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37

第37章 让我自己来!——自立

有一天,小帅起床后准备等妈妈给他穿衣服。可是当时妈妈临时外出有事,他叫了妈妈好几声都没有理他。于是他准备等妈妈回来后自己再穿衣服。可是等了十余分钟,还是等不到妈妈,最后他决定自己穿衣服。

等妈妈回来后,妈妈看见自己的儿子平生以来第一次自己穿衣服,心中不禁感到儿子长大了。可是当妈妈看儿子穿的衣服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原来小帅把里面的内衣穿反了,正面穿成了背面。

“小帅,你感觉今天自己穿衣服怎么样?”妈妈问道。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感到身上有点不舒服。”小帅回答道。

“孩子,你知道吗?你里面的内衣穿反了。你要记住,穿衣服的时候首先要分清正面和背面,否则你将会感到十分难受。”

“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了。”

当孩子习惯了父母包办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独立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只有当他们自己亲自尝试、亲自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意识到有父母在身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可是雏鹰终归要离开老鹰自己在天空翱翔,自己终归要离开父母的呵护自己独闯一番天空。所以,每一位孩子要勇于在现实中接受挑战与锻炼,学会自食其力,这是自己人生告别由挤奶生涯迈向独立生存的第一步。

对于每一位孩子,他们在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他们会时而彷徨犹豫,不知所措;时而会感到前途渺茫,迷失自我;时而会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时而万念俱灰,丧失勇气。可是不管怎样,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己的自信。只要一个人自始至终满怀自信,抱着百分之一万的信念,那么他成功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他最终的目标终究会变成现实。这就是心理定律中的“坚信定律”。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金钥匙,如果一个人怀疑自己,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失败,他的人生将会永远在阴云的阴霾下,永远没有阳光的沐浴。

黄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他备受长辈的呵护与关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小到大,他的生活完全被父母安排,小时候为了安全起见家人不允许他随便下楼,后来他只有在家人的带领下才到楼下去,否则一整天他总是待在家中不出门。他在家人的安排下生活着,初中他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家人花钱找关系把他分到了全市师资力量最好的高中,让他在最好的班里接受教育。尽管他感谢父母为自己安排的一切,他理解并感激家人的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他感到自己没有了尊严,没有了人生的意义。别人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什么都不会,却都要向家人求助,等家人安排。为此他从来没有和家人讲过,长期以来,他的心中承受着无比压抑和痛苦。这种痛在他的内心深处滋生并慢慢发展,最后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等到家人感到他神经上的异常,带他奔走于各家医院,最后医生确诊他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

他的家人感到莫名其妙,好端端的孩子怎么一夜之间神经有了毛病。于是他们带着黄威到了心理门诊,向心理医生咨询。经过对黄威进行一番心理测试,心理医生建议家人要给黄威多多创造机会进行自主、自立能力的培养。他的家长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让黄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的病情果然有所好转。父母紧绷的神经终于能够有所缓减。然而积习难改,不久他旧病复发。经过长期的折磨与痛苦的抉择,黄威最终决定告别家人离家出走。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他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是儿今生以来给你们写的第一封信,也是第一次敞开心扉想和你们谈谈。从小到大,我的成长总是让你们太费心,我的成长熬劲了你们太多的心血。我太让你们操心了,在此儿子向你们郑重表示感谢,也向你们表示道歉,儿太无能了。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不希望你们总是把饭端到我的面前,不希望你们总是将我的书包整理好,不希望你们总是天天送我去上学。当别的同学可以自己一人独自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他们,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能独立,可以自己做事情。可是在家中我早已习惯了你们为我安排的生活,早已感到你们为我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所以经过几天以来的深思熟虑,我决定离开你们,离开这个家,自己到外面去闯一下。”

上面的事例中,黄威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他身上具有诸如天赋、理性、向上等很多难得的优良素质,也正是这些素质让他感到自己必须摆脱被父母包办的家庭,才能有所出路。然而很多在这种家庭中,家长总是孩子一切的提供者和代劳者。孩子要什么家长便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什么。有时候家长还会认为让孩子做太浪费时间,与其让他做还不如自己去做省事,这样还会为孩子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正是家长的这些教育误区才让孩子错失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这也让有的孩子变得十分麻木与自私,他们从来不会顾及父母的感受,总是认为父母为自己辛辛苦苦所付出的一切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有的孩子还会对自己的父母进行斥责,当父母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的时候,他们就会雷霆大怒,抱怨父母没本事。这样的孩子只能让父母操心,而他们却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成绩优异是最重要的。他们忽视了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孩子要求自立的心理需求。当父母总是包办他们生活中的一切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来与社会接触,没有条件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大家都知道溺爱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这种“爱”剥夺了他们的独立,让他们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这种“爱”剥夺了他们的坚强,让他们事事总是选择逃避,委曲求全;这种“爱”剥夺了他们探索的天性,让他们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等到孩子长大后,他们的心理已经变得成熟,可是他们却无法摆脱家庭。因为没有了家庭的资助,他们的经济便没有了来源,他们的一切便没有了保障。作为孩子,他们无法拒绝父母为他们安排的一切,当他们长大后他们还是像小孩一样总是依赖于父母,没有了父母他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变得大不如今。

从前有一个人,由于他的捕鱼技能好,所以他被尊称为称“渔王”,众人对他十分敬佩。他一共有三个儿子,他希望他们能够子承父业。于是他经常带着三个儿子出海,但是让他万分苦恼的是这三个儿子的渔技非常平庸,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更别提他们与父亲的差距了。

渔王十分沮丧,前去寺庙里请教一位哲人。

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学习捕鱼技术的?”

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他们没有离开过鱼船。”

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吗?”

渔王答:“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丁点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诀窍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

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

渔王答:“我的船上,因为有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可能有闪失。我总告诉他们,哪种征兆会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等。”

哲人问完后,心中立马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他对渔王讲,你三个儿子的悲哀就在于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他们仅仅得到你的经验,他们缺少的是捕鱼失败的教训。只有让他们亲自出海,独自经受风浪的袭击和生死的考验后,他们才会逐渐懂得捕鱼的技巧,否则他们一辈子将难有作为。这时,渔王恍然大悟。

当今父母的教育观念是自己吃苦让孩子们享乐。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其实这只会适得其反,这会造成他们享乐主义这一不正确的态度,有的甚至从小至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皇帝般的生活。其实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心理:自己当年的童年往往条件很艰苦,大多是在贫困中度过的。那时候物质很匮乏,条件很落后,对此家长们有着切肤之痛。等到他们成家立业自己为人父母后,他们会觉得当年自己所受的苦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受了,他们有一种难得的补偿心理,于是当年他们童年梦寐以求的享受一定要尽己所能让自己的孩子品尝到。为此,很多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为了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平时要省吃俭用。只要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家长便会不顾及自己的劳苦奖励孩子一番,让孩子对成绩产生了功利思想。当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时,父母心中会十分惬意,他们觉得自己再苦再累只要孩子有了好成绩就十分值得。可是父母并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作为孩子的施爱者和抚养者,却忽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这种所谓的幸福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自己给孩子过多的给予与代劳只能是妨碍了孩子自己、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总会觉得满足他们需求是父母应尽的义务,这会让孩子变得十分“自私”。

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教孩子是一件浪费时间与精力的事情。他们宁可自己亲自做也不愿意教孩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很麻烦的事情。可是家长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花更多的时间教会了孩子,明天孩子就会自己去做,就不再花费自己明天的时间。所以家长眼中所谓的便利的恶果是牺牲了孩子学会某项技能,耽搁了孩子培养自立能力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父母真正的爱是要教会孩子能够早日自立,早日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各位家长,请不要一直成为孩子生活的代劳者,成为孩子一切的提供者。这样只能是让孩子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让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他们错失了通过锻炼和努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机会。实践出真知,孩子连最起码的实践机会都没有,何来的锻炼与成长?没有了实践的机会,也意味着剥夺了孩子成长和自豪的机会。因为每一位家长都要深深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锻炼,不仅可以让他们从中通过努力得到锻炼并增长能力,还会让他们赢得金钱所换不来的自信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