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就是借助网络的力量,聚集起足够多的消费者,由“团长”同卖家“谈判”,根据团购的人数和订购产品的数量,拿到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而且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参考和考虑团友们的意见,省钱又省力,所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但是团购市场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声音。动不动就是三四折、一二折的诱惑,真的可以带来这么大的优惠?这种优惠背后的成本控制在哪里?盈利的模式又是什么?毕竟商家是无利不起早的。
(一)团购的发展态势
如果说第一个吃螃蟹者是团购的楷模,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跟风者进入搅局,团购市场就难免会出现问题了。目前团购市场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大幅度的让利行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用户选择自己的团购网站或者参与进来。但是成本的控制不是没有限度的,如果说可以凭借一两次的活动进行宣传的话,那么没有持久性的活动支持,用户的忠诚度几乎为零。
但是依托什么来持续性地进行低价的诱惑?烧钱真的可以烧的起吗?如果烧不起了,怎么办?于是问题就来了,团购背后悄然涌动的风险不期而遇。于是有人在团购之后,网站却没有兑现,自己支付出去的款项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有的团购网站把消费者的退货款退到自己网站给用户设立的虚拟账户中,但是用户无法把这笔钱返回到自己的支付宝或者银行卡中,这样无形中这笔钱最终还必须在网站消费,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强制消费了。有的团购网站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自行倒闭,消费者虚拟账户的金额不知道该如何索讨?
其实这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一个变种。中消协已经不断接到有关团购的投诉,其中主要的情况是,团购网站以低廉的价格为诱饵吸引购买者下订单,随后以货源紧张等理由迟迟不发货,最终关闭网站玩失踪。更主要的是,这些团购网站,无论是在工商部门、网络监控部门,都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备案登记,发起团购,一旦出了纠纷,消费者连网站的影子都找不到,更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由于存在着庞大的流量和用户关注度,现在团购网站的崛起速度非常快,而且由于进入门槛低,团购网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涌入市场,百花争艳,但问题也不少。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风投资金也在关注团购网站的崛起。市场预期,到2010年底国内的团购网站的市场规模,应该能够达到10亿左右。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绝大部分团购网都是模仿美国Groupon的团购网站,2008年11月,Groupon团购网在美国上线,半年后即实现盈亏平衡,其独特的营销模式和成功的运作经验立即引爆了全球团购网市场的兴起。截至2010年6月底,国内Groupon模式的团购网站数量已经突破400家。在国内经济急需扩大内需,扩大全民消费的时候,网络团购这种新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国内的网络团购很大程度上还出于自发状态,在现行制度下还存在很多监管上的空白。
由于团购是迎合一种规模消费需求,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消费和生产。可也正因为它有别于个体消费,所以团购对中介网站的专业性和资金规模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个人都可以介入其中进行运作,没有相应的监管来制约的话,那么问题肯定会不断涌现。这也是目前团购市场欺诈行为越来越多的原因所在。当问题不断涌现的时候,自然也会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关注,而最终团购市场也会大浪淘沙,真正沉淀下来的不会太多,多数个体的团购网站必然会快速地陨落。
(二)团购陷阱
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有超过80%的人在装修的时候曾参与或想要参与团购。团购俨然成了消费者运用集体智慧与力量,与家居商家博弈获得优惠价格的一种省钱新途径。但在近日,通过网络做的一个团购人气指数调查显示,虽然82%的已装修或正装修业主都曾参加过建材、家具团购,但同样有80%的业主有团购退单经历,只有约20%左右的业主通过团购买到了感觉性价比高的家居产品。
在“团购”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诱导消费陷阱或骗局。团购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隐患,团购陷阱还需提防。
一些团购网诈骗陷阱的设计者,他们以低廉的价格和虚假的优质服务来获得网民信任,从而布下陷阱圈套,吸引网民上当受骗。
经核查分析发现,此类团购网站的陷阱主要有:
第一,“克隆网站”陷阱,有的网站采用与知名网站类似的名称、界面,以蒙蔽网民;
第二,“商品信息误导”陷阱,在网站上团购的照片与实际不一致;
第三,“服务”陷阱,提供服务的商家对“团购”客户另眼看待;
第四,带附加条件,部分团购信息看似极为优惠,但加上了“附加条件”,实际带来的优惠幅度明显减弱;
第五,“团购量”陷阱,利用虚假的团购人数造成热抢的假象。
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团购背后存在隐患也是不容小觑的。
“我在网上跟团买了1000克榛子,收货的时候没在意,后来一称,居然只有750克。问了问一起购买的团友,好几个人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一起去找卖家理论。卖家以货物已经签收为由,拒不负责。只好自己认倒霉。”这是coco网友的亲身经历。
另外,随着团购的风行,许多消费者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参加团购就能省钱。所以不会对所购买的商品加以比较。一些商家也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提高商品的价格然后说成是团价,使得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想得实惠,反而多花了钱。
(三)团购的利与弊
“团购不是新鲜方式,却越来越让人望而却步。”一位网友的评论留言,代表了很多业主的困惑,当各色“团购网”、“团购会”、“砍价团”蜂拥而来,团购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说,目前家居界活跃的各种团购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但细细梳理,主要形式还是归于三种:第一种是网友自发组织的团购;第二种是媒体、网站还有专业团购公司第三方组织的团购;第三种就是经销商自己组织的团购。
1.自发团购。如果团购量大,不仅可以压低销商的价格,还可以直接去工厂进货。如果领队的是个谈判高手,或许你还能省一笔运输费用,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缺点是,没有第三方从中斡旋,自发团购如果与商家产生矛盾容易僵持。此外,由于每个人的爱好风格不同,团购规模一般不会很大,商家给的折扣也相对有限。而且,有可能出现团长吃回扣从中渔利的结果。
2.第三方组织的团购。由第三方将商家和消费者组织起来,在特定场地由很多品牌共同参加的团购活动。这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一种团购方式,消费者认可度也较高。主要组织者是专业团购的网站与媒体,也有专门的公司做这样的事情。
但由于组织者公信力强弱,参加的商家品牌度比例不同,第三方组织的团购质量也参差不齐,不排除第三方机构为了赚取组织费与广告宣传费,让大量杂牌鱼目混珠。
3.商家自己组织的团购。品牌商家自己组织的团购活动,一般会拿出几种产品,联合所有店面以特价搞活动推广,以增加品牌的人气或增加市场占有率。最近新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是,直接飞到厂家所在地买商品。比如近日,某著名品牌的陶瓷组织了一次“飞到佛山抢陶瓷”活动,报名参加的业主不仅能买出厂价产品,还能享受免费吃住游,100多户业主共下单230万元的产品。
商家团购价格是放到了底,但硬伤是,无法突破单一品牌团购的局限性,为了自己所需的商品、品牌,消费者势必仍要奔波。
“以活动为噱头,多年的滞销品当新款,以次充好;低价后服务保障缩水……这都是不良商家在促销中惯用的伎俩”。这里我们看下一个建材团购的案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普通装修业户拿到新房钥匙后就得装修房子,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费几万、十几万元来购买成百上千种商品。对建材、施工了解甚少,又很少做市场调研,以及装修行业的信息不透明,导致了这个行业的暴利和可欺骗性。
针对这些在团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陷阱,资深买家宋小姐也介绍了自己的购物经验:发起或者参加团购的时候,尽量选择专业、信誉高的平台。对于要购买的店铺和商品也要认真地选择比较,多参考其他买家的意见和评价。收货的时候要仔细地检查,最好在交易成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能与“卖家”或者“团长”保持联系,以便出现质量问题后采取一定的维权行动。
通过核查发现,团购相关诈骗或诱导消费的花样虽然不断变化,但大都离不了“低价和优惠”的路子,工信部12321举报中心经核查分析发现,此类团购网站的陷阱主要有:
首先,看团购网是否公司化运营,网站版权页面有无运营企业名称及地址、电话、负责人等信息。
其次,优先选择专业团队运营的、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团购网站,不要被价格和折扣迷惑,团购前要看清网站对商品的细节描述、消费规则,多与网站客服联系,咨询清楚后再下单,且要注意保存相关消费凭证。
第三,注意团购网站及相关商家的知名度、口碑和服务能力。
第四,团购网站需要人气来烘托,消费者要明辨其中的虚假和交易数据。不要盲目跟风下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
第五,数额巨大的团购一定要谨慎。一定要使用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的方式,或要求货到付款,不要随便将巨款通过网银预付给对方。
(四)网友教你三招防陷阱技巧
如果只参加团购,对价格、产品等信息的了解就少;如果不参加,又可能会错过团购的低价格。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团购是应该参加的,但也一定要谨慎对待,尤其是如今陷阱重重的网络团购。笔者请教了几位对团购经验丰富的达人,希望帮助消费者在参与团购过程中,跳过陷阱,找到馅饼。
1.别太相信砍价师砍出的“赔本价”。团购现场,气氛热烈。最经常出现的一幕是:砍价师一出马,商家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出血卖“赔本价”。“赔本价”会不会只是一幕合作演出呢?如果场场都是亏本买卖,商家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地参加团购?所以,别太相信砍价师砍出的“赔本价”,据知情人透露,现在的网络团购都会向商家或参与企业收取一定的广告费与组织费,费用从2000元~20000元不等。或许打折的幅度和底价早就已经定好了,就等着你现场冲动下单呐。
现在一些团购网站所推出的团购产品,其中涉及到团购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非主流且价格不透明的产品,诸如餐饮、美容、婚纱摄影等类居多,这一类产品本身就存有暴利且价格不透明,在没有一个统一价格体系的前提下,商家完全可以自提价格再进行降价团购,由此以来,所谓的团购便变成了一种另类的促销,所谓的“赔本价”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毫无意义了。
为了谨防“赔本价”忽悠,参加团购会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先去一趟卖场做个暗访,确定要买的型号,摸清价格底线。那么,团购现场要不要下单就心中有数了。
2.参加有第三方监管的团购。现在的团购实在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大部分业主参加团购是为了便宜的价格,但请注意,这种价格的优势必须与优质的产品、售后服务画等号。
有些无良商家摆出的样品是优等品,等送货到家后就会发现,产品的花色质地要比团购网上看到的差很多。这时商家送的是二级、三级品甚至次品。若团购的商品售后没有保证,商家不给换货或要求加价的可能性都很大。
所以,在选择参加团购时,要确保团购的组织者有第三方的监管,万一出现售后服务等问题,可以有地方投诉。有的团购组织举办一次就走人,遇到问题商家就跟你扯皮,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最终利益。而那些自发组织的团购活动,除非和很熟悉的人一起参加,最好不要去掺和其中。
此外,不管参加团购与否,都应该选择品牌,品牌产品价格贵,折扣也低不了太多,但是售后的确不错,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3.保留发票先别急着付全款。现在很多来参加团购的商家都只带几款样品,大部分消费者看不到实样。这种情况下,即使商家给的价格很优惠,也不能交全款,可以考虑缴纳少量定金。
很多时候,团购组织者会打着某大品牌的名义来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参加的大品牌很少。现场很多杂牌虽然价格很低,但产品质量、服务等各方面都无法保证,而且不像大品牌在市场上有统一价格。有的小品牌还可能在辅料上做文章,原本免费赠送的可能收费,或者干脆将辅料加价。虽然主材便宜了,但七七八八的费用一加,反而比市场价还要高。
如果决定购买,一定要注明购买商品的产地、等级等一系列资本信息。验收时要多加留意,保留发票、单据,甚至谈话记录等相关单据,以便于事后退货或者维权。
团购,原意是“团体采购”。这种消费形式一度让不少消费者因团结的力量而振奋。“现在的团购,尤其是网络团购,往往是杂牌当主角,品牌当陪衬。”在采访中,一位知情人士说了自己的担忧,由于像一些卫浴、橱柜、瓷砖等建材或者家居等类别的大品牌商品供应商严控价格体系,有自己健全的营销渠道,并不是第三方团购组织者的主要客户群。团购的火爆,反而为一批小品牌,甚至假冒伪劣品牌打通了畅销的“市场脉络”。
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团购,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在团购现场人声鼎沸之时,我们更应该学着理性地擦亮眼睛。
(五)团购攻略
攻略一:砍价能力比较差、工作又繁忙的消费者,首先要做足功课,多了解某品牌的价格体系,熟悉其平日的价格,避免盲目消费。
攻略二:如果对所要购买的商品不是很了解,或者如果你平时忙,懒得跑市场看产品,通过团购摸清产品底价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参加一次大型团购活动,就能一次记下十几种品类、数十种产品的价钱,但现场不用急着订,问清楚有效期、是否可退,看好想要的品牌和款号,再慢悠悠去市场比折扣好了。
攻略三:去店面下单。如果团购交易地点离你不远,建议消费者在参加团购时,可以直接去实体店铺进行交易,这样不仅可以看到实物,也更具有保障。
攻略四:索要发票凭证。毕竟是购买商品,所以还是建议消费者向卖家所要发票,这是你所购买商品售后服务的保障,利于维权。所以,消费者要切记不要因为贪图价格便宜而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