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35

第35章 我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讲话!——怯场

小王刚刚当上班里的组织委员,每到年末,他都要组织大家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校庆。可是他有一个烦恼:自己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讲话。于是他找到他们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渡过难关。老师告诉他,他这是怯场心里在作怪。老师鼓励他每天要自己对着镜子喊话。老师的这一招果然灵验,过了一周,小王果然克服了怯场的毛病。

事实上,只要是参加过公共演讲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他们在登台之初自己都要经过一段心理的适应期,刚开始自己的心情总是会有一点点莫名的紧张,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讲台。有位名家说过一句话:“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很多胸有成竹、登台表演的人往往由于不能战胜心里的恐惧而不能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地发挥。专家认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由于他们对场地感到很陌生,有时是对在场的观众的熟悉程度不够,还有准备不充分等等。

为了让孩子敢于在公众前讲话,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的。”这话说得很深刻。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就必须有成功的准备,否则,没有准备好就出现在听众面前,与未穿衣服是一样的。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诚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说者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同时,对演讲者来说,平时不但要做好演讲前的准备,还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训练和调适,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第二,端正演讲动机,减轻心理负担。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有客观的分析。如果把演讲的意义片面夸大,甚至把演讲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演讲还未来临,就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带着强烈的求胜动机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准备,结果情绪焦虑程度越积越强烈,到了发挥时却事违人愿。因此,演讲者要学会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第三,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有些演讲者面对即将到来的演讲,感觉就像如临大敌,心惊胆战,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担心。比如,在演讲过程中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讲着讲着会突然地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种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会抹杀我们对演讲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使用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我们都能看到人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发挥是不正常的。多学会给自己一种积极放松的暗示,用一些“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我一定可以超常发挥”等肯定自己的短句。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第四,避免机械背诵演讲稿。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背演讲稿对演讲者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方式,但是,背诵依赖的是机械记忆,逐字逐句的记忆不仅耗费演讲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形成演讲者心理麻痹。在实际的演讲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骚动、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而容易出现“短路”现象。因而,在准备演讲中我们只要准备好大概的提纲,根据自己的语言、思路发挥更能打动观众。

第五,演讲前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比如,可以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的意见,或是集中精力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并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感。

第六,以平常心态面对挑战。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称雄排坛数年的中国女排,在与前苏联队一场比赛中,不仅以0:3败北,而且第一局竟创纪录地吃了零分,其中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基础,而在于心理的崩溃。演讲中的怯场同样也是一种心理崩溃的反映。事实上,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有所准备,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当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抱着平常的心态,不要好强求胜,也不要过分地强调自己的怯场紧张心理。

第七,练习放松。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可以借助深呼吸或肌力均衡运动来放松自己。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

为了培养业余爱好,妈妈在少年宫给奥宁报了美术班。奥宁是一个性格腼腆的孩子,他习惯了由父母来安排他的一切,妈妈让他做什么,他便去做什么。其实奥宁并不喜欢,可是妈妈平时对他要求很严厉,他只好无奈地答应了。可是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美术。因为他对色彩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学习一段时间下来,他提高很慢,画出的画还是停留在原先的水平。这让他的妈妈很失望,妈妈原本以为通过学习辅导可以提高他的英语成绩,可是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后来,妈妈又让奥宁学习武术,以此来增强体力。刚开始奥宁还有几分兴奋劲。可是过了几天,他便开始变得厌烦起来。武术有很多高难度工作,需要长久的训练。而奥宁从小就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根本吃不了练习武术的苦。几天下来,他的小腿便肿了起来,而且胳膊还疼。妈妈见状,十分心疼儿子,觉得练武术实在不适合奥宁,于是便选择了放弃。

这之后,奥宁还学习了游泳、练习了跆拳道。可是这些都没有最让他感兴趣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奥宁在书店读了《百科全书》。他被精彩纷呈的科学现象所深深吸引,他让妈妈给他买了这本书,回到家后时常捧着这本书津津有味地去读。从这之后,奥宁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通过阅读,他可以学习到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他的精神世界。另外,他在初二的时候还参加了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由于他博览群书,文笔不错,他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

很多时候,父母会把自己的个人爱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下去,只会让孩子感到深深地痛苦。他愿意学的,家长不支持;他最反感的,家长却非要他学。这种现象在很多家庭中十分常见。这只能是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丧失了对自己兴趣与爱好的追求。有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这往往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心理学中有一个“专精定律”,它所强调的是一个人只有专精于某一个领域,尽己所能去为之而拼搏努力,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因此对于每一个人,要想全方面均实现突破,均超越别人这是脱离实际的。只有把自己的本行业做好做强,以做本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他才可以有朝一日出类拔萃,才能成为本行业的领军人物。对于每一个孩子,认清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特长是最重要的。只有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才能够结合实际,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人生树立准确可行的方向,才能够让自己集中精力专攻于自己的特长,才能够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够让自己能够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如果他做任何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这样下去他一辈子只能是虚度时日,一事无成。

英奇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院校,他在儿时曾经也是少年宫美术班的学员,他在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绘画方面的天赋,他八岁的时候画出的画让很多人都啧啧称赞。有一次,父亲向周围的朋友展示儿子的作品时,在座的人无不惊叹:“这画画得实在太好了,根本不像这么小的孩子画的。”随着英奇的长大,他上学后由于学业的增加,渐渐放弃了绘画。

如果英奇从事美术,他也一定会有所发展,可是通过绘画,英奇培养了仔细观察的能力,培养了他严谨的思维和出色的耐性。这是其他同龄人身上所不具备的品质。他的父亲是美院的老师,他从来很尊重孩子的意见,他所遵从的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当别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英奇的爸爸却不是这样。他会利用节假日带着儿子去逛名山大川,让他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会让儿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他知道最终孩子会失败。爸爸正是希望英奇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人生的感悟。

现实中,很多家长会尽己所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挡风遮雨。实际上正是这样优越的条件反让孩子迷失了自我,让他们错过了接受锻炼的机会。尽管刚刚开始他们会犯很多低级性的错误,但是错误背后他们将会得到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历会让他们开始变得理智,开始逐渐认清自我。然而在很多家庭里面,家长搭建的保护伞让孩子丧失了很多接受现实磨炼的机会,也让他们变得难以认清自我,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所以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培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人生的道路。只有孩子在实践中不断犯错,不断总结,他才能够认清自我,才能为自己人生进行合理的定位,最终才能不断实现自己人生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