传媒,他又发现了自己的内容产业的全新外延价值。而在最新也是最密切的合作者长江文艺出版社那里,他又意识到拥有渠道控制力的巨大利润空间。

既然成为了商人,郭敬明还有一重身份自然是管理者。这个身份似乎不如前几件“马甲”那样光鲜。据说他十分强势:“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但是永远不要听别人的,就是你自己做决定就行了,一定要强势。”他的强势甚至导致了最早的创业伙伴率领部分编辑团队集体出走,创办了与《最小说》同类的竞争杂志《花与爱丽丝》。

不甘于只做一张被人打来打去的“大牌”,最终自己掌握出版链条主动权,计划摆脱终端的支持以完全自立,在管理上又似乎显露出急于证明自己的尴尬败笔,郭敬明的面目在明星的光环下、大众的误读与争议中有些模糊不清。

但是,或许是我们自顾把印象停留在他“45度仰望天空”的青涩时代,真的小看了这个开始长大要求独立的“孩子”。

2008年5月,《纽约时报》以《中国流行小说家》为题报道郭敬明,称郭敬明是中国最成功的作家,文章一出,国内媒体哗然。该文章的作者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说:“虽然郭敬明很孩子气,好像做过手术改变了自己的相貌,而且用外表和身材宣传书,但他身上的确有令人欣赏之处,他办杂志、开公司,不顾别人的‘妖魔化’,走自己的路。”

郭敬明说:“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断地回首,驻足,然后时光扔下我轰轰烈烈地向前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