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明星生意经
11087100000024

第24章 杜拉拉升职记——才女徐静蕾的财富故事

徐静蕾自成名以来,那清丽的女孩形象一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一点梦幻有一点倔强有一点恬淡还有一点说不清楚……徐静蕾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有人说,徐静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清凉回味长久……这些个性,使那些错过追星年龄的人或者不屑于追星的人,都会深深喜欢她。

徐静蕾的出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她没有惹火的身材和艳丽的脸蛋,但甜甜微笑和青春气息却温柔地提醒别人她的存在。出道不过几年,徐静蕾已经主演了近十部影视片,从《爱情麻辣烫》、《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到《将爱情进行到底》、《花眼》,出色的表演和才情,似乎注定了她是言情片中的青春新偶像。但在张元导演的《我爱你》中演反差极大的野蛮女友杜小桔,“突然怒放”,业界评论说演技大有突破,摆脱了偶像明星的定位。

其实徐静蕾早已不再是“蓓蕾”,她已经是当今“中国四小花旦”之一。但她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慢慢绽放,在这喧嚣忙乱的娱乐圈,难得地保持着自己的清新与随意。

由演员到导演的转变

徐静蕾说自己的人生挺顺,但她特别想做的事都做不成,自己不太想做的反而都能成。小时不喜欢写字,却被父亲“逼着”在市少年宫书法班学习,而现在写得一手好字;后来看人家画画就喜欢上了画画,17岁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走很远的路去学画,学画一年,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名落孙山;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时,徐静蕾愣是被拒之门外。没想到出来的时候遇上一位导演,冲着她那股纯情少女的味道,错把冯京当马凉,误认为她是表演系的学生,使她猛然动了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徐静蕾连一段舞蹈都没跳完,考官无奈地让她绕着大教室跑一圈!而专业考试时,老师让徐静蕾表演两个小品。其中一个是命题类的,题目是“二楼的女孩爱上了一楼的男孩”。徐静蕾和同学设计的情景是:她刚搬到二楼,突然楼下的男孩来敲门,他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让她告诉他。徐静蕾当时有点烦他,也表现了出来。这个男孩有些生气,就走了。后来在徐静蕾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一只老鼠,她大喊了一声后,男孩就来了。再后来的事就是像题目里说的那样了。这个小品主要是讲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善意,这样才容易相处。另一个小品是语言类的,要求徐静蕾在表演时用到“是你,是我”。徐静蕾设计的情景是:她当时就假装在街上走,走着走着就在一个有电视的橱窗前停下来看电视。旁边有一个人一直在挤来挤去的,她就瞪了他一眼,谁知道他就是她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个人,然后她就说,“是你”,和她配戏的那个同学接着说了句,“是我”。就这样,这个瘦弱的18岁女孩居然就糊里糊涂地跑进了表演系。但这样也没有为她增加多少自信,在大学时她不愿也不敢上台去表演和排练,害怕在人前表现自己,总是躲在后边能躲一节课算一节课。大三时拍《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第一次正式拍戏的徐静蕾居然在镜头前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慢慢地表演多了,才习惯在镜头前表现自己,但是私下里见到陌生人还是不会相处。

徐静蕾出道以后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比较有灵气的演员之一,无论是在《爱情麻辣烫》的初次登场,还是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沉迷于青涩初恋的清纯“文慧”;无论是《越南散记》一身渔装,描摩诗歌、散文的才女天姿,还是《让爱作主》与王志文恩怨纠缠,游离在爱与痛边缘的柔弱少女;无论是《开往春天的地铁》中沉落都市迷离和疏合中的精灵,还是《我爱你》中激烈投入的和本人之间有巨大反差的表演角色;无论是《我和爸爸》中任性叛逆但始终被亲情围绕的女儿,还是在作品《最后的爱、最初的爱》中自私执拗濒临死亡的姐姐,她在大多数电影中所塑造的形象大部分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她也收获了很多奖励,1999年,徐静蕾凭借在《爱情麻辣烫》中的表演,获得中国电影学会表演奖。2002年,美国《Variety》杂志的Derek Elley称赞徐静蕾的表演“极富层次与质感”,并称她在《我爱你》中的表演“必将奠定她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演员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徐静蕾在2003年凭借《我爱你》中的表演,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新人奖。2002年,在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由徐静蕾主演的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获“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奖项,徐静蕾荣获“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奖项,并在2003年以《开往春天的地铁》中的表演,获得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但如同她在《双雄》中那令人尴尬的角色,以及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毕业之后获得的那些“青春之星”、“北京形象大使”的称号,在她从业之初,我们对她的关注还仅仅局限在她靓丽的外表。2002年,她自编、自导、自演《我和爸爸》,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局自2002年2月1日颁布单片申报新法令以来的第一部国产片,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作的影片。而她的这部导演处女作《我和爸爸》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收到了包括美国西雅图、德国慕尼黑、多伦多和东京国际等多个电影节的正式邀请,这对一个初次执导电影的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赞赏和肯定。2003年,徐静蕾荣获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04年,她也因此荣获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及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三项大奖。

影片《我和爸爸》获得肯定后,2003年,徐静蕾又马上着手自己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片讲述的是一位作家在41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女人的来信,信中讲述了这个女人对昔日作家长达20年的恋爱,直至最后为之生下一子,都没有被作家认出其真实身份的悲惨故事。作为导演徐静蕾将影片那安静、平和、舒缓的风格,和原著小说那细腻、清澈的风格一脉相承。橘黄的色调呈现出浓郁的怀旧氛围,缥缈优美的配乐也给故事增添了独特的美感,这充分显示了徐静蕾执导影片的独到之处。对于一向注重电影主题,而非形式的影片来说,关于影片结构、逻辑关系、人物塑造等争议,仿佛影响不了这部影片在海外受关注的程度,所以向来唯艺术主题至上的西班牙评委最终将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颁给了这位年轻、漂亮,勇于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中国女导演徐静蕾。

《我和爸爸》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都是展现女性成长的影片,不管是前者诉说父女间深沉而微妙的情感,或是后者固守一段隐秘且无条件的爱情,实质都是以此仔细研磨一个女人的心理成长历程,特别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我们看到学会了成熟思考,学会了在平淡点滴中深刻理解生活的徐静蕾。

两年连拍两部电影,导演徐静蕾越拍越顺手。但徐静蕾的第3部影片却好事多磨,大投资的《宫里的日子》折腾了1年多最终还是延期。

第一部《我和爸爸》是亲情片,第二部《来信》是爱情片,《梦想照进现实》是友情片。即将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是徐静蕾的第四部影片,也是她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做杂志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帮助老徐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不到2 000万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在公映以前,已经通过各类合作收回了逾2/3.所以,当韩三平说“徐静蕾将成为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时,票房对徐静蕾根本不是问题。徐静蕾的经纪人孟冰说:“我们不担心票房,也没什么压力,赚钱是肯定的,争取过亿吧。”

Golala宣传海报博客掘金第一人

没人认为写博客也能赚钱,而徐静蕾将这一点变成了现实。

提起“2006”,提起“博客”,把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我们就怎么也绕不过一个名字——徐静蕾。2006年年初,徐静蕾的博客在开通仅112天之后,就成为中国首个点击量超千万的博客。徐静蕾因此而被称为2006年“中国博客第一人”。2006年5月4日,徐静蕾的博客登上了全球知名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排行榜首,成为第一个登上该搜索引擎榜首位置的中文博客。2006年12月23日,徐静蕾博客首页左下角的数字显示,其点击量已经超过了6 800万,截至2007年,已经突破亿量大关!到2008年3月,已经达到2亿多!此后,徐静蕾开始被广泛地称为“老徐”,因为“老徐”是她在博客上的名字。同时,新浪为了推广自己的名人博客,拿徐静蕾的“千万”大做文章,使徐静蕾受到长时间大面积关注。这种关注为她创造了效益,她接拍的广告一个接一个,其中某电子产品的广告更是以“博客”和“沙发”作为自己创意的着眼点。而徐静蕾导演的新片《当梦想照进现实》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的人走进影院,相信博客的红火也功不可没。2008年3月9日,英国《卫报》评出“全球最具权力博客50强”,徐静蕾名列其中。

有数据显示,在老徐博客落户的新浪网,博客广告增长率已超过了品牌广告的平均增长率。2007年11月初开始,新浪启动博客广告共享计划,在博客上投放广告,广告利润的50%分给博客主人,每万次的浏览量能给博主带来20元的收入。但面对高人气博客所能带来的利润,老徐却有着自己的打算。2007年,老徐在自己的博客公告栏的显要位置为自己的“鲜花村”网站做起了广告,并将博客文章同步在“鲜花村”发表,几天后,老徐的“鲜花村”博客已突破百万大关。博客能带给徐静蕾多大的经济利益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一向平和内向的“老徐”公开以威胁停写博客来与新浪“叫板”的架势上看,徐静蕾在博客上掘金肯定不是小数目。

方正静蕾简体

2007年4月27日,方正电子携手徐静蕾发布了其个人书法计算机字库产品,“方正静蕾简体”被方正方面称为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书法计算机字库产品,宣称标志着“计算机字库”将进入个性化时代。

“方正静蕾简体”是根据徐静蕾的手写字体创作而成,容量5.7MB,该字库只需付10元下载安装后就可使用。用户付款下载安装此款字体后,可像使用其它字体一样使用徐静蕾“手写体”。她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位推出个人字库的明星。而此前推出个人字库的都是国内书法界大家,如启功、王祥之等。这款字体由方正电子根据徐静蕾的手写字体为其量身定做。对于这款国内的首个明星字库,其字库官方网站上这样介绍:“这是一款影视明星徐静蕾的手写体。字体骨骼清秀、遒劲有力,清冽而又优雅、从容,令人赏心悦目。字如其人,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特别适用于书写信函、报告、文章等。”

兼跨电子商务的电子杂志诞生

2007年4月16日,徐静蕾创办的新媒体《开啦》电子杂志上线。由于有“专栏作家”王朔、韩寒两位知名作家的保驾护航,杂志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虽然从知道什么是电子杂志到创办公司只有1个多月,但徐静蕾用自己特有的“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比较可以的执行力”,就这样又把自己扔到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12月,《开啦》杂志的第一次读者见面会在北京“第六俱乐部”举行,7 000多名读者报名参加。开幕仪式上,徐静蕾透露这份电子双周刊成立仅8个月,投资回报率已有60%。杂志第一期的下载量是220万,第三期之后,几乎每期下载量都在300万以上,最高一期达到了570万;加上在线阅读,每期总阅读人数号称有800万。

徐静蕾说:“给电子杂志做音乐就和做电影差不多。我要做出感情来,用图片,用更多的手段做出感情来。电子杂志的手段比起电影来可能简单一些,但比起印刷媒体来还是丰富好多。”

“如果说小时候还有过一个像点样子的梦想的话,办杂志算是一个。然而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和电影一样,仅是太多可以想象的事务性工作,想想就先颓了,多年也未再做过这个打算。经做IT的朋友指点,知道了电子杂志这个东西,于是,下决心一试。找了很多我最为欣赏的创作者加盟,内容涉及时事历史时尚电影电视音乐书评小说连载,不含糊的说,目标有点远大,希望做成内容最丰富、最原创、最精良、发行量最大的刊物。”

2008年,徐静蕾专门成立了国内首家时尚文学类互动电子新媒体公司鲜花盛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来运营这本杂志,成立以后一直致力于精致、高端、原创、人文的内容出版。徐静蕾有意让她的媒体扩大规模,并同中国联通签订合同共同拓展推广手机杂志;和《时尚》合作拓展推广线下杂志。徐静蕾说她对互联网并没有“野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徐静蕾与互联网却特别有缘。这位曾经的“博客女王”,在新浪博客创造的点击量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博客女王”的头衔不仅为她带来更高的人气,同时也结交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截止至2008年12月,杂志平均在线阅读及下载总量为1 348万次/期,累计在线阅读及下载量已超过5亿1千万次。2008年5月12日《开啦》系列杂志《开啦街拍》上线,2009年2月25日《开啦》系列杂志《开啦职场》上线。现在《开啦》做了3年多,每期的平均下载量达到1 000万,而且拥有了几十万的固定读者,也拥有了一些广告客户,杂志也已经进入良性运行阶段。并与多家大型门户、社区、视频网站、媒体等相继建立合作,并结合手机、互联网、移动电视,打造并提供更全方位的互动新媒体服务。

就在2010年春节前,由《开啦》授权的女性饰品开始在某网站热卖,这也是徐静蕾正在尝试的一种新模式。“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我‘开啦’的品牌维护好,把杂志办得更好,让年轻人更喜欢。”徐静蕾被她的商业经历所改变,现在她尝试用商业去改变电影。

如果把《开啦》电子杂志的经历看作是徐静蕾的一次商业课程,而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是她对此课程的一次“毕业设计”——影片制作成本不到2 000万元人民币,但目前已经通过各类商务合作,收回了超过2/3的制作成本,也为老徐创造了自拿起导筒以来最大的商业成功。以“创业的精神和创业的模式去拍电影”是对电影行业旧规则的一次创新,虽然未来这种模式能否持续还有待验证,但是徐静蕾至少又在自己的商业课程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体验。

徐静蕾,演艺界公认的智慧型女性,演员——导演——博客女王——电子杂志。如今,徐静蕾不仅拥有百万身价,更横跨影视圈、文化圈和网络界。完全成了跨媒体领潮者,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得畅快淋漓,在收获名誉之时,也将财富收归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