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11081700000003

第3章 伤脑筋的“蚵仔煎”

说到偶像剧,年轻人们一定会想到台湾的新生玉女大S。大S以她俏丽的外表征服了许多少男少女的心,也被台湾演艺界称为收视天后。

2007年,大S与台湾小哥罗志祥主演的《转角遇到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收视狂潮。剧中有一个情节是,在一次聚会中,大S要做一道著名的台湾小吃以飨来宾。但是富家女出身的她从未下过厨,于是她请来罗志祥所扮演的小厨子做“枪手”,才完成了任务。这道让大美女伤透脑筋的台湾著名小吃就叫做“蚵蛤煎”。在剧中,大S根据闽南语方言音译,把蚵蛤煎读作“ǒu ājiān”。但是,当我们在文档中输入“ǒu ājiān”的时候,是找不到这道美味的。是大S读错了吗?这道著名的小吃究竟又是什么呢?

蚵蛤煎又叫蚵仔煎,最早的也被称为“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猪肉、香菇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时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不过,在大陆出版的一些书籍中,却有将蚵蛤煎列为福建小吃的记录,这是另一种起源的说法。

关于“蚵蛤煎”这三个字,根据现代标准普通话的读音,应读作“kēhá jiān”。又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蚵”字应有“hé、kē”两种读音,当其读作“kē”时,多用于指代一种名为“屎蚵郎”小虫(学名蜣螂,《本草纲目》中记载,此物可入药)。其作“hé”时,为一种软体动物,蚵仔的学名叫牡蛎,属食用贝类。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厦门及闽台一带称之为“蚵仔”。台湾地区流传一首民谣,叫作《青蚵嫂》,齐秦和罗大佑等人都翻唱过,其中的“青蚵”说的就是它,并且它的营养价值丰富,被人比喻为“深海牛奶”。

如果有机会去闽、粤、台等东南沿海地区出差或旅游时,一定不要忘记品尝蚵仔煎这个沿传百年的经典美食。

再来说说这个“蛤”。“蛤”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读音,分别为“há”、“gé”。当它读作“há”时,是指我们常见的“蛤蟆”,即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当它读作“gé”的时候,则是指一种软体动物,这种软体动物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蛤蚧(gé jiè):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且大,头大,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中医用做强壮剂。

②蛤蜊(gé lì):蛤蜊科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壳卵圆形,长寸余,壳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缘边淡紫色,栖浅海沙中,肉可吃。

过去的时候,冬日的北方十分寒冷,人们为了不被冻伤,经常会在此时涂抹一种名叫“蛤蜊油”的东西,北方人口语经常读作“gǎlì yóu”,说的就是用这种动物的壳盛放的一种润肤霜。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应当读作“gé lì yóu”。在物资贫乏的年代,这种护肤品因物美价廉而深受好评,是家家必备的日化用品之一。现在说来,这种物品也会勾起人们怀旧的思绪。